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軍
紫砂壺藝,其創(chuàng)作靈感有感于生活藝術或生命藝術。制壺名將楊彭年拜訪壺型設計大師陳曼生,笑談間,楊彭年問陳曼生,近來可有設計靈感,陳曼生說近日太忙,楊彭年說,不著急,萬物皆可成壺??梢?,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源泉是不限的,其創(chuàng)作靈感可以是日常生活所見,比如“井欄壺”,靈感源于生活常見的井;可以是自然界的生物,花器和筋紋器皆取材于此,比如“風卷葵”,靈感源于風中搖曳的錦葵花;可以是神話形象,比如“魚化龍”;可以是中國哲學,比如“龍頭八卦一捆竹”。其造型設計濃縮了藝術美學、藝術哲學。紫砂泥的延展性和可塑性為紫砂壺藝造型上的萬千姿態(tài)提供了優(yōu)越的先天條件,紫砂壺藝的造型設計對紫砂這門日用陶藝走進藝術殿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紫砂壺藝藝術性最為直觀與具象的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審美觀念、東方美學特征、現(xiàn)代美學主流等藝術美學,諸子百家、儒釋道、經學、玄學、理學等中國哲學藝術的思維方式與思維觀念對紫砂壺藝造型設計思維體系的產生與形成起到了啟迪與影響的深刻作用。比如:掇球壺是將若干球狀體組合起來,石瓢壺是將多個三角形體組合起來,無論球狀體還是三角形體的組合,都是按照一定的美學法則連接,其中涉及了幾何學、透視學等多門學科藝術,比如:龍頭八卦一捆竹,壺身由64根長竹段圍成,以合易經64卦之數(shù);壺蓋浮雕八卦;壺鈕做成太極;壺嘴、壺把呈龍騰之勢;壺底刻繪河圖洛書?!兑住は缔o上》有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把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易經文化、陰陽五行術數(shù)為主干的神秘文化、中國品格象征的竹文化等文化藝術皆囊于其中,造型上的巧妙設計“于一壺之中,盛載天下乾坤”。其裝飾藝術涵蓋了陶刻、泥繪、彩繪、雕塑等數(shù)十種藝術技法,其中每種技法又建立在金石篆刻、文學、書法、繪畫等藝術基礎上,是紫砂壺藝與其他藝術融合的最直接的表現(xiàn)。特別是文人壺的出現(xiàn)與盛行,是紫砂裝飾藝術誕生與發(fā)展的見證,提升了紫砂壺藝的藝術特征與文化內蘊。文人壺的發(fā)展歷程中,陳曼生、瞿子冶、梅調鼎,對文人壺的發(fā)展起到了起承轉合的重要作用,以陳曼生為例,其“曼生十八式”,不僅是壺式造型的開創(chuàng),每把壺上的詩詞銘文、書畫篆刻同樣熠熠生輝,比如“曼生卻月壺”,取玄月造型,一面泥繪月下山巒之景,一面銘文“月盈則虧,置之座隅,以我為規(guī)?!睍?、繪畫、詩詞等多種藝術的作用生出天人合一,陰陽天機的大道。
綜上所述,紫砂壺藝是多種藝術共同孕育下的藝術結晶,集中體現(xiàn)了藝術多元化的顯著特征。同時,紫砂壺藝又是特殊的藝術存在,雖然涉及了多種藝術,但其多而不亂,氣韻中貫,具有藝術上的完整性與同一性。首先,紫砂文化是在茶文化的發(fā)展中誕生并隨之共同發(fā)展,它是傳統(tǒng)文化的脈絡之一,有著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的烙印,無論壺藝造型如何突破創(chuàng)新,它古色古香的感官感受、禪茶一味的文化底蘊、器以載道的智慧哲思等藝術意義及價值是普遍而永恒的存在。其次,紫砂茶具作為茶具之首,它的實用性是根基,藝術性是建立在實用基礎上的實用藝術品。比如,無論造型如何變化,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它壺身、壺嘴、壺把、壺蓋、壺鈕這五要素的存在與基本固定的位置。比如無論壺嘴如何巧妙設計,它的出水爽利永遠是基本要求。再次,紫砂壺藝被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tǒng)手工藝術,傳統(tǒng)制壺工藝是不能改變與丟失的,即使現(xiàn)當代有了模型壺、機車壺等這些速成的成型方式,但是真正的宜興紫砂傳統(tǒng)制壺工藝還是遵循著它的古法傳承,師徒相繼,堅守在手工制壺的道路上。傳統(tǒng)的手工技法、一代一代的師徒傳承、堅持手作的匠心,這是紫砂技藝穿越時空的亙古不變。紫砂壺藝以上的同一性,展現(xiàn)了紫砂文化傳承的歷史性、民族性與邏輯性。
總結:紫砂壺藝的多元化與同一性的藝術特征,這兩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存在,同一性是根,多元化是根生的枝繁葉茂。藝術沒有同一性,是沒有底蘊支撐的,是不長久的,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接受多元化,就沒有發(fā)展空間,是走不遠的。紫砂壺藝的多元性與同一性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共同豐富并推動了紫砂文化的藝術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