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鳳
9月10日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jié),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每個人都在感謝老師,在給老師送祝福。滿屏都是那么的和諧,那么的正能量!忽然,看到一個朋友的朋友發(fā)了這樣一則朋友圈:今天是教師節(jié),我并不想感謝任何一位老師,我想對你們說,你們都沒有真心實意對我好過,你們都或多或少的對不起我,有些老師已經(jīng)向我道歉了,有些老師還沒有……
我的天!作為一線中的老師兼班主任,看到這樣一則朋友圈,我震驚了!且不說這位朋友的朋友是不是為了吸引眼球,就他這種語氣,覺得每一個老師都虧欠了他,對不住他,我感覺他就不應該存在我的朋友圈,因為他失去了對老師的最起碼的尊重,作為朋友的朋友,我覺得很遺憾,從來沒有刪除人的我,默默把他拉黑了!放下手機,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作為朋友的朋友,我不想過多的去評論一個成年人的思維,有多么的偏激,但是,作為一個一線的班主任,我覺得他欠缺了最根本的情感——感恩。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得好,“世界上最希望一個人有作為的,最真心愿讓一個人超過自己的,除了他的親生父母之外就是他的老師了?!蔽簳€說,“即使是水平不高的老師,也都真心誠意的盼望自己的學生能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所以尊師無疑是做人的基礎。
這里,我不想只是過多地去討論應該去尊重老師,我在思考,作為一個班主任,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會感恩。讓我們的學生以后發(fā)朋友圈,多發(fā)正能量的東西,少發(fā)一點如此負面的東西。
憑著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我覺得,我們可以這樣做。
第一,充分地利用好班會課,開展多一點主題班會,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形式活潑多樣,可以有以下形式
1.寫信。比如給老師寫《我的心里話》,給同學寫《一封感謝信》等,引導學生學會感恩老師和同學。
2.講故事。我們生活的世界如此豐富,但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真正用心去觀察和發(fā)現(xiàn),所以教育者應選取好的故事進行教育,好的故事是有影響力的,它能在講述事情的過程中,讓你的直覺和情感告訴你一切。比如,我在網(wǎng)上見過的兩個小故事,講給學生聽:
故事一:《回家的路》
老母親行動不便,兒子養(yǎng)著一大家子人,生活很吃力。
一天晚上,兒子跟媳婦商量說:“要不把媽背到山上丟了吧,實在養(yǎng)不起了?!毕眿D沒說話,兒子抽了一晚上的煙,愁眉不展。第二天早上,他下定了決心。傍晚,兒子跟母親說要背她去山上走走,母親吃力的爬上他的背。他一路都在想爬高點再丟下她,省得母親自己又找回來。路上,他卻發(fā)現(xiàn)母親一直在他背后偷偷的撒豆子,他很生氣,咆哮著問:“你灑一路的豆子是要干什么?”
結果母親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讓他淚流滿面:“傻兒子,走了這么遠,你也不看路,媽媽怕你等會兒一個人下山會迷路啊。”
故事二:《媽媽的眼睛》
媽媽:兒子,如果媽媽眼睛瞎了怎么辦?兒子:我會送你去這里最好的醫(yī)院治療。媽媽:如果這里最好的醫(yī)院治不了怎么辦?兒子:我會送你去世界上最好的醫(yī)院治療。媽媽:如果世界上的醫(yī)院仍然治不好呢?兒子:我會終身照顧你。媽媽:好兒子,謝謝你。兒子:媽媽,如果我眼睛瞎了怎么辦?媽媽:我會把我的眼睛換給你。
學生聽完后,一個個都聽得淚流滿面。是的,講故事的過程其實就是和人物的情感的交流過程,好的故事是這樣的,學生不用講大道理去教育,需要的是靈魂和感情上被觸動。這樣,學生被觸動,感恩之心自然就會得到加強。
3.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一個不屬于自己的社會角色,將自己放入不同的生活情景中,在自然自發(fā)的氣氛下,演出希望的害怕的或有沖突的角色行為,對學生個人的心理成長往往最具有沖擊力。比如以上第二點講到的故事,就可以進行角色扮演,提升感恩的心。
4.手抄報展示。手抄報是由繪畫和文字構造而成。而我們知道,繪畫治療是常用的一般咨詢輔導或心理治療。手抄報自由表達的方式,能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手抄報能呈現(xiàn)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與感受,幫助教師增加對其了解,可反映學生的個性及其成熟狀況,提供學生情緒發(fā)泄,以學習自我掌控的機會。當然,也讓教師更好地了解了學生,從而做出適當?shù)囊龑?,去減少學生的負能量。
第二、鼓勵學生寫班級感恩日記。我的不少學生甚至在班級微信群寫感恩日記,我看過學生的感恩文案,里面記滿了對同學、老師、父母的感激與愛。比如有一次學校體育藝術節(jié)結束后,一個內(nèi)向的學生寫到:“100米決賽沖線后,我們班的同學跑過來,又是送水,又是打傘,笑的比誰都歡,我這個人不太會表達,但是我內(nèi)心真的是感謝她們呢!”有的學生寫到:“我要感謝我的‘保鏢,因為工作原因幫我拎了兩天的大包小包,要提前找我去檢錄還要跟著我到處走,賽前還鼓勵我,然后早上一大早叫我起床去‘上班,還借我飯卡,還做慈善給我們發(fā)面包,真的很nice!”有學生寫到:“那天因為要文藝表演,我們宿舍里大家都五點半起床搞頭發(fā)和化妝, 雖然五點半的天好黑還好冷,但是即使不用參加表演的舍友還是放棄了寶貴的睡覺時間起來幫我們化妝。 打著手電筒編頭發(fā),上臺前給我們加油打氣??!”……這樣,借助感恩日記,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激發(fā)內(nèi)心的報恩意識。同學們通過感恩日記,記載著自己的成長歷程,也情真意切、真實感人地表達了他們的感恩之心。
第三、利用班級宣傳欄,班級墻報等宣傳陣地,增強學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自然,感恩生命和感恩社會的意識,用富有感染力的事件或人物來美化班級,讓教室的墻壁,處處可見感恩的足跡。根據(jù)感恩教育主題設計不同的文化內(nèi)容,讓每面墻都會說話,使學生在無聲中接受有聲有色的教育。如主題活動宣傳畫,弟子規(guī),經(jīng)典誦讀文字,二十四孝圖等。
最后,最重要的一點,我認為是,班主任要有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意識。憑著愛,我相信會有讓學生常懷感恩之心的路!
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內(nèi)涵,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感恩教育很重要。我們要高度重視感恩教育。
【參考文獻】
[1]李文萍.小學生感恩教育理論與實務[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6.
[2]羅金.心懷感恩,幸福人生[M].臺海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