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穎桃
(廣州市花都區(qū)花東鎮(zhèn)楊荷小學 廣東·廣州 510897)
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階段,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需要家長、班主任、各任課教師合理引導。尤其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學生當前所學習的內容具有多樣化特點,需要承擔各學習壓力,難免部分學生有著不良情緒。面對這些問題,班主任應采取合理化手段來開展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也應在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善于觀察學生,并了解學生所存在的心理變化,以此作為基礎來提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專業(yè)性,讓學生更加輕松愉悅地融入到各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接受專業(yè)教育,促進自身長遠穩(wěn)定發(fā)展。
首先,班主任自身缺乏良好心理健康素質。在社會快速發(fā)展背景下,我國已經(jīng)步入到信息化時代,在校園中有著各種電子網(wǎng)絡設備,各種網(wǎng)絡電子設備的合理采用都會提升整體教學效果,但是由于部分班主任并未發(fā)揮出電子網(wǎng)絡設備的利用優(yōu)勢,以至于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會存在缺陷。究其原因就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儲備較為薄弱,未能達到理想教育效果。
其次,班主任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未能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工作的有序開展,要求綜合考慮學生生活實際,掌握其實際情況來授課,只有這樣才會更加全面掌握學生心理、情緒變化的問題,依據(jù)實際情況來采用具有針對性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率、質量。可是當前由于班級人數(shù)較多,學生有可能會受到班主任的忽視,而且班主任也很難時刻觀察每一位學生所存在的變化,這就導致了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受到關注和處理。與此同時,班主任在處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時,由于經(jīng)驗不足,所以采用的教學手段也較為單一,未能依據(jù)學生的實際心理問題和情緒問題開展教學。
最后,由于部分學生屬于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溺愛,從而形成了各種不良學習和生活習慣,那么隨之也會導致學生有著各心理問題,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工作形成阻礙。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班主任應在關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的同時,重視課程教學任務,所以,班主任在教學工作中要依據(jù)自身所教的科目來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也是落實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為便捷的手段。要求班主任也在為學生設計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同時,綜合考慮學生認知能力、自身基礎、理解能力,還要時刻關注部分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班主任應結合教材材料來落實教學延伸,實現(xiàn)發(fā)揮出教材內容的利用優(yōu)勢,深入全面挖掘教材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這種手段來讓學生更加全面積極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學工作中積極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將心理健康知識合理融入到各環(huán)節(jié)中,落實學科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發(fā)展的最終目標。
班主任是學生的引導者、輔助者、組織者,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心理和生理都處于發(fā)展階段,對一切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并未形成良好分辨是非能力,很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響,這就要求班主任能夠始終重視和關注每一位學生。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一般都會存在教學的側重方向,換一句話說就是大部分的班主任會認為在班級中表現(xiàn)的最差的學生,往往是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同學,所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師將自身的關注點和教育中心放在這一類學生身上。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的,因為心理問題和學生的成績好壞是不存在直接聯(lián)系的。例如,如果班級中存在表現(xiàn)較為平靜、性格內向的學生,那么將會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而在面對這種現(xiàn)象時,要求班主任時刻重視和關注每位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和學生交流談話,落實掌握其心理變化以及情緒變化。當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時,加強引導,確保學生始終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在以往實踐教學工作中,教師的關注點放在了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學習經(jīng)驗上,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班主任組織開展的實踐活動要始終關注綜合性管理,實現(xiàn)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在當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時,認識到班級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地位較高,父母對和長輩幾乎是對孩子的要求“百求必應”,這也促使部分學生有著較強自我意識。所以,當班主任在進行分享類實踐教學活動時,應合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實現(xiàn)在開展實踐活動前要求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和其他同學分享或者交換,并說出和其他同學分享該物品的原因,通過這一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體會到分享的樂趣,形成良好分享意識。需要注意的是,當學生把自己喜歡的物品分給其他分享給其他同學時,也會加強對自身的歷練,讓學生在這一潛移默化過程中學會割舍、換位思考。班主任也要積極告知所有學生們,在對待同學最喜歡的物品時,也要像對待自己喜歡的物品一樣,以此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喜好來理解和掌握其他同學的心理訴求,逐漸學生尊重他人,并具備包容意識。
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注重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小學時期的學生大部分都對班主任有著畏懼心理,認為班主任較為嚴肅,不愿意和班主任交流溝通,而這時,就要求班主任放下架子,走進學生群體。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也應落實定期和其他任課教師交流,實現(xiàn)從其他任課教師口中全面掌握學生心理狀態(tài)、實際學習情況,并依據(jù)學生實際心理變化開展專業(yè)化分析工作。
例如,在經(jīng)過和任課教師研究討論后,發(fā)現(xiàn)班級中有一名男同學成績下滑嚴重,并且在上課時經(jīng)常走神,班主任應找恰當時間和采取合理手段和學生溝通,以此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在這一背景下,讓學生將自身心里話勇敢表達出來,愿意和班主任交流,以此來掌握學生所面對的問題,實現(xiàn)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和學生家長取得聯(lián)系和溝通,實現(xiàn)家校共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除此之外,因為班級中學生的人數(shù)較多,班主任有可能會忽略部分學生,所以應建設學生心理檔案,在檔案中要包括學生家庭情況、學習能力、心理狀態(tài),如果學生情緒存在變化時,班主任就能依據(jù)學生心理檔案來掌握其存在的問題,并采用針對性手段處理。
通過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們充分地意識到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而教師要具備一種正確的眼光看待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其中主要體現(xiàn)在部分小學班主任缺乏良好心理健康素質、班主任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未能走進學生群體,融入其生活實際。為了處理這一問題,要求落實在課程教學中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始終重視和關注每一位學生、積極組織開展多樣實踐活動、構建和諧平等師生關系,在潛移默化過程中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確“三觀”。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具備一種終身學習意識,善于反思,總結教學經(jīng)驗,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