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林毅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港學校 江蘇蘇州 215021)
散文是一種作者寫自己經(jīng)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靈活的文學體裁。散文最大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內(nèi)容和形式?jīng)]有規(guī)定,可謂是不拘一格?,F(xiàn)代散文更是作者張揚個性,表現(xiàn)自我真實獨特情感的載體。但是,散文之真情實感往往隱藏于語言文字的背后,需要讀者自己去揣摩。縱觀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散文占了很大比重。然而,在一線教師的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許多的偏頗。
在教學《黃果樹瀑布》時,教師在介紹黃果樹瀑布后,出示了以下詞串:
“嘩嘩”的水聲 喧囂的水聲 訇然作響的水聲
人喧馬嘶 雷聲轟鳴 樂聲奏鳴
飛流直下 氣勢非凡 雄偉壯觀
綠水掩映 凝神諦聽 完全沉醉
在教學第一行時,指導學生想象畫面,讓學生感悟聲音漸變的過程;第二行同樣是描寫瀑布的聲音,讓學生感悟到同樣是聲音大,但是有是否悅耳之區(qū)別,讓學生懂得詞語也是有情感色彩的,并且讓學生一起積累描寫聲音大的詞語:第三行詞語都是描寫氣勢磅礴的,可以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最后一行三個詞語,重點理解“諦聽”。
教材文本中散落著精美的詞語。我們要么淺嘗輒止、一讀而過,白白浪費教學資源;要么窮追猛打、微言大義,做起“研究語言”的功課來。要知道,語文教學培養(yǎng)的是“運用語言”的人,而非“研究語言”的人。而漢語韻文將許多相關詞語組成詞串,賦予其新的意蘊,別有一番情趣。這里筆者倡導將課文中的詞語依據(jù)某種線索組合成詞串,既便于學生誦讀識記,又便于學生理解運用。
出示:聆聽著訇然作響的瀑布聲,只覺得胸膛在擴展,就像張開的山谷,讓瀑布飛流直下,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
教者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時,讓學生思考“挾來”可不可以換成“夾”,讓學生感悟到雖然只是一個動詞,但也會影響整篇文章的文學審美。課文中,還有許多具有美感的動詞,比如“飄”“拂過”“涌”“蓋”等等。接著是學以致用,出示:
壺口瀑布從高處( )下來。
泉水咕嘟咕嘟往外( )。
絲絲春雨( )落在草地上。
在所有文體中,散文是最富有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的。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旨在引導學生運用準確的動詞來表情達意。運用換詞朗讀法是最有效的方法,把“挾來”換成“夾”,并且把句子一讀,學生很明顯可以感悟到“挾來”與“夾”的差別。所以說,文章當中的一個字一個詞,如果用的準確生動,往往會給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出示一組描寫瀑布聲響的語句:
“嘩嘩”的……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
像潮水般涌上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
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
如雷聲轟鳴,山回谷應。
仿佛置身于一個圓形的樂池里。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
聆聽著訇然作響的瀑布聲,只覺得胸膛在擴展,就像張開的山谷。
教學時,教者很容易只是聚焦在“比喻”的修辭手法和指導朗誦上。相反,把這幾句話放在一起,對比閱讀,讓學生比較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學生很容易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隨著游覽的過程,離瀑布越來越近,聲音也愈發(fā)響亮。從“人喧馬嘶”“喧囂”,到最后“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弊髡叩母惺芤搽S之發(fā)生著變化,從而讓學生體味到作者對黃果樹瀑布聲音從一開始的嘈雜的些許反感,到最后的越聽越美妙的沉醉其中。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呢?是因為,聲音越響,瀑布就越有生命力,也就不難理解“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和“只覺得胸膛在擴展,就像張開的山谷?!边@是作者的有感而發(fā)。那什么樣的人才能夠?qū)懗鲞@樣的文字呢?我想肯定是具有生活情趣的人,身處其中的作者早已胸中有瀑布,胸中有氣勢。從而把作品、作者、讀者三者聯(lián)系起來,獲得美的享受。
《黃果樹瀑布》是一篇游記,而游記就是跟著作者一起旅游,那么閱讀游記有什么方法呢?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畫出表示作者游蹤的詞句,并且用一句話概括作者的所見所聞。此教學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把握文章整體結構,并讓學生學會概括。此時,點撥學生貫穿整篇文章的還有一條暗線,那就是瀑布的聲音。閱讀教學自然要以“教學生學會閱讀”為己任。如《黃果樹瀑布》這一篇游記散文,就可以遵循梳理游蹤、把握要點,憑借作者的語言,觸摸作者的情思,從而勾勒出藏在文章背后作者的人物形象。當然,閱讀教學除了教學生閱讀的方法,還應該指向于語用。在學完《黃果樹瀑布》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寫一篇游記,學以致用,并且加上教師的點評,相信學生的表達力會有所增長。
葉圣陶先生早就指出,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范文,本身就包含著“寫什么”與“怎么寫”的種種奧秘,從“讀”學習“寫”,借“寫”深化“讀”,二者可以融會貫通。散文由于其文體的特殊性,作者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抒發(fā)自己獨特的情思。所以,散文教學應該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的個性化的言語表達和語句章法,來揣摩隱藏于文字背后的真實情感,從而借助作者獨特的視角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獲得美的熏陶。本文提供了一些在日常散文教學時一些樸實有效的教學策略,比如詞串誦讀、換詞朗讀、比較閱讀和讀寫結合等,試圖尋找散文教學的突破口,為一線教師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