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yahui
科學家研制出植物肉:把植物變成牛肉需要幾步
吃了一輩子的肉,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跟風吃上假肉!
上到前首富比爾·蓋茨,下到普通食客,大家最近都沉迷于植物變成的假肉,它披著真肉的外衣,讓所有人傻傻分不清楚。
民以食為天,食以肉為先,肉食幾乎占據(jù)了餐桌上的C位。海鮮、河鮮、禽類、牛羊肉,肉食的種類相當豐富,不過最近它們都抵不過肉類中的“小鮮肉”——人造肉那么光芒萬丈。
人造肉是個啥?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生物學、化學方法制造出形、色、味接近真肉的“肉”。而它又可以分為“假肉”和“真肉”兩種。
“假肉”也叫植物肉,主要由大豆蛋白制成,而“真肉”是提取動物干細胞制造而成的。不管是“假肉”還是“真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披著真肉的外衣,讓你傻傻分不清楚。
據(jù)俄羅斯衛(wèi)星網(wǎng)報道,快餐連鎖店麥當勞將推出由“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生產(chǎn)的“植物肉”素食漢堡。當前此項實驗只在加拿大進行。漢堡的價格為6.49加元,其卡路里含量僅為460千卡。素食肉餅中沒有添加肉精香劑,但是“超越肉類”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確信,他們用豆蛋白成功加工出的獨特成分,味道與天然牛肉沒有什么不同。(圖/視覺中國)
最近某寶上就有一款“國內(nèi)第一代植物肉”火得不要不要的。這種肉售價118元兩盒,每盒有2片牛肉味漢堡肉,保持期100天,接下來劃重點了——“以非轉基因大豆等植物蛋白制成”。也就是說牛肉竟然不是肉!聽著就想立馬下單嘗嘗鮮。
那些拼命減肥的人,其實骨子里都有一顆“無肉不歡的心”,卻總想靠“管住嘴”來甩肉肉。這款植物肉簡直就是他們的福音,既達成了甩肉的愿望,還滿足了味蕾。這也解答了為什么人造肉會受到全世界的矚目。用比爾·蓋茨的話來說,它健康,而且有助于減少碳排放(牛肉生產(chǎn)行業(yè)中,甲烷是全球第三大碳排放來源)。
那么從植物到牛肉,需要幾步來實現(xiàn)呢?目前而言,味道、顏色、組織結構、植物蛋白吸收率等最重要。
要讓我們相信它是肉,首先外形就得以假亂真吧。生肉有血色,而大豆跟血色差了一個銀河系,所以為了達到血色的顏值,這種“牛肉”使用了甜菜根部提取液來調(diào)色。
再來就是味道。真肉是由數(shù)百種分子組成的,它之所以有肉味兒是因為有“肉味分子”,而大豆中也有這些成分,不過要把大豆的蛋白水解、進行熱反應才能找到。
當然,這離真肉還有一定距離,因為最重要的是,吃起來得像真牛肉的口感??!食物的組織結構影響口感,誰也不想大快朵頤地咬一口牛肉,卻碎成了滿嘴的豆腐渣吧。肉的蛋白是纖維狀的,吃起來“有嚼勁”,而大豆的蛋白是球狀的,要讓大豆吃起來有嚼勁,就得把球蛋白變成拉絲蛋白。
說了這么多,似乎道理我都懂,可現(xiàn)實是怎樣呢?翻開購買者對這種“牛肉”的評論:“沒肉味”“切開紋理粗糙”“口感還過得去”“有纖維感”“有點嚼勁”“吃到肉,還不用擔心體重,味道還不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這種植物肉已經(jīng)有點真肉的影子,不然也不會有幾千的銷量和評價了。
科技是用來突破的,正如沒有第一代iPhone,哪來的iPhone 11 pro。植物肉也一樣。所以,植物肉請繼續(xù),你的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