文/李 琦
我國中等職業(yè)教育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發(fā)展,在專業(yè)及課程和相應的制度上都得到了相應的完善[1]。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涉及的音樂課程包括有鋼琴、聲樂、視唱練耳及音樂欣賞等。這些科目都是基礎性的科目,是為了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技能,幫助學生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及應用。老師一定要認真對待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在教學實踐中,將教學理念和教學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課程的教學效率。
在當前的中職學前教育音樂課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弊端。其中課程單一、老師教學方法單一是重要因素。此外,在考核制度和技能訓練時也存在單一的情況。這種教學模式的存在忽略了音樂學科和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音樂能力的提升。因此,老師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要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存在,并及時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在眾多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和老師之間緊張的關系在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的因素中占很大的比重[2]。這種緊張的關系不利于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教育改革中,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應貫穿教學的始終,用科學的教學理念指引教學,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
實踐教學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之一,它是連接教學理念和生活的橋梁紐帶,對提高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積極作用。然而,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在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具體表現(xiàn)為教學理念沒有很好地和學生生活實踐相結合,與生活脫離關系。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阻礙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對學生日后的工作實踐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在構建以生為本的教學課堂環(huán)境時,老師要從學生方面出發(fā),想學生之所想,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期待和關愛。
比如,在和學生一塊學習《閃爍的小星》這節(jié)課內容時,老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模式學習接下來的教學內容,掌握音樂的節(jié)拍和節(jié)奏。小組合作模式不僅可以緩和師生間的緊張關系,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使學生所學的內容能夠聯(lián)系到幼兒教學中,借此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自身綜合能力。
例如,在進行《音樂與兒童音樂》教學內容設計時,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完本堂課的教學要點,兒童音樂的基本特點和審美特性以及類型特征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搜索生活中常見的兒童音樂,從兒童音樂的基本特點出發(fā),讓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兒童音樂進行分析。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踐相結合,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當今時代是信息化時代,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已成為普遍趨勢。因此,在接下來的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選擇信息技術教學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構建有趣的課堂環(huán)境。
例如,在為學生講述奧爾夫教學法時,老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以微課的形式為學生播放出來,讓學生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理解奧爾夫教學法的含義,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其教學內涵。
綜上所述,在眾多教學實踐中,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育課程改革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對其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3],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將踏實苦干的精神和遠大理想相結合,從量變到質變,實現(xiàn)教育質量的飛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用足夠的耐心和恒心去面對和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弊端,共同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