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英
大多數(shù)計劃生二孩的父母都懷有一個美好的愿望,他們期待自己的孩子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擁有父母之愛,還有基于血脈親情的手足之情,老大有玩伴,老二有依靠,一家人熱熱鬧鬧、和和美美。但是當二寶降臨,父母發(fā)現(xiàn)相親相愛是一種奢望,時常要為家里兩娃之間的爭吵打鬧而頭疼不已。
案例一:懂事的姐姐變了個人
三年級的小雪是一個乖巧、懂事又獨立的女孩,行為習慣好,學習能力強。正因為養(yǎng)育她很省心,父母萌生了再要一個孩子的想法。他們征得小雪的同意,在半年前生下了妹妹。最近這段時間,小雪的行為很反常。她常常在夜晚大聲哭喊,敲開父母的房門,鉆進媽媽的懷里,緊緊地抱著媽媽才肯睡覺。白天,她會跟父母撒嬌,且情緒陰晴不定,經(jīng)常噘著嘴生悶氣,或是把自己關(guān)進房間砸毛絨玩具。父母猜想小雪可能是因為妹妹的出生而產(chǎn)生了失落感,多次向小雪解釋有了妹妹不會減少對她的愛,但是小雪的反常行為依舊。
案例二:弟弟說自己是“多余”的
進入初中之后,小志的叛逆越來越嚴重,與學校規(guī)章制度對著干,抽煙喝酒、打架逃學、沉迷網(wǎng)絡(luò)。姐姐比他大兩歲,二人就讀于同一所初中。姐姐是品學兼優(yōu)的“學霸”,他則是令人頭疼的“學渣”,父母常常怒其不爭:“你就不能學著你姐一點嗎?”小志冷冷地說:“你們當年何必生下我?如果沒有我,你們的日子過得多好,我在這個家里就是多余的!”父母為此傷透了心,想當年生下小志的時候,他們是多么歡喜,一女一子,他們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在養(yǎng)育上不區(qū)別對待。但令他們想不明白的是,兩個孩子的發(fā)展竟是天壤之別,女兒越來越優(yōu)秀,兒子則越來越自暴自棄。
案例三:見面就“互撕”的兄弟
歡歡和樂樂是一對相差4 歲的兄弟,兩人常為一點小事就會起爭執(zhí),有時因為意見分歧,非要爭出個你對我錯,有時因為爭搶東西,誰都不肯吃一點虧。一開始,父母希望做公平公正的“法官”,認真傾聽事情的來龍去脈,仔細分析緣由、判斷是非對錯,然后給出讓兩兄弟心服口服的意見,但是無論如何處理,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心理學中有“同胞競爭”的概念,意思是當年齡稍小的弟弟/妹妹出生后,家里的大寶會擔心他/她威脅到自己先前已取得的地位和待遇,產(chǎn)生失落、嫉妒以及排斥等情感,甚至會有一些明顯敵意的情緒和行為。事實上,在多子女家庭中,無論出生順序排在第幾位,每個孩子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獲取父母的關(guān)注。
家庭中的大寶由于感覺遭到忽視和冷落,會放棄已經(jīng)習得的比較成熟的行為,以原始、幼稚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愿望,降低焦慮感,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退行”。案例一中的小雪有了妹妹后明顯感到“失寵”了,以前爸爸媽媽會輪流幫她檢查作業(yè)、陪她一起閱讀課外書籍,現(xiàn)在他們的心思全在妹妹身上。當她鼓足勇氣請求媽媽給她講故事時,媽媽邊哄妹妹邊說:“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姐姐了,不能再依賴大人了。妹妹還小,正是需要媽媽照顧的時候?!毙⊙犜挼刈唛_,默默地到一邊看書。小雪的乖巧懂事?lián)Q不來父母的愛和陪伴,反而被忽略了,于是她表現(xiàn)出“退行”,不肯獨自睡、求抱抱、撒嬌、發(fā)脾氣等,以引起父母的關(guān)注。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難以撫養(yǎng)的孩子往往會得到父母更多的關(guān)注,因為只有解決了他身上的“問題”,父母才能安心。與案例一中的小雪從乖巧到反常不同,案例二中的小志一直都是讓大人操心的“熊孩子”,他從小生活在姐姐的陰影之下,在“你要向姐姐學習”的教導(dǎo)聲中長大。一方面,他嫉妒姐姐能得到別人的夸贊,另一方面,他為自己達不到那樣的優(yōu)秀而挫敗。于是,他違規(guī)、闖禍、自暴自棄,用一種與姐姐截然不同的方式來獲得父母的關(guān)注,嘴里說著自己是“多余”的,潛意識里是希望父母不放棄自己。案例三中兄弟倆的爭斗,也無非是希望引起父母的關(guān)注,讓父母維護自己、支持自己,所以無論父母怎么評判,總有一方會認為不公平,心生怨氣。
良好同胞關(guān)系的建立,需要父母讀懂孩子的心理需求,用恰當?shù)姆绞竭M行養(yǎng)育。
不少父母要求大寶懂謙讓、會分享,常會說:“你是老大,你應(yīng)該……”這樣的話很容易讓大寶積怨,因為做老大就意味著權(quán)力的喪失和無條件的妥協(xié)。他們會把二寶的到來看成一種威脅,不僅表現(xiàn)出“退行”等問題行為,還可能暗地里對二寶發(fā)泄不滿。
當小雪請求媽媽給她講故事時,媽媽不應(yīng)以忙為理由一口回絕,要給予及時的回應(yīng),可以說:“好啊,媽媽也很想給你講故事呢!我們可以把每天晚上的7點至8點定為‘故事會’時間,這段時間媽媽來陪你,好嗎?”當父母感受到大寶的需要,并承諾有單獨陪伴她的時間時,大寶會欣然接受。媽媽還可以這樣回應(yīng):“那我們一起來講故事吧,我們輪流講,讓妹妹也來聽一聽,如何?”當大寶講的時候,媽媽可以對二寶說:“看,姐姐多厲害呀,以后你也會像姐姐一樣讀書認字,講故事給我們聽,對嗎?”這樣既滿足了大寶與媽媽相處的愿望,又讓她有機會在妹妹面前表現(xiàn)一下,當姐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更愿意接受妹妹、喜歡妹妹了。
我們還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向大寶解釋“有了二寶,我們一樣愛你”。有一位智慧的媽媽是這么做的:找兩根蠟燭,點燃其中的一根,告訴大寶:“當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爸爸媽媽就把滿滿的愛給了你,就像這溫暖的燭光一樣?,F(xiàn)在二寶出生了,爸爸媽媽把一部分的愛給了他,因為他也需要照顧?!闭f到這里,媽媽用燃燒著的蠟燭點燃另一根蠟燭,問大寶:“你看到了什么?”大寶說:“現(xiàn)在兩根蠟燭都亮了?!眿寢屨f:“對,這溫暖的燭光是爸爸媽媽的愛。你看,對你的愛有沒有減少?”大寶搖搖頭。媽媽說:“對,非但沒有減少,而且把我們整個家照耀得更光亮了?!贝髮毴玑屩刎摚f:“原來二寶的到來只會讓我們家的愛越來越多呀!”這樣一個簡單可操作的小實驗,演示了父母如何把愛從大寶傳遞給二寶,只有大寶相信自己擁有了滿滿的愛,才會自然而然地關(guān)愛二寶。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自己的優(yōu)勢,也有不足。我們既要看到大寶身上踏實認真、責任心強、力求上進的優(yōu)點,也要發(fā)現(xiàn)二寶身上喜歡創(chuàng)造、善于合作、靈活變通的特點。父母要經(jīng)常向孩子傳遞正面的信息,讓他們知道自己身上有著其他孩子所沒有的獨特品質(zhì),而父母正因為這些獨特的品質(zhì)而真心愛他。不要激勵一個孩子像另一個孩子一樣,也不要在孩子之間進行比較,這會讓孩子感到非常沮喪。
案例二中的小志最不想聽的話就是“你要向姐姐學習”,在他看來,做不到像姐姐那樣優(yōu)秀就意味著失敗,就不配得到父母的愛。小志父母所說的養(yǎng)育上不區(qū)別對待,讓小志報和姐姐一樣的培訓(xùn)班,抓小志的學業(yè)成績,恰恰是對小志的傷害。如果小志的父母能夠找到他身上的閃光點,如體育成績優(yōu)秀、動手能力強、善于交際等,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參與一些體育訓(xùn)練和比賽,鼓勵并支持他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讓他在自己擅長的領(lǐng)域獲得成功,他就能夠卸下心里的包袱,勇敢地做自己,不需要用各種問題行為來驗證父母對他的愛了。
同胞競爭難以避免,既然父母無論怎樣表現(xiàn)公平,孩子都認為不公平,那不妨退出他們的競爭,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如果兄弟倆在爭搶一個玩具,不要說“先給弟弟玩,因為弟弟還小”,也不要說“你們一起玩不是很好嗎”。任何指令性的話都會引起孩子的不滿??梢哉f:“看起來你們現(xiàn)在很不高興,我相信你們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我先去干活了,等你們討論好解決的辦法再來找我?!闭f完就離開“戰(zhàn)場”,把時間留給孩子。
這樣的處理方式會讓兩個孩子迅速停止爭斗,因為原本他們爭斗的目的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或得到來自父母的幫助,如果父母卷入孩子的爭斗,矛盾就會升級。相反地,當父母不站在任何一邊,離開房間,或者任由孩子們爭吵并不介入,只是給他們同樣的理解,并相信他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許他們很快就能想出和平的解決方式了。當父母看到孩子有能力解決問題時,一定要及時肯定,詢問他們是怎么解決的,然后告訴他們:“我很喜歡你們之間有商有量、相親相愛?!焙⒆颖銜Τ改赶M姆较虬l(fā)展。
另外,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父母之間有爭執(zhí)時,同胞競爭就會加??;當父母之間互相尊重、善于溝通、友好合作時,同胞競爭也會相應(yīng)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