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杰
(呼倫貝爾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急性腦梗死現已成為世界性難題,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有關數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fā)腦梗死患者約200萬人,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趨勢不斷加劇,本病具有年輕化、復雜化、高病死率、高致殘率和高復發(fā)率的特點[1],因此,第一時間開通梗死區(qū)域的血管,及早建立側支循環(huán),搶救缺血半暗帶,控制腦組織缺血區(qū)的范圍,改善神經功能缺損顯得尤為重要[2]。我院采用丁苯酞聯合阿替普酶治療超早期急性腦梗死患者,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呼倫貝爾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于2 0 1 8年06月~2019年06月期間住院的超早期急性腦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2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男1 6例,女1 4例,年齡5 2~7 8歲,平均(59.7±8.6)歲,發(fā)病時間(2.9±0.8)h;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9~76歲,平均(58.7±9.2)歲,發(fā)病時間(2.8±0.7)h。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發(fā)病時間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內容包括:控制血壓、控制血糖、調節(jié)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營養(yǎng)神經、對癥支持等常規(guī)治療。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單獨采用阿替普酶治療,治療開始1分鐘內靜脈推注10%的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之后改靜脈泵,于1h內輸注剩余量,總劑量計算方法為0.9mg/kg,最大量以不超過90 mg為宜。用藥期間及用藥24 h內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溶栓后24h復查頭顱CT,如無出血給予抗血小板治療。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100 mL靜滴,2次/d。
NIHSS評分:溶栓前及溶栓后6h、24h及7d進行神經功能缺失情況評價。
研究結束,采用SPSS 16.0統計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治療前,觀察組NIHSS評分為(18.87±7.36)分,對照組NIHSS評分為(19.43±8.32)分,兩組患者治療前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6h、24h及7d后,觀察組NIHSS評分分別為(11.02±6.21)分、(9.14±4.25)分、(6.10±3.57)分;對照組N I H S S評分分別為(1 5.0 3±6.7 3)分、(13.08±6.86)分、(12.03±7.02)分。觀察組同時間段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腦梗死是腦血管急性阻塞后出現的一系列神經功能缺損的疾病[3]。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本病發(fā)病率顯著上升,現已成為威脅國人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溶栓可最大程度挽缺血半暗帶,促進血管再通,最大程度恢復腦組織梗死區(qū)的血供[4]。
阿替普酶是第三代溶栓藥物,其可與血栓中的纖維蛋白結合成為復合體,具有較強的溶栓功能,達到恢復血運,搶救缺血半暗帶區(qū)域內的腦組織,使腦神經得到恢復。
丁苯酞現已成為治療急性腦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線用藥,其治療機理具有雙重機制:一方面可以保護線粒體的功能,從而改善缺血腦組織的能量代謝,降低腦自由基及增加抗氧化酶在體內的活性;另一面可重構血液微循環(huán),加快缺血區(qū)的再灌注。
綜上所述,丁苯酞聯合阿替普酶治療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確切,可顯著改善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