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今年是我邂逅新教育的第三年,三年的歷程讓我更加堅定本心。我喜歡教室,喜歡孩子,喜歡自己是一名語文教師,因為對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向往,我們用心地在朝夕間、年歲里、字里行間締造美好。
未成曲調先有情
2017年,剛剛大學畢業(yè)的我滿懷憧憬地進入了神往的教育行業(yè),也是在這一年,我幸運地遇到了教育路上的關鍵人物和關鍵事件——童喜喜老師和她舉辦的“第一屆說寫課程高端研討會”。會議上,精彩、高端的分享內容和睿智、溫暖的新教育人,讓我這只井底的小青蛙看到生命和教育無限的可能性,返回到自己的教室后,我也開始了自己的實踐之旅。
清晨,我們用詩歌喚醒黎明,一首首晨誦的小詩喚醒了孩子們對美的追求和向往;中午,我們徜徉于書的海洋,去探尋無數(shù)奇妙的未知。每個節(jié)日,都是我們慶祝的盛典;每個孩子的生日,都有一場愛的表達……我見證著孩子們一點點的成長,看著他們從最開始羞怯的樣子變得越來越陽光、越來越自信,直到聲音最小的孩子也敢表達自己了。我欣喜著他們的改變,感動著他們的成長,愛在我們之間悄然發(fā)生。
孩子們健康快樂地學習,這一要求達成了,我又開始將目光投射到自己任教的學科,思考如何尋找一種工具,將語文的學習訓練點全部串聯(lián)到一起,以簡單、高效、全面的形式,提升最基本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以真正契合“大語文”的教育主張,達到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能力的目的。本著這一目的,我們實踐和摸索著,最終選擇了擁有七大武器和三大妙用的說寫課程。
聽說讀寫見真章
說寫課程本身靈活、豐富的特點,決定了它比普通的課程更加具有多樣性、包容性和滲透性,也正是這樣的特點,決定了說寫課程可以將聽、說、讀、寫四者巧妙融合,真正讓說寫的課堂,成為展現(xiàn)個性,表達思想和培養(yǎng)能力的地方。接下來,我將和大家分享,語文課堂上用說寫助力聽、說、讀、寫訓練的探索。
一、聽當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傾聽是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認真傾聽可以鍛煉學生專注力、思辨力和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等……童喜喜老師在說寫課程中,把它表達為“智慧傾聽”。智慧傾聽提出了聽要客觀、包容、完整、專注的要求。可是,該如何在日常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孩子這樣的能力呢?我想到課內課外雙主線并行的培養(yǎng)方法。
在課堂上,我們“約法三章”,即別人回答問題時:首先,轉向他望著他;其次,做到視線跟隨;最后,不插嘴不打斷。發(fā)言結束后,全班同學一起互相評價,評價的時候,堅決落實說寫課程中“絕對不批評,重復好句子”的點評原則,在互相評價時先表揚后提醒,這樣既和諧了全班同學的關系,也通過這樣溫和的方式,促使大家接受建議。
在課堂之外,我化身“故事姐姐”,每天晚上八點半在班級分享群里送上故事,雷打不動。除了想用這個故事幫助孩子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外,我還想通過這個橋梁走進孩子的心里。睡前故事是結合孩子一天的生活、學習情況精心挑選的,比如,子碩說他掉了一顆牙齒,那我們的故事就是《我的牙掉了》;發(fā)現(xiàn)有同學上課有走神的情況,故事就是《濫竽充數(shù)》;當然,中秋節(jié)晚上,一定要聽《嫦娥奔月》。講完故事后,我會結合當天的內容和同學們的日常表現(xiàn),提出一個精心設計好的小問題,第二天在班級里征集問題答案。再或者,邀請同學上臺對故事內容進行復述、談理解等。
現(xiàn)在,活動不僅在我們班級開展得如火如荼,更在學校里掀起了一股“播音熱”。電臺“星星的故事”也已經收獲了300多個固定的小粉絲,單個故事的最高播放量超過了700次,電臺的總點擊量已經近50000。
經過長時間課內課外傾聽的訓練,孩子們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課上的互相點評,說得頭頭是道;在班級里遇到小摩擦,也知道用老師講過的故事提醒同學。我想,這就是成長的鮮活印記吧。
二、說作橋梁
說寫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讀寫之間說為橋”。喜喜老師用說寫課程“七大武器”里的精準表達來概括“說”。精準的表達對于學生的人際溝通、社會交往,以及發(fā)展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義。而把“說”作為讀寫之間的橋梁,不僅可以使語文中寫作的難題迎刃而解,而且有利于口頭語言的清晰簡潔,培養(yǎng)學生受益終身的能力。
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表達自我,我們每周都會開展一節(jié)專門的說寫課,說繪本、說故事、說身邊的事,以課本和生活為主線,根據(jù)學情精心挑選主題。每節(jié)語文課在完成教學目標后總會積極滲透著說寫練習,如預習展示階段說資料,初讀課文時說詞句段,精讀課文說感想……除了專門的課程,每天清晨的“我口說我心”也是豐富多彩的。有時候孩子們對前天晚上的睡前故事闡述自己的看法,有時候對分享在群里的說寫佳作相互點評,還有時候毛遂自薦、隨心所欲地展示,總之,說寫訓練滲透著孩子們的不拘一格,也使孩子們對此充滿期待。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我們開辟了微信群這個“第二戰(zhàn)場”,并和家長們約法三章:第一條是重復好句子;第二條是絕對不批評;第三條,分享群是最好的學習場地,鼓勵孩子們積極賞析其他同學的作品。就這樣,在不斷地摸索和思考中,我們的課程一步步完善。
經過長時間專業(yè)的訓練,現(xiàn)在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老師們紛紛反映,我們班級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強于其他班級。
三、讀為積淀
著名作家畢淑敏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劃算的教育投資?!遍喿x是幫助他們認識世界,形成對于人生、對于未來的基本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最主要的路徑。在新課標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重要內容被加以強調。說寫課程中,也同樣將閱讀作為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重要“輸入”,對“輸出”的質量和數(shù)量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們的閱讀能力,低年級,我們在班級里開設了繪本課程。每周五的繪本課都會從繪本庫中挑選適合孩子現(xiàn)階段成長和發(fā)展的繪本,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演繹,幫助孩子樹立閱讀的興趣。進入到三年級,我們的班級共讀和好書推介課,也上得異彩紛呈?,F(xiàn)在,班級喜歡讀書的孩子越來越多了,由我們師生共同捐助的班級的圖書角逐漸變成了孩子們的歡樂谷。為了讓更多孩子走向閱讀,我還申請了網上的公益圖書,在全部孩子閱讀完1—6冊圖書后,師生共同將這些書捐給了學校圖書館,讓更多孩子閱讀到優(yōu)秀圖書。
如果說課內閱讀是我們的指向標,那課外閱讀就是我們的閱讀主陣地。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的閱讀熱情,提高他們的閱讀參與度,我給每個孩子都發(fā)了閱讀存折,在家委會的幫助下給孩子們買了讀書筆記,并且在班級里設立了讀書小班長,統(tǒng)計同學們的閱讀時間,鼓勵他們積極在課下閱讀。這一學年,班級里讀書最多的孩子讀了51本,最少的也有27本,閱讀量遠遠超過了同齡孩子。每周五是成果展示日,他們或推薦自己看過的好書,或交流讀后的感受,而我要做的只是微笑著點頭,或者給他們豎起大拇指。沐浴在欣賞的眼光下,孩子們在書香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體驗成功。
就在前幾天,子豪的媽媽還很擔心地跟我交流,“子豪說,哪天不讀書就渾身癢癢,樓下那么多孩子在嘻嘻哈哈地玩,我家這個就是不動心……”對于她這個“甜蜜的煩惱”,我也是愛莫能助。
四、寫是目標
如果說“聽”“讀”是語文學科中的“輸入”,那“寫”無疑就是展示成果的“輸出”了。作為說寫課程的最后一環(huán),寫作體現(xiàn)著語文的綜合積累,意味著語文基礎的扎實積淀。但是,作為試卷中占比最大的題目,寫作卻是很多同學頭疼的難題。如何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這些棘手的難題,在說寫課程的課堂上,往往可以迎刃而解。
在“第二屆童喜喜說寫課程高端研討會”上,我和被說寫課程浸潤許久的孩子們展示了說寫課例——《我不一樣》。孩子們在課堂上精彩的語句,讓來自美國的嚴文蕃教授和與會的專家、教師們贊不絕口。課上短短的40分鐘,蘊含著我們在說寫課程上的努力和堅持。從最開始為了鍛煉膽子所錄的視頻,到后來為了展示成果而發(fā)的訊飛語記文字,從最開始內容的自由表達,到后來思維導圖的引入,這一年,我們一直在行動,也享受著說寫帶給我們的成長和蛻變。
其實,運用好說寫課程的作文教學其實并不難。要想寫好作文,無非要重視三點:第一,作文練習離不開對模型的借鑒和模仿;第二,作文要圍繞中心寫出真情實感;第三,作文要多加訓練。
首先,在說寫課程中,我們始終強調“模型”和“范例”,學生的習作一定要從借鑒和模仿開始,掌握了基本作文框架后,再逐步達到創(chuàng)新進步、作文有成。因為孩子們連最基本的作文知識都沒有,從何談起說寫作文呢?而借鑒和模仿的最佳對象就是課文。如在學習完課文《趙州橋》后,就可以將“圍繞中心句”寫作的模式加以理解、運用。
其次,作文要圍繞中心寫出真情實感。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最容易犯的兩個錯誤是:作文中心不明確,內容不夠真實、充實。針對這個問題,喜喜老師提出了關鍵詞法,即運用核心問題和關鍵詞的引領,幫助孩子有效把握文章中心組織內容。在喜喜老師這一方法的基礎上,諸城市第一小學的教師們進行了深入探索,總結出利用花兒導圖和思維導圖引領中心的方法。學生們明確了中心內容,就可以有效避免作文的散和偏,做到心中有數(shù)、淡定從容,沒有了文章整體的顧慮,加上日常生活化事件的練習,真實感受也會自然生發(fā)。除此之外,關于習作,我還有一個要求:每篇作文的結尾一定要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和觀點。
最后,要想寫好作文,無外乎多練。如果沒有足夠的寫作訓練,要想寫一篇很好的作文是不可能的。但是,每天都讓學生寫日記,多訓練,無疑會增加孩子們的負擔。而說寫課程倡導運用手機等工具進行語音轉換,這種簡單、省力、高效的方式,可以及時地記下孩子們的生活事件,不僅能積累大量素材,還能增強綜合分析能力,還可以針對班級中發(fā)生的事寫出自己的感想,引導學生為班級建設獻言獻策,增強班集體凝聚力?;蛘?,學習了一篇課文后寫課后小練筆,如學了《蜘蛛開店》后,我馬上布置孩子們寫《蜘蛛開店續(xù)集》,這樣既練了筆,又讓孩子們動腦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習作、思考兩不誤。
學習語文,提高學生興趣很重要,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要積以時日,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要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構建一種語文學習的氣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示范不可缺少,這就要求教師對課程加以學習,做到心中有數(shù)、胸中有法。期待各位老師加入說寫課程的大家庭,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一往情深深幾許
現(xiàn)在,王老師的故事依舊會在每個夜晚陪著孩子悄然入睡;說寫也已經成為了孩子們像吃飯、睡覺一樣順理成章的存在;當然,各種異彩紛呈的活動也是我們對日子的記載。
新的一年,我們有很多新的構想,孩子們強烈要求,要在班級里設立“心語信箱”,因為他們越來越大,開始有自己的小心事想跟我說;還有我們的“農歷課程”,也正在緊張有序地籌備著;新的一年,44個崗位上的小同學們,也開始大展拳腳發(fā)揮自己對班級的作用;下個學年,我們想讓家長也進課堂,給孩子們帶來更多精彩的課程……
作為一名參加工作時間較短的年輕教師,我覺著,學習和熱情是我成長的全部動力。不管是我心向往之的朱永新、童喜喜老師,還是身邊的指路人王元磊和姜蕾老師,抑或是我周圍富有經驗和干勁的教師們,都是我學習和成長的榜樣,而與他們同行,于我是莫大的榮幸。始終對教育、對孩子滿懷熱情,從書中學習、跟專家榜樣學習,永葆熱情地探索,才能讓教育的幸福無限蔓延。
自從結緣新教育,擁有了這群可愛的孩子以后,有一首詩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和心頭,那就是汪國真的《感謝》:“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蔽腋兄x與我相處的每位孩子,是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訴我,世界如此精彩,生活如此美妙。未來的日子,我們還會大手牽小手,漫步于幸福路上!
(作者單位:山東省諸城市龍源雙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