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亞琴
眾所周知,伴隨著新課程改革與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初中英語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英語是語言性質的學科,對學生的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要求較高,英語教學的起點較高,要注意英語教學的純粹性,不能過度洋化,但是也要讓學生真的學到英語知識,并能夠實際應用知識。初中英語教學要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成功融入到英語教學之中成為初中英語教學應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主要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內容出發(fā),結合現(xiàn)今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提出作者有關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建議,以此助力于初中英語教學的高效進行。
現(xiàn)階段,社會各界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多要求精通外語,能夠有用英語順利溝通的能力,這就映射出了學校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不僅利于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習,取得較好的成績,還利于提升學生的學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初中英語教學要充分聯(lián)系教材內容,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一個有助于學生理解、吸收、應用英語知識的環(huán)境,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掌握英語知識,形成英語思維,最終促進初中英語教學的順利進行,提高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學生的綜合實力,包含學生對于某一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知識應用能力與情感認知能力等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能夠幫助學生從根本上掌握知識,形成專業(yè)的學科思維,更加適應社會背景下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以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自身素質強且知識應用能力強的人才。對于初中英語教學來說,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英語學科的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思維,幫助學生學習其它重要科目,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眾所周知,語言類學科的學習周期是長期的,且耗費大量的精力去反復學習,對教學的要求較高。初中英語教學不能僅停留在教學生正確讀音或單詞教學上,要對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教學,通過語法結構教學、語境上下文章賞析教學、閱讀技巧與語言表達技巧教學等等形式的教學內容,形成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習慣性的用英語思維想問題,養(yǎng)成學英語、說英語、用英語的好習慣。對初中學生英語學科核心思維的培養(yǎng)主要目的在于對學生英語式思維與英語的實際應用?,F(xiàn)階段,初中英語教學不僅被應試教育所局限,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素質,以培養(yǎng)其英語核心素養(yǎng)。
2.1課堂教學設計重視知識,忽視情感教學
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多從知識本身出發(fā),重視對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學會這個知識點本身,往往忽略了情感教學。大多數(shù)的英語教學多進行語法、單詞、寫作知識的教學,但這些都是停留在知識層面的,英語教師多重視教學任務的完成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對于學生英語知識的應用情況不了解。除此以外,大多數(shù)教師缺乏對學生的情感教學。英語的學習不僅僅要求語言知識的學習,還要求對英語語言國家文化的學習,以及語言表達方式、情感滲入方式的教學。初中生的學習時間很長,不僅要面臨高密度的知識點,還要面對升學壓力,故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較少,更不必談對英語知識的應用了,再加上學生對于英語母語的國家的文化了解較少,缺乏對英語應用環(huán)境的了解,這也正是為何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的都是“啞巴英語”,與初中英語教學的本質背道而馳。
2.2 教學中缺少系統(tǒng)性訓練
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使用它,而不是為了記住它。音樂學習需要大量且重復性的記憶工作,在使用一句話時,不僅要在使用之前需要先記住它,還要記憶它的讀音,記它的用法,而不僅是去記它的形,所以,英語的學習,需要長期性、系統(tǒng)性的教育與大量的訓練。相對于語文教學,教師通常會用拼音、筆畫、簡單句子的教學來引入更深層次的知識教育,如語法、成語、寫作知識等。而英語教學十分缺乏類似的系統(tǒng)性的課堂導入或是訓練過程,具體來說,音標教學對于英語學習十分重要。多數(shù)英語教師在音標教學時對其讀音進行教學,缺少了對音標在單詞中的應用的體現(xiàn)與分析,學生單純記憶音標外形及讀法并不能提高英語能力,還要學會在不同音標的排列組合中如何找到正確讀音,讓學生掌握實際的應用方法比表面性質的學習更有意義。傳統(tǒng)的非系統(tǒng)性的教學,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斷斷續(xù)續(xù)的,失去了對知識的連貫性與系統(tǒng)性的掌握,反而不利于英語學習。
3.1 深入教材,改變教學方法
對于英語學習來說,詞匯占十分的比重,可以說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與核心,而語法只是是粘合劑,對學生詞匯量與語法的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點,一般通過教材內容來展開。受傳統(tǒng)應試教學模式的影響,初中英語教學的方式是十分固定的,且具有較大的局限性。這種教學模式的落后性體現(xiàn)在英語教師主導課堂,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角色,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單詞與語法的講解具有較強枯燥性,學生被動接受大量知識,極大的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注意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探究教材高效教學與趣味教學的融合。英語課堂的展開要在教師“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通過對教材設計的充分了解,挖掘其中趣味性強的部分以展開,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枯燥的詞匯、語法轉化成生動有趣的形式傳輸給學生,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其英語能力。舉例來講,在課本中有這樣一段對話:Jenny,what are you doing?Im watching TV.Do you want to play tennis?No,this TV show is interesting.教師可以在教授固定句式的同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論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興趣愛好等等,在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3.2 增強情感體驗,啟發(fā)式教學
英語學習的過程是漫長且枯燥的,教師需要為學生長期的英語學習注入活力。教師要注意對學生情感的引導,在基礎教學正常進行的同時,積極為學生拓展英語母語國家的文化教學,讓學生更加了解西方人的生活環(huán)境與情感價值觀,這樣,創(chuàng)設趣味的語言環(huán)境,鼓勵學生積極表達,在一些語法用法上的問題與國外特色文化的結合學習,學生有關英語知識的應用難題也就不攻自破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大大提升,核心素養(yǎng)得到大幅度增強。其次,教學要擺脫刻板印象,開展啟發(fā)式的教學。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英語學科思維的培養(yǎng)與啟發(fā),不能單純的只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思維模式,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活動,積極與學生互動,促進學生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例如,在講到“What does he look like?”這一單元時,教師可讓學生組成小組,讓學生互相描述對方的特征,并讓被描述的一方給其表達打分,以此促進溝通與互動。還可以舉一反三,反問學生對于外貌的看法以及個人喜好類型等等,教學內容可以拓展到各個角度,借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多樣性思維,在鼓勵學生個性思維表達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初中英語教學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個性特點、學習興趣、學習情況,突破應試教育下對教學模式的限制,在對教材的深入分析的基礎之上,積極創(chuàng)新課堂,增加與學生之間的英語交流互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說英語”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長期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英語母語國家的特殊文化,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奠定堅實基礎,真正做到對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
(作者單位:蘇州市相城區(qū)陽澄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