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彪
摘 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采用各種獨特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欣賞興趣,這樣才能提升音樂賞析課程的教學有效性。結合生活展開體驗、利用樂器感受情感、嘗試加入身體動作感受節(jié)奏,這些方法都能促使學生提高賞析能力。
關鍵詞:音樂賞析;有效性;小學音樂
引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作為小學音樂課堂的開端,對課堂教學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那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該怎樣導入新課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可以結合以下幾點展開。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古箏音樂的興趣
對于古箏音樂來說,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幫助學生開發(fā)大腦、挖掘潛在的能力,促使學生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有效地開展古箏音樂教學,教師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古箏音樂學習的興趣,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良好的學習興趣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對新鮮的事物都會充滿好奇心,此時教師則可以利用古箏的神秘感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來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對于古箏音樂來說,其聲音比較獨特、旋律比較優(yōu)美,當觸碰到古箏的第一根弦時,學生往往便會感到非常地新奇,也會被古箏獨特的聲音所吸引,從而增強學生對古箏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這些特點來進行有效地教學。比如由于小學生才剛剛開始接觸古箏學習,此時教師則可以進行一些旋律比較簡單且朗朗上口的曲子,對于簡單的曲子學生也很容易熟記于心,并有將其彈奏出來的欲望,如此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對古箏音樂學習的興趣。
二、借助古箏,理解旋律情感
不同的樂器適合于解釋具有不同旋律和表現(xiàn)出不同情感的音樂。在教學中,應向學生展示幾種樂器,使學生可以通過聆聽并嘗試演奏音樂來感受音樂的特征。之后,鼓勵學生根據(jù)樂器的特點欣賞旋律,嘗試感受隱藏在旋律中的情感因素,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戰(zhàn)臺風”是古箏音樂的一部分。您可以使用古箏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旋律的美麗。首先,向學生展示古箏,如果可能的話,讓學生嘗試演奏簡單的節(jié)奏并感受古箏的音質。然后向學生展示“戰(zhàn)臺風”,鼓勵他們聽旋律,并談論古箏在表演中表現(xiàn)出的情感。學生說:“在這項工作中,給我最深刻印象的快速旋律使我感到壓抑,仿佛我實際上正在眼前看到臺風一樣?!弊詈?,鼓勵學生思考:“這樣,如果要用二胡演奏音樂,它還能表現(xiàn)出同樣的情感嗎?”學生認為:“二胡比較適合演奏平靜的音樂,表現(xiàn)出悲傷的情緒,不適合這項工作?!?/p>
如果學校條件有限,并且無法演奏各種樂器或無法讓學生參與演練,則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一些與樂器有關的表演圖片和剪輯,并向學生展示激發(fā)學生情緒的教學效果。
三、直觀滲透
小學生對色彩比較敏感,他們喜歡看豐富多彩的事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掛圖、實物、多媒體等導入教學。這樣直觀地引導,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加快速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繼而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如,在學習古箏演奏《漁舟唱晚》的時候,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首音樂,我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xiàn)出一個古代江南水鄉(xiāng)夕陽西下的情境。同時,伴隨著漁船歸航、江面歌聲四起。學生在邊聽邊觀察的過程中,也會從視、聽方面更加深刻地感受音樂的內(nèi)涵,豐富了自身的感受。在這個前提之下,教師再滲透欣賞古箏演奏的幾個樂段,分析其中的音樂細節(jié),滲透古箏技巧(滑音、顫音、刮奏等),引導學生一同感受古箏的獨特韻味,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學習環(huán)境
為了進一步使古箏音樂教學達到別具一格的效果,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時,教師還需要對音樂的教學環(huán)境給予一定的重視。對于小學生來說,良好的音樂教學環(huán)境往往能夠使學生更加輕松自在地進入到學習中去,從而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對于古箏音樂的學習來說,良好的學習氛圍往往能夠達到比較良好的效果,進而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古箏音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造良好的音樂學習環(huán)境,教師應首先對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能力給予一定的關注,以采用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來開展教學。其次,對于古箏音樂來說,其具有的音樂形式也比較多樣,教師可以通過靈活應用古箏課程的內(nèi)容來增強音樂課堂的氣氛,比如可以針對古箏教學內(nèi)容采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或者是一些實踐性比較強的音樂教學手段來達到提升課堂氛圍的目的。此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加深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如學生在學習古箏音樂相關知識時遇到一定的問題,教師需要對其給予適當指導,增強學生對古箏音樂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發(fā)展。
五、聯(lián)系生活,調動具體體驗
由于小學生的音樂賞析經(jīng)歷不足,所以直接讓其欣賞某些音樂作品,學生很難引起共鳴,因此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嘗試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更深刻地體驗音樂作品,這樣才能讓音樂賞析的效果得到提升。
六、加強對教學技巧的講解
對于民族音樂藝術來說,其本身就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在開展古箏音樂教學的時候,其同樣也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體驗。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給予一定的重視,以加強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再創(chuàng)造的能力。對于古箏音樂藝術來說,不同學生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此時教師則需要鼓勵學生這種創(chuàng)新化的想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力。
結論:綜上所述,古箏音樂的開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采取有效地措施來發(fā)揮古箏音樂學習的作用,以為學生的音樂藝術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廖婧.文化認同視角下高校古箏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1(05):66-69.
[2]王惠來.小學音樂教學的課堂導入技巧探究[J].學周刊,2016(25):161-162.
[3]趙啟鳳.小學音樂教學的課堂導入技巧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