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沈娜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70醫(yī)院脊柱外科,山東 煙臺 264002)
良好的睡眠對身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1],不僅能使精神和體力得到恢復,而且能為人體積蓄力量,抵抗疾病的侵襲[2]。腰椎患者術后創(chuàng)傷大,體位要求嚴格,長時間的被迫體位可引起患者的疲勞和不適,睡眠障礙發(fā)生率高,有研究表明[2-3],骨科患者術后2 d內失眠發(fā)生率高達90%以上。不適應手術后體位是影響術后睡眠的第2大原因[4-6]。睡眠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入睡困難、早醒、覺醒次數(shù)多及夜醒后入睡困難等癥狀,以失眠最為常見[7]。失眠不僅導致機體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甚至延遲術口及骨折處愈合,影響患者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質量[5],甚至導致術后譫妄的發(fā)生[8]。因此,腰椎術后患者的睡眠質量對其健康的恢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了解被迫體位對睡眠的影響,提供更完善、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有著重要的意義。
1.1被迫體位方式
1.1.1術前、后平臥或側臥位的影響 患者腰椎骨折術前和術后體位限制為平臥或側臥位,不能隨意翻動身體,機體活動量少,活動幅度小[9],嚴重影響身體舒適度。平臥位時,身體發(fā)板礓直,患者易感到乏力、勞累;側臥位時,身體重力壓于一側,造成被壓一側身體疼痛、麻木,甚至損傷。對生活習慣不適應平臥或側臥位的患者,睡眠舒適度會更低,這些都會造成患者機體不適,引起睡眠障礙。
1.1.2術中俯臥或側臥位的影響 腰椎術中體位一般為俯臥位,部分采用側臥位,肢體會受到約束帶的固定,手術時間長,術后患者感覺意識恢復后會感到極度的疲勞和身體僵硬、固定,甚至會出現(xiàn)肩、髖關節(jié)脫位及頸椎骨折,部分患者出現(xiàn)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等情況[10],術中長時間的體位限制容易造成二次傷害,加重病情,體位的方式和活動幅度會進一步被限制,導致睡眠舒適度下降,影響睡眠質量。
1.2被迫體位時間
1.2.1時間長的影響 腰椎術后患者臥床時間較長,短則一周,長則數(shù)月,首先長時間置于被迫體位,睡眠時不能自由翻身,造成身體僵硬、關節(jié)僵硬、肌肉酸痛及全身乏力。其次同一臥位固定時間過長除了會引起壓瘡等皮膚問題外,還會造成局部缺血缺氧,肢體功能損傷。同時打亂患者正常的生活節(jié)奏,在躺著的時候會不自覺地進入睡眠狀態(tài),睡眠時間不固定,出現(xiàn)黑白顛倒等情況,影響睡眠質量。
1.2.2時間短的影響 腰椎術后翻身時間參差不齊[5],有研究表明,翻身時間越短越好[11],目前術后一般為2h翻身1次或4h翻身1次,但頻繁翻身,會使身體與床單位的摩擦力增加,導致身體舒適度下降。夜間翻身時患者易醒,醒后入睡困難,增加了睡眠的次數(shù),睡眠時間縮短,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1.3被迫體位并發(fā)癥的因素 腰椎術后患者因體位改變、活動減少,引起排泄、代謝的改變而引起相應的并發(fā)癥[12],如壓瘡、進食障礙、排尿困難以及便秘等[13-14]。(1)壓瘡的影響:壓瘡發(fā)生后,翻身的頻次要增加,而且壓瘡部位也會有疼痛不適的癥狀,降低身體舒適度。(2)進食障礙的影響:患者在臥床時因不適應進食的姿勢,進食量減少,進食次數(shù)相對增多,而導致睡眠時容易饑餓,長期進食不佳引起胃部不適,以致患者難以入睡,易引起睡眠障礙。(3)排尿困難、便秘的影響:排尿困難、便秘是被迫臥位時常見的并發(fā)癥?;颊吲P床期間排尿排便的習慣被改變,容易產生憋尿、拒便等心理,大小便一次排不盡,容易引起胃腸的不適,從而造成患者入睡困難、頻繁起夜等情況。
2.1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 hsleep quality index,PSQI) 量表于1989年由匹茲堡大學 Buysse[15]編制,1996年劉賢臣[16]對量表進行修訂和信效度測評,是目前比較常用的量表。PSQI量表包括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應用和日間功能障礙7個因子。每個因子按0、1、2、3記分,累計得分為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為0~21分,≤4分表示睡眠質量良好,5~7分表示睡眠質量一般,≥8分表示睡眠質量差。
2.2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RSS) 由李建明[17]教授編制,適用于篩選不同人群中有睡眠問題者和睡眠問題者治療前后評定效果對比研究。SRSS有10個項目,每個項目分1~5級評分,最低分為10分,基本無睡眠問題,最高分為50分,有嚴重睡眠問題。
2.3睡眠個人信念與態(tài)度量表(DBAS) 由Morin 編制[18],為5個分量表包含30個條目問題,包括引起失眠原因的細微概念、誘發(fā)或加重失眠后果的不良原因、對睡眠的不現(xiàn)實期望、對知覺控制減弱、對幫助睡眠方法的不正確信念和認識。1~5分等級負向評分,總分為30~150分。
2.4睡眠信心量表(SBS) 由多國學者共同研制并評估[19],由20個條目構成,主要研究睡眠信心和被試者的晝夜屬型[20]。
3.1心理支持 加強心理護理,讓患者接受和適應被迫體位的限制,使身心放松。腰椎術后向患者和家屬講解維持肢體功能位的重要性[21],讓患者從心理上最大限度的接受體位的限制,盡量滿足患者對體位的特殊要求?;颊吲P床期間可以通過讀書、看電視、聽音樂等方法,轉移注意力,鼓勵家屬的陪護。護士在操作時動作輕柔、準確,安慰鼓勵患者放松身心,讓患者以最好的狀態(tài)配合治療。
3.2舒適護理 提供舒適護理,促進受限身體的舒適度。保持病室良好的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適宜,可以增加舒適感[22-23]。腰椎術后患者要定時進行床上擦浴,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減少身體瘙癢和不適,最好穿棉質的睡衣褲。床墊的軟硬度要適宜,給予舒適的翻身枕。對枕頭要求嚴格或有依賴性的患者,可使用自己的枕頭或睡眠枕,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
3.3合適體位 根據(jù)患者睡眠習慣選擇合適體位。腰椎術后在滿足治療的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據(jù)患者的習慣和主觀意愿選擇角度,以此來提高舒適度[24]。術后患者最常采用的是平臥位和側臥位,有研究表明[25],側臥位較平臥位更為舒適,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側臥45°舒適度較高,在背后和兩膝之間翻身枕,能促進患者的舒適度,提高睡眠質量。
3.4優(yōu)化時間 合理安排變換體位的時間,腰椎術后翻身時間對置于被迫體位的患者非常重要,在病情允許和患者需要的情況下可以經常變換體位,患者可以進行更多的肢體活動,促進身體放松。如果患者感覺體位不適或有病情變化時,及時協(xié)助患者變換體位。目前臨床上一般2 h翻身1次,采用減壓床墊患者可延長翻身時間,3 h翻身1次為最優(yōu)措施[26],夜間可3~4 h翻身1 次,從而減少中斷患者睡眠的次數(shù),降低對睡眠的不利影響。
3.5中醫(yī)護理 采用中醫(yī)護理,促進肌肉放松,降低身體緊張度。(1)穴位按摩:睡前對患者的肢體、足底以及耳廓神門穴、腎三穴等穴位進行按摩,轉移患者對睡眠障礙的緊張度,放松身心[27,28]。(2)針灸推拿:減輕肌肉神經的緊張度,減輕體位限制引起的身體僵硬不適等癥狀,促進肌肉力量的恢復[29]。(3)中藥外敷或泡?。捍龠M身體血液循環(huán),減少腹部脹氣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身體舒適[30],讓患者舒適地進入睡眠狀態(tài)。
3.6快速康復 實施快速康復措施,盡早解除被迫體位的限制,采用聯(lián)合鎮(zhèn)痛模式鎮(zhèn)痛,減輕機體疼痛,減低應激現(xiàn)象的發(fā)生率[31],促進早期活動,放松全身關節(jié)和肌肉,增加舒適度;同時盡早拔出引流管、尿管等管路,有利于患者床上活動以及早期下地;盡早實施康復功能鍛煉,術后第1天由專業(yè)康復師制定并指導實施康復訓練,每日按要求鍛煉,促進機體功能康復。因此,快速康復不僅能加快疾病恢復,也增加了患者在康復期間身體的舒適度,從而保證治療期間睡眠的質量,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維護患者的健康。
腰椎術后患者因被迫體位對身體活動的限制,引起身體僵硬,活動度減少,舒適感降低,嚴重影響睡眠質量,是除疼痛外的第二大因素,疼痛的因素越來越被重視,解決方法也逐漸完善。而目前臨床還不能完全解除對腰椎術后患者體位的限制,對此重視程度不夠,也沒有明確規(guī)范的護理措施。在今后的護理中,我們應加強被迫體位預見性的護理,指導患者對限制性體位和肢體移動的練習,提高患者術后對被迫體位的耐受力。完善針對被迫體位的護理常規(guī)。目前,為解決患者長期臥床的需要,各種新型材質床墊和翻身枕的設計和應用越來越廣,提高了長期臥床及術后患者的舒適度。中醫(yī)電針治療護理對被迫體位引起的睡眠障礙也有良好的效果,具有研究價值[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