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蘭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六戶鎮(zhèn)中心學校 山東·東營 257083)
批注式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以一種更加深入的方式融入文章內容,在語文課堂的應用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在自由閱讀的過程中,將一些存在疑惑、感觸以及思考等感受,在文章文本下空白處作出特殊的標記或書寫。批注的“批”字,重點表達主觀感受,用自己的文字語言總結對文章內容的感悟。批注的“注”字,是通過圈、點以及勾畫等各種方式,將文章的重點難點以及存在疑問的地方標示出來。在初中語文課堂當中,教師為了實現(xiàn)良好的閱讀效果,可以適當引用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方法,指導學生在課前以書面勾畫和點評等方式,將自己對文章的感悟與理解進行標記,從而幫助課堂閱讀任務的有效開展,提高初中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總體水平。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占據(jù)重要地位,因此,教師在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當中,應當始終以學生為主,教師作為教學指導,激發(fā)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學習興趣。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教師需要讓學生充分融入到課堂當中,通過對課文內容以及文化背景的了解與學習,總結出自己對文章人物及作品感情的感悟與評價,感悟文章深層含義,并從中獲得對于社會、人生與自然的啟示。因此,在實際的閱讀教學課堂當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文章閱讀體驗,針對不同班級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特點,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教學,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批注式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閱讀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當前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并且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以個性化的視角感受文章內容,引發(fā)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深入思考。
1.2.1 感悟式批注
感悟式批注是引導學生通過文字書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文章內容的感悟與理解,產生與文章情節(jié),人物形象以及情景內容的共鳴。例如,在讀到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的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就可以寫下老舍寓情于景,表達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
1.2.2 質疑式批注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往往比較重視問題的答案,而忽略了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質疑的階段。而質疑式批注則要求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主動地發(fā)現(xiàn)疑問,并解決疑問。例如,在讀到《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時,在閱讀任務中曾提到毛澤東贊頌朱德的母親為當代的民族英雄、勞動階級的完人,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引發(fā)思考,文中的母親到底是以怎樣的形象獲得如此高的評價。質疑式的閱讀批注方式,能夠研發(fā)學生對于文章的深入思考,活躍課堂氛圍,并且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前預習的任務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課堂任務,明確課堂內容。對于語文課堂來說,課前的閱讀環(huán)節(ji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批注方式,幫助學生在課前通過對文章的預讀,明確學習目標,并且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對文章進行批注,比如,對文章作者寫作技巧的學習、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重點寫情寫景的句子等等。
2.1.1 指導批注方法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當中,曾指出人的行為可以通過觀察學習來獲得。因此,在日常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當中,教師也要做好學生學習的楷模,在學生進行批注閱讀之前,做好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批注方法的講解,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批注方法,在潛移默化當中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模仿。從形式上劃分,批注式閱讀方式可以劃分為符號式批注以及文字時批注。文字式批注對于學生理解能力要求較高,非常適合初中階段的學生應用,使得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形成自己個性化的表達。
此外,文字式批注的作用與其標注所在位置之前存在一定聯(lián)系:批注位于書頭上,是對寫作背景和人物的介紹與備注;批注位于句子或段落旁,主要是記錄學生對某一個句子或段落的感悟與理解、聯(lián)想與批判;批注位于段落或文章最后,主要用于對文章的總結概括。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第一個自然段描寫了主人公對父親背影的難以忘懷。最后一個自然段,描寫了作者別后思念,眼光中重現(xiàn)父親的背影,抒發(fā)了作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和發(fā)親之情,這便是文字是批注的尾式批注。
2.1.2 明確學習目標,整理文章脈絡
在對于批注式形式和主要類型的學習之后,學生掌握了批注式閱讀的工具,但如何用好這一工具,還需要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學習和思考。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主導者,應當在備課階段,為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并且依據(jù)教學內容布置合理的課前預習目標,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思考方向,幫助學生圍繞課文的重點內容進行自主化的批注,掌握文章內容的脈絡以及結構,從而完成批注式閱讀學習。
課堂上的批注,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以及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完成的閱讀批注。通過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上的內容講解和方向引導,幫助學生深化批注內容,并且通過教師正確的指導,發(fā)現(xiàn)自己對于文章理解的欠缺以及批注的錯誤,并加以及時的改正。批注式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批注占據(jù)了課堂的主要內容。
2.2.1 明確目標,自由標注
批注式閱讀教學重點強調了學生閱讀的個性化與自主化。因此,教師在閱讀課堂明確教學任務以及教學重點之后,可以給予學生首次自主批注的機會,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和課前提問,產生對于文章的特殊感悟,并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批注方式。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對學生標注內容的巡查,了解學生的批注情況,并且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批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為針對性的反饋提供便利。
2.2.2 及時反饋,給予激勵
由于每名學生的知識儲備水平不同,接受程度存在差異,所批注的內容也會存在偏差,因此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對批注內容進行及時的反饋與正確指導。首先,要做到及時反饋。筆者認為對于批注內容的反饋應當盡量做到及時,將教學反饋控制在24小時之內,并且盡量做到當堂批注,當堂反饋。從而讓學生對反饋內容進行及時的理解,對批注內容進行及時的修正。其次,要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批注,尊重學生的不同且正確的思考。對于語文閱讀的理解不存在標準的答案,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批注情況,對學生分析的內容進行及時的整理,對學生沒能關注到的閱讀重點,進行重點講解。對于學生分析比較透徹的內容,教師在反饋時可以進行簡單的講解。對于一些有想法、比較大膽的學生教師應對其進行指導,以引導為主,不為學生的思維設限。最后,對于學生的批注內容給予正面鼓勵。在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反饋當中,教師應當多多給予學生鼓勵和贊揚,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動力,特別是針對剛剛接觸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學生來講,鼓勵才能夠使學生進步。教師要能夠深入發(fā)掘每一個學生不同的批注閃光點,給予以鼓勵為主的正面評價,激發(fā)學生的批注興趣,更多的讓學生參與到批注式閱讀當中來。
2.3.1 升華內容,完成拓展
初中語文的閱讀課堂教學,重點強調學生通過文章的學習,吸取文章的精華,學習先人的優(yōu)秀品質,并轉化為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因此,批注式閱讀教學不應只是對學生閱讀教學的指導,更應該重視引導學生升華文章內容,以獲取心靈感悟。所以,在批注式閱讀教學當中,教師應當重視課后延伸,做好學生課后閱讀的實際應用工作,歸納相關的文章寫作技巧,提升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感悟與理解。
例如,在指導學生進行作者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的課后延伸閱讀時,為了引發(fā)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層感悟,達到內容拓展延伸的目的,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課后拓展任務,比如通過敘寫文章、尋找相似文章進行比較閱讀、思考作者寫作背景等各種方式,幫助學生開拓閱讀思維,并且深入感悟作者的情感表達,并有助于學生鞏固相關的課堂知識。
2.3.2 課后反思,實現(xiàn)相互分享
在完成對課文內容的自我拓展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互相分享自己對文章的特殊理解,實現(xiàn)思想的碰撞。不僅僅幫助學生展示自己的課外拓展批注成果,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求同存異的原則,通過借鑒別人正確的思想,改善自我的批注與理解,交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批注式閱讀教學是當前閱讀教學完善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主動探索需求,并且?guī)椭鷮W生形成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寫作技巧、作者情感表達的深入思考,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增加學生的知識層面,并且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因此,初中語文的任課教師應當根據(jù)班級學習情況,適當?shù)牟捎门⑹介喿x教學,以完善閱讀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