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艷 李聰 李志明
摘 要:為了探究混合式教學在基礎護理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本文,選取學生為研究對象,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比較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主學習能力,結果在實施混合式教學方式后,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得出混合式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及自主學習能力的結論。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基礎護理學;應用研究
引言
隨著數(shù)字化和信息化教學在大學生教學中的應用,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其中混合式教學通過將在線學習和線下授課結合到一起,充分發(fā)揮著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強調(diào)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fā)揮基礎護理學的理論教學的理論作用,對加強學生的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針對混合式教學在基礎護理學理論教學中的研究,選取了某大學護理專科學生為研究對象,一共兩個班級,隨機選定一個班級為實驗組,一個班級為對照組,且所有學生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實驗組學生共 60 名,男生 12 名,女生 48 名,年齡(19.89±0.88)歲;對照組學生共 60 名,男生 14 名,女生46 名,年齡(20.08±0.98)歲。兩組學生的資料與學習情況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用教材及授課教師均一致。
(二)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 進行數(shù)據(jù)的錄入及分析,教學成績結果采用人數(shù)、百分比進行數(shù)據(jù)的描述,樣本 t 為獨立的兩個樣本,用來檢驗兩組學習成績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
二、教學方法及評價指標
(一)評價指標
由于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抽象的能力,需要量化評價才能分析自主學習能力的變化,因此采用自主學習能力評價表進行分析,其中包括 4 個維度,分別是學習動機(6 個條目)、自我管理(4 個條目)、人際溝通(4 個條目)和計劃與實施(6 個條目);每個維度采用 1~5 分的等級計分法,得分越高則代表某一維度的能力越強,總分則代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混合式教學的方法實施
首先兩個班級的基礎護理學理論課程均由相同的教師授課,課程均在同一學期,教材均采取相同教材。其中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授課以教師的理論講解為主。實驗組的教學采取混合式教學方法。
三、研究結果分析
(一)學生的理論教學成績
比較學生的理論教學成績時,按照教師評價占 40%,測試成績占 60%來判定學生的總體成績,結果見如下(見表 1).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教師評價及試卷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
在比較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學生的學習動機、自我管理、人際溝通及計劃與實施四個方面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結果如下(見表 2),結果顯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驗組相對于對照組有著明顯的提高。
四、針對研究的分析
(一)混合式教學提高了學生的理論教學成績
基礎護理學是一門基礎理論與基礎實踐技能結合的專業(yè)核心基礎學科,對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隨時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針對知識的薄弱點進行著重講解,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疑問和困惑,達到提升理論教學成績的目的。
(二)混合式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混合式教學方式發(fā)揮了教師引導、啟發(fā)的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通過課余時間完成在線學習的任務,在課堂上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用來答疑,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思考和吸收,有助于學生積極整合并掌握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學習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興趣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理論課程學習成績,對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混合式教學在基礎護理學的理論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推廣到其他專業(yè)課程的理論教學中,提高護理理論教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小燕,趙文婷,史宏睿,董秀娟,薛周媛. 基于爾雅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在基礎護理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9(11):123-124.
[2]張方,趙文慧,張淑艷. 混合式學習在高職護生基礎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護理管理雜志,2019,19(05):36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