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紅霞
摘 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一些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即使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也無法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教學環(huán)境較差,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資源缺乏等問題制約了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的教學質量,影響了教學效果?;诖?,革新教學模式,根據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的特點有效開展教學成為教育部分非常重視的問題,應用新型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勢在必行。以此展開研究,希望可以促進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語文;“同動同靜”;教學模式
“同動同靜”教學模式是一種歷史悠久,應用廣泛的復試教學模式,在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緩解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為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教學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本文以語文教學問題,探究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語文“同動同靜”教學模式的應用,希望可以達到合理利用“同動同靜”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的目的。
一、“同動同靜”教學模式應用的意義
“同動同靜”教學模式是復式教學模式中的代表形式,隨著教學形式的變化,復式教學并未消亡,而是呈現出新的活力,更加滿足學生的需求,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將“同動同靜”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中,尤其是應用于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解決農村小規(guī)模教學衍生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F階段,邊遠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不斷出現,存在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年級多、人數少、班級多、教師少,教師資源存在隱性浪費等問題都影響了教學質量[1]。為解決此問題,需要合理利用“同動同靜”教學模式,轉變傳統“動靜搭配”教學模式,發(fā)揮復式教學的優(yōu)勢,實現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保證教學效率與質量,發(fā)揮“同動同靜”教學模式的重要作用。第二,“同動同靜”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構建高效課堂,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為學生的發(fā)展找到出路。除此之外,合理利用“同動同靜”教學模式,還可以有效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既增強低年級學生的合作能力,又提升高年級學生的主動能力,為學生講解新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二、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語文“同動同靜”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把握特征,掌握教學技巧
“同動同靜”教學模式解決了傳統復式教學中動靜搭配的弊端,還體現了新的特征與亮點,因而,把握特征,掌握教學技巧,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構建高效課堂。把握特征,掌握教學技巧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師需要高效進行語文備課,充分做好課前準確,既要備學生,又需要備教材。由于復式教學的課堂中,學生的年級是不同的,因而,分析學生學情,做好備學生工作尤為重要,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掌握教學內容,在授課階段有效分層,進行動與靜的有效穿插,保證教學活動的恰當性,實現“同動同靜”中的動靜結合[2]。第二,教師需要合理運用教學技巧,進行語文分層教學,既要注重教學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具有差異性,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使不同年級的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互相促進。例如,在進行復式教學時,可以將古詩相結合進行學習,古詩需要反復的記憶,高年級學習古詩的過程中,低年級可以產生一個初步的印象,方便日后的學習,低年級學習古詩時,高年級學生可以進行鞏固學習,對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變革創(chuàng)新,豐富教學手段
教學模式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在不斷變革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豐富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巴瑒油o”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可以實現一個質疑、解疑、實踐、矯正、創(chuàng)新、推廣的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一方面,變革創(chuàng)新,需要立足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的實際情況,保證語文變革的可操作性,有效開展教學,保證教學活動的高效性。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完善復式教學過程,合理利用新模式,在不斷完善過程中,提高“同動同靜”教學模式的實用性,保證教學質量。例如,在進行“難忘的潑水節(jié)”教學時,需要對“同動同靜”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保證教學的實用性,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研究“同動同靜”教學模式在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語文教學的有效應用,發(fā)揮“同動同靜”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掌握“同動同靜”教學模式的特征,合理進行教育教學非常重要,是提高農村學校語文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基礎,也可以為農村學生提供走出去的機會,為學生夢想的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玉.談“同動同靜”復式教學模式下的識字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8(1):54-55.
[2]胡慧妮.西部農村地區(qū)小學復式教學新進展:對“同動同靜”新模式的特征分析[J].雞西大學學報,2018,13(2):11-12.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語文“同動同靜”課堂模式深入探究》(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208)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