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卜建宏 編輯/蘇二
近年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在炎炎夏日,因“中暑”來就診的患者越來越少,而“感冒”“腹瀉”的患者卻越來越多。其中有一類“感冒”患者,表現(xiàn)為發(fā)熱但熱度并不高,略微有點怕風;四肢酸重或者酸痛;頭昏、頭脹,好像箍了一個“緊箍咒”;咳嗽,痰少而黏;鼻流濁涕;口中黏膩,想喝水卻喝得不多,喝水也不能解渴;胃口很差,不想吃東西,惡心,肚子脹;小便短少、顏色深。觀察舌苔,可以看到苔色黃或者白,并且很黏膩。這類患者的大便往往比較黏,患者常說大便“黏馬桶”。
中醫(yī)將夏季有這類特點的“感冒”稱為“暑濕感冒”。從病名就可看出,“暑濕感冒”不僅與夏季這個特殊季節(jié)相關(guān),還與“濕”邪關(guān)系緊密。發(fā)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夏季過分炎熱的天氣中易染“暑”邪,“暑”邪易夾“濕”邪;②空調(diào)在生活中日益普及,不少人又喜歡吃冷飲、吃冷食,身體對忽冷忽熱的環(huán)境、飲食不能很快適應,產(chǎn)生濕濁之氣,就影響到呼吸道、消化道;③在江南地區(qū),正式進入夏季之前,會有一段時間總是下雨,稱為“梅雨”季節(jié),這種空氣濕度很大的環(huán)境,也會對人體造成相當大的影響,造成濕邪存留體內(nèi)。
由于暑濕感冒既有暑邪又有濕邪的因素,因此治療上以祛暑利濕、理氣和中為主。中成藥宜選藿香正氣液(或膠囊、丸)、暑濕感冒沖劑、午時茶、保濟丸、四正丸等。同時,還可以選用以下的食療方。
①香薷飲。取香薷25克,厚樸10克,白扁豆15克,洗凈搗碎后,加水煎煮30分鐘,去渣,代茶頻服,如果出現(xiàn)發(fā)汗后,即減量。
②藿香葉粥。取新鮮藿香葉20—30克,煮沸后即去渣留汁,再取粳米100克,加藿香汁煮粥,適量服用。
③二花一葉茶。取鮮荷葉、鮮扁豆花、鮮玫瑰花各15克,加水500毫升,煎成濃汁,加適量冰糖,代茶飲用。
暑濕感冒常會合并有腹瀉的癥狀,這是因為“濕”邪會困阻脾胃。夏季消化道功能本身就相對比較弱,再貪涼飲冷,或者吃了不干凈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如果暑濕感冒合并了腹瀉,注意不要單純使用止瀉藥,以避免“閉門留寇”。除了可以口服抗菌藥物,選用的藿香正氣液(或膠囊、丸)、保濟丸外,還可以選用以下推薦的食療方。
①白術(shù)蒼術(shù)薏苡仁粥。取白術(shù)30g、蒼術(shù)10g,煮沸10分鐘后,取汁去渣;另取粳米100g、薏苡仁30g,用白術(shù)蒼術(shù)汁熬粥,粥成后適量服用。
②綠豆薏苡仁粥。取綠豆、薏苡仁各30克,先將綠豆煮沸,待稍軟后加入薏苡仁,再煮至薏苡仁熟為度,適量服用。
③山藥粥。取山藥30克,洗凈切片,與粳米100克同煮粥,適量食用。
夏季得了“暑濕感冒”,體溫會升高,加之天氣炎熱,所以很多患者得病后,喜歡將空調(diào)溫度調(diào)得比較低。殊不知,“濕”本為陰邪,得寒后更不易祛除,所以“暑濕感冒”者,室內(nèi)空調(diào)溫度在26℃—28℃為宜。
由于“暑濕感冒”得病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大家都比較貪涼,喜吹空調(diào),同時,又喜吃冷飲等,感受了“寒濕”之邪,所以夏季不僅要注意避暑,還要注意預防“寒濕”侵襲。我國民間諺語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yī)生開藥方”之說,夏天食用生姜不但可以驅(qū)寒暖胃,還能預防腸胃炎,但是一定要把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