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慧,吳鐘偉,劉超權
海南西部中心醫(yī)院心內科,海南儋州571700
冠心?。–HD)屬于心血管多發(fā)病、常見病,是一類由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冠狀動脈造影(CAG)檢查被認為是CHD 診斷的金指標,但CAG 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且價格昂貴,患者接受程度較低[2]。此外,CHD 患者可分為多種類型,不同的發(fā)展程度治療方案也不盡相同。因而,探尋操作方便、有效且患者接受程度高的CHD診斷和評價方法具有必要性。
動態(tài)心電圖可在患者于正常生活狀態(tài)下進行連續(xù)心電圖觀察,是一種無創(chuàng)的檢查方式,費用低廉容易被患者接受,對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也有較好的診斷價值[3]。有研究提示該方法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臨床研究資料存在一定分歧[4]。本研究深入探討心率變異性指標24 h動態(tài)心電圖與CHD患者冠脈病變程度的關系。
選 取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海南西部中心醫(yī)院治療的CHD 患者84 例(觀察組),納入標準[5]:(1)均經(jīng)CAG 確診;(2)均為初治患者;(3)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有心律失常、先心病、瓣膜病、心肌病等其他心臟疾??;(2)有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嚴重基礎性疾病。同時選取健康志愿者90 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所有對象檢測前48 h 內禁服影響自主神經(jīng)功能的藥物,國產AECG 監(jiān)測系統(tǒng)進行24 h 心電圖監(jiān)測,專業(yè)心電技術人員利用人機對話排除早搏和偽差影響,計算得出所有心率變異性指標。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采用Gensini 評價法。(1)狹窄程度評分:狹窄程度<25%為1 分,25%~49%為2 分,50%~74%為4 分,75%~90%為8 分,90%~99%為16 分,100%為32 分;(2)病變部位評分:左主干5 分,左前降支或回旋支2.5 分,左前降支中段1.5 分,左前降支遠段1.0 分,左回旋支中、遠段1.0 分,右冠狀動脈1.0 分,小分支0.5分。將(1)和(2)求和,即為總分??偡衷礁撸诿}病變程度越嚴重[6]。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 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使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NN間期的標準差(SDNN)、RR間期的均值標準差(SDANN)、相鄰RR間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鄰RR間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數(shù)所占百分比(PMN50)和高頻功率(HF)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低頻功率(LF)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心率變異性指標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dexes betwee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觀察組不同病變支數(shù)患者心率變異性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冠狀動脈病變≥3支患者SDNN、SDANN、RMSSD、PMN50和HF明顯低于冠狀動脈病變數(shù)為1支和2支患者(P<0.05),而LF明顯高于冠狀動脈病變數(shù)為1支和2支患者(P<0.05),見表3。
表3 冠狀動脈不同病變支數(shù)患者心率變異性指標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number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 branches
觀察組男女患者SDNN、SDANN、RMSSD、PMN50、HF和L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觀察組不同性別患者心率變異性指標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dex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observation group
觀察組Gensini評分為(38.46±9.22)分,將Gensini評分與心率變異性指標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Gensini評分與SDNN、SDANN、RMSSD、PMN50、HF呈負相關(r=-0.511、-0.487、-0.543、-0.512和-0.507,P<0.05),與LF呈正相關(r=0.577,P<0.05)。
流行病學研究提示我國近年來CHD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持續(xù)上升,嚴重威脅人民的身體健康,CHD 的早前診斷和病變評估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方向[7]。現(xiàn)階段臨床上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是診斷和評估CHD的金標準,但該方法具有以下缺點[8-10]:(1)多無法進行多次重復檢查;(2)多用于有動脈粥樣硬化癥狀者,早期無臨床癥狀者應用較少;(3)粥樣物質不對稱地沉積在血管壁能夠擴大血管腔代償性,減輕管腔的縮小程度得到減輕,致使估計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錯誤。因而,探尋操作方便、有效且患者接受程度高的CHD診斷和評價方法具有必要性。動態(tài)心電圖可獲得心率和ST段同步趨勢圖并從體表記錄心臟電活動,綜合運動、生理及人體神經(jīng)體液的調節(jié)因素,可連續(xù)24 h 監(jiān)測心肌缺血的心臟電活動情況[11]。心率變異是指一定時間內竇性心律出現(xiàn)周期性變化的現(xiàn)象,可對交感與迷走神經(jīng)等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化及其相互平衡后變化進行準確反映[12]。SDNN 能夠對心率變異性進行有效的整體反映,SDNN值降低時說明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總體張力下降;SDANN 值下降說明機體交感神經(jīng)張力升高,屬于交感神經(jīng)敏感性評價的重要指標;RMSSD、PMN50主要反映迷走神經(jīng)情況,其值水平下降說明迷走神經(jīng)張力下降;HF作為迷走神經(jīng)的重要指標,其值水平下降提示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迷走神經(jīng)功能下降;LF 能夠對交感神經(jīng)情況進行反映,其水平升高說明機體交感神經(jīng)功能變強[13-14]。
觀察組和對照組心率變異性指標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SDNN、SDANN、RMSSD、PMN50和HF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LF 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同性別患者心率變異性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結果提示CHD 患者交感神經(jīng)功能增加,迷走神經(jīng)功能減弱,但性別并不會對上述指標產生影響。本研究結果還顯示CHD 組不同病變支數(shù)患者心率變異性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冠狀動脈病變≥3 支患者SDNN、SDANN、RMSSD、PMN50和HF 明顯低于冠狀動脈病變數(shù)為1 支和2 支患者(p<0.05),而LF 明顯高于冠狀動脈病變數(shù)為1 支和2 支患者(P<0.05),說明動態(tài)心電圖心率變異性指標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有一定關系,隨著冠狀動脈病情發(fā)展,患者迷走神經(jīng)功能逐漸減弱,交感神經(jīng)功能逐漸增加。
Gensini積分主要以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為評價對象,綜合考慮冠狀動脈狹窄部位情況[15]。本研究相關性結果顯示Gensini 評分與SDNN、SDANN、RMSSD、PMN50、HF呈負相關,與LF呈正相關。該結果提示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越高,心率變異性越重,高頻功率及時域指標與病變程度呈負相關,進而證實結合心率變異性指標能夠對CHD 病變程度進行預測,進而為CHD的診斷和評價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
綜上所述,動態(tài)心電圖在CHD 患者冠脈病變程度評價中有一定應用價值,其心率變異性指標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有一定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