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每年畢業(yè)季,總有我教過的學生來索要畢業(yè)贈語,我喜歡寫上這樣一句話:“拼搏奮斗,用生命之光照亮一個角落?!庇型瑢W覺得這話不提氣,沒那么鼓舞人心,建議我改成“照亮每一個角落”,我搖搖頭,溫和一笑。因為我覺得這不大可能,有點虛夸——即便燦爛如太陽,皎潔似月亮,也有很多照不到的角落,何況我們這些平常人?因而,我頑固地以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盡其所能,照亮一個角落,那就活得很有價值,很值得慶幸了。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每個人都是個發(fā)光體。有的光線強,能量足,照的角落多,人生價值大,譬如那些“一燈能除千年暗”的杰出人物,孔孟、老莊、司馬遷、王陽明、孫中山、魯迅、鄧稼先、焦裕祿、袁隆平、鐘南山、李蘭娟、屠呦呦、王蒙 ;有的光線弱,能量小,照的角落少,就像我這樣的凡夫俗子、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之流。
我在大學教書,角落就是教室這一畝三分地,每日忙忙活活,孜孜矻矻,就是希望用自己的知識之光、思想之光來照亮我教過的學生——不敢說每一個學生。因為實事求是地說,確有不少學生從我這里學到了知識與技能,小有裨益;但也有些學生就是和我打了個照面,走了個過場,此后就陌同路人,再見面連我是誰都不記得了,更遑論我教過的東西。
業(yè)余時間我還是個作家,雜七雜八、林林總總也發(fā)表了幾百萬字的作品。但我的讀者有限,一本書能印個幾千冊就不錯了,不像那些大咖,一開印就是幾十萬冊。我的博客與公眾號,粉絲不過萬把人,常關注的也就是三四千,號稱鐵粉的估計不超過千人。也就是說,我的文學之光所照亮的角落也很小,影響十分有限,但我仍然樂此不疲,耕耘不止。
曾經(jīng)有一件事對我觸動很大。十年前我去西藏時,在列車上遇到一個在阿里服役的戰(zhàn)士,正在讀我的一本書,知道我是作者后,十分驚喜,要與我合影留念,并讓我在書上題字。我覺得我的文字能照亮這個小小的角落,就很值得繼續(xù)寫下去。
有沒有想過,進一步擴大影響,增加亮度,提高知名度,多照亮幾個角落?想過,但我試了試,不大成功,力不能及,就悄悄退了回來。做人還是要量力而行,有多大碗吃多少飯,有多少能量發(fā)多少光,盡量把我負責的角落經(jīng)營好,照得亮一些,不留死角,這就不白來這世上一趟了。
其實,即便是照亮一個角落也是不容易的。因為,這世界上也確實有不少人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一輩子連一個最小的角落也沒照亮,甚至還起到副作用,我們當然不屑與他們?yōu)槲?。要做一個能照亮一個角落的人,首先自身要過硬,有充足的能量,有獻身的精神,有負責任的態(tài)度,還要有強烈的熱愛生活的情趣。說到這里,我想起曾以文學之光照亮了全國無數(shù)個角落的王蒙先生,86 歲高齡之際,又推出新作《笑的風》,好評如潮,洛陽紙貴。他在談到人生經(jīng)驗時說 :“保持熱乎乎的生活態(tài)度。永遠抱著希望,活得更好,寫得更好?!币苍S,他的才氣和天賦是學不來的,但其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還是可以效法的。
人的能力有高低,照亮角落有大小,但只要我們盡力了,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沒有必要自輕自賤,就會問心無愧,無悔人生。清人袁枚有首小詩《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泵靼兹缭?,寓意深刻,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特別是我們這些默默無聞的庸常人等——花開不大,結果不肥,貌不驚人,光熱有限,但也要昂首怒放,傲立世間,敢與牡丹一較高下,展示自己倔強而獨特的形象 ;也要努力發(fā)光發(fā)熱,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照亮那個屬于自己的角落。
照亮一個角落——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光明就會無所不在,大地就會永遠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