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聰
摘要:生物是一門講述生命現(xiàn)、總結生命規(guī)律、解釋生命過程的學科,因此學好生物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的影響。然而,高中生物相對于初中生物來說更加抽象和復雜,很多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時沒有做好過渡,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信心。鑒于此,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資源、教學方法以及交流平臺這幾方面對初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銜接進行了探討,以此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推動生物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3-0009
初中生物課程主要在七年級和八年級,而高中生物主要在高一和高二年級,高三主要是涉及選修課,對比教學內容來說,高中生物更有深度。尤其是在課程改革以來,高中生物教學以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目標來實施教學,相比于初中生物來說內容廣泛,且課程體系也更加完善。那么,如何實現(xiàn)初中生物到高中生物的過渡,幫助學生有效學習高中生物知識,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從以下四個方面作出了回答。
一、對比初高中課堂教學目標
高中生物是初中生物的延伸,所以在教學目標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可以將初中和高中生物的《新課程標準》進行對比,分析其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熟悉其中的差異,從而找到初高中生物的鏈接點,以此有目的地進行教學,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價值發(fā)揮到最大化,確保完成教學目標。
例如,《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從而形成一定的科學態(tài)度。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的內容主要以此為依據(jù)來開展教學活動。而《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是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使得教學過程更加注重實踐,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去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所以,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更加注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那么,要想做好有效銜接,教師需要對比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這樣設計的教學活動會更加有的放矢。
二、充分利用初高中教學資源
初中生物主要以人與生物圈的和諧發(fā)展為主,而高中生物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六大版塊,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高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性更強,重視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用教材資源對課堂內容進行講解,找準銜接點,從而使學生成功從初中生物過渡到高中生物,并在生物課堂中得到自我提升和發(fā)展。
例如,初中生物講述了“兩棲動物的生殖與發(fā)育”,而在高中生物中有“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這一部分內容,筆者在教學這節(jié)內容時,首先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青蛙的生殖和繁殖過程進行了探究,并對青蛙發(fā)育的四個階段進行了分析,之后總結了體外受精和有性生殖的特點,為接下來高中生物中的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學習做好鋪墊,使學生在學習受精作用和減數(shù)分裂時,學會與初中生物的兩棲動物生殖與發(fā)育進行對比,以此將新舊知識產生聯(lián)系,從而加以內化,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傊?,教學資源的有效應用助推初高中生物教學的銜接,使得生物課堂變得不再枯燥,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生物,從而自主探究課堂知識,培養(yǎng)生物素養(yǎng)。
三、平衡初高中課堂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利用教學資源以及教學工具在教學活動中采用的方法。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較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對生物知識進行學習,并通過不斷的練習掌握教學內容。所以,這個階段的教學方法主要以傳授和講述為主,而高中階段的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思維和自學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習方法的講述,使學生懂得如何自主探討課堂知識,構建知識框架,以此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
例如,在初中生物中在講述《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這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對教材中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實驗進行了觀察,并思考畫面1中蠟燭為什么會熄滅,而畫面2中小白鼠為什么會死去等問題,使學生思考二氧化碳是否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品。之后筆者帶領學生設計實驗來驗證這一原理。而在學習高中生物中的《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這一課時,由于學生在初中對光合作用有所了解,所以教師在教學這節(jié)課時,應加強學生的自主性探究,讓學生通過實驗的設計來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并且使學生將光反應和暗反應進行對比,掌握光合作用的場所??傊诔踔猩锝虒W中主要以傳授教學法為主,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來學習和探究課堂知識,提升學習效果。
四、共建初高中課堂交流平臺
為了讓初高中生物進行有效銜接,初中教師和高中教師必須加強交流,了解學生身心變化的特征,從而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探究銜接方法,最終在課堂中設計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加以實施,以此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題,最終在自我探究中將知識進行內化,提升學生的整體水平。
例如,為了讓初高中生物教師加強溝通,了解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改進之處,我校創(chuàng)建了“教學分享平臺”,包括優(yōu)質課、精品課,教學反思、教學交流等多個版塊,其中教學交流版塊中將初高中生物教學的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了資源分享,并對“生物智慧課堂構建”等多個主題進行了探討,使得初高中生物教師對于同一個問題進行了交流,分析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探討教學活動的設計方案,使得初中教師在課堂設計中為高中生物的學習鋪路。除此之外,我校還開展了初高中生物研討會,組織初高中生物教師進行學習,讓初中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為高中生物教學做好鋪墊。而對于高中生物教師來說,在講課的過程中注意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保證生物課堂變得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綜上所述,將初中生物與高中生物進行有效銜接,是生物課程發(fā)展的需求,也是提升學生學習思維的要求,所以生物教師必須重視這一內容,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等內容進行對比,并結合學生的學情和認知特點來實施教學,從而完成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自主探究課堂知識,提升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曉芳.初高中生物教學的銜接[J].農家參謀,2018(7):165.
[2]李士杰.初高中生物學教學銜接的策略及其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16(9):21-22.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學附屬中學71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