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曄
(廣東省珠海市第四中學,廣東 珠海 519015)
新課改下,國家更趨向于素質教育,所以高中語文教學也從應試教育的傳統(tǒng)理念逐漸轉變到“學生為本”教育理念,使得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基于學生為本原則開展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活動。閱讀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閱讀的過程不是簡單地看、簡單地瀏覽就算完事,它需要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培養(yǎng)閱讀能力不僅能讓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通過自己閱讀得來的知識幫助自己生活得更好更舒適,還是學生提高語文學習成績、語文應用能力及綜合能力的重要舉措。
為了開闊視野,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閱讀,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應付學校,應付老師和家長的檢查和督促。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正確地告訴學生,要想了解社會,了解自己,閱讀是非常好、非常正確的一種方法。不是說了解社會就非讀書不可,而是讀書可以沉下心來,慢慢地理解,慢慢地咀嚼和消化閱讀帶給你的東西。學生多進行閱讀,多進行深度閱讀,讓學生不僅僅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小范圍里,而是看得到遠方,看得到不屬于他們這個時代的與眾不同的故事;他們會知道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深度閱讀也可以幫助學生全方面多層次地發(fā)展和成長,他們也會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里,更好地對自己負起應該負起的責任。
如果想做好閱讀教學,引起重視的首先應該是老師正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如果教師都做不到重視閱讀,更別提指導學生,改進創(chuàng)新更好的閱讀方法了。在當代社會,互聯(lián)網發(fā)展飛快,導致學生更愿意捧著手機,抱著電腦,在各種軟件上接受碎片知識,而不是拿著書本進行深入閱讀和研究,那么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沉淀的文化積累,是不是以后也會荒廢于此呢?即使有些教師已經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有心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可由于教學條件及教學設施和教學環(huán)境的限制,教師仍然無法更好地進行閱讀教學,一來二去,閱讀教學就僅限于那些真正對閱讀有興趣的學生,可在當下社會,這樣的學生少之又少,于是便又一次止步于此了。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不斷充實自己,只有保持良好且持續(xù)的閱讀習慣,才能在教學上更好地發(fā)揮,給學生更有力的指導,才能在教學上“引經據(jù)典”,掌握更先進的教學方式。只有教師首先做到堅持閱讀,熱愛閱讀,才可以把這種對閱讀的堅持和熱愛傳遞給學生,才能更好地推動高中語文深入閱讀的教學開展。
正如上段所說,在當今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時代,真正對閱讀有興趣的學生少之又少,實體書也逐漸被電子書代替。而有些學校的閱覽室則是常年關閉或不及時更新?lián)Q代,只在學校有檢查的時候才會讓學生走進閱覽室進行閱讀。學生長期無法體會閱讀紙質書籍的樂趣,只是一味地捧著電子書,或拿著紙質書飛快地瀏覽一下以應付差事,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高中課本的第一篇課文就是毛澤東的《沁園春》詩作。有些學生一看是詩歌形式,就簡單瀏覽一下了事,這也就反映了現(xiàn)在學生對閱讀興趣的缺乏。另外,很多老師認為這篇文章的重點在于講解詩中表達的情感,對于學生閱讀理解并不怎么重視,所以會將重心放在老師講上,而不是放在學生閱讀理解上,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失去語文閱讀興趣。
剛才提到,學校的閱覽室基本上常年關閉。學生缺失閱讀環(huán)境,再加上網絡的催化,更不會進行有效的深度閱讀。所以學校能做到的,應該是隨時向學生開放閱覽室,并及時更新和補充閱覽室的書籍,而不是常年關閉,讓書籍落滿灰塵,把閱覽室變成學校的擺設。學生有了安靜優(yōu)良的閱讀環(huán)境,自然愿意坐下來進行閱讀,而不是只有在檢查的時候才裝模作樣地應付了事。閱讀環(huán)境到位了,那么教師閱讀教學的開展和實施自然更容易,更方便,更簡單。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第二段話思考和看待問題。比如高中的《荷花淀》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看過哪些關于這些景點的文章或書籍,或運用修辭手法將自己看到的景色描繪出來等。這樣學生才會激發(fā)對閱讀的興趣,會看更多的書籍來豐富自己的知識,也會注意書中的好詞好句等,自然就會進行深度閱讀,對書中的知識和故事進行探究和了解。
通常學生的閱讀領域有限,作為教師,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該豐富學生的閱讀領域,告訴學生不能僅局限于書本的范圍。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閱讀的程度幫助選擇適合他們的有益的課外讀物。教師在讓學生讀透課本上的課文之后,如契科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再推薦課外讀物,如《巴黎圣母院》《傲慢與偏見》等更深層次的課外讀物。課外讀物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擁有更高層的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方面有很大提升。通過閱讀來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了解作者想表達的感情,只有了解了這些,吃透了書籍,才能寫出好的作文。人們常說:“肚子里要有墨水?!睂W生的知識和見識僅僅局限于課本的幾篇課文,那如何能寫出好的作文,寫出的作文又如何擁有真情實感,如何打動人心呢?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還應該讓學生注意作者的寫作風格以及表達的情感,可讓學生進行同作者的書籍閱讀,體會每一位作者表達的情感及寫作風格的不同,在體會與感受中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只靠學生自己開竅和老師的指導是遠遠不夠的。學校也應該身體力行,利用校內設施和資源開展一些校園活動。如舉辦“校內讀書日”,在班級提倡設立圖書角,每周堅持寫讀書周記等舉措。學校還可以舉辦讀書比賽,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可以給予適當?shù)奈镔|獎勵,獎勵可以是一本書、一支筆、一個筆記本等。適當?shù)奈镔|刺激更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閱讀無處不在,盡量滿足學生的需求。校園里隨時彌漫著閱讀的氛圍。在這種良好環(huán)境的熏陶下,學生自然而然地進行主動閱讀,并沉下心來深入探究。
教師要教會學生文本細讀這一方法。以作品為依據(jù),來探究作者的真正意圖。文本語言和思想的關系是我們尤其要重視的。通過探究文章的組織結構,語境對語義分析的影響而真正讀懂文章才是我們要做的。如課本中的《祝?!愤@一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小組討論等方法,來了解課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再進一步地提出問題,比如“他們?yōu)槭裁床蛔屜榱稚┻M行祭祀?”“作者為什么要用這個詞語來表現(xiàn)她?用另一個詞語替代的話表達的情感是否一致?”等等。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深度閱讀以及擁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且必備的。通過閱讀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真正地做到有效閱讀,深度閱讀,做到“肚子里有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