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寇麗娟
作者洛伊絲·埃特想把時間拉回到自己的童年,她在用一雙孩子的眼睛記錄著自己和父母“種蔬菜湯”的過程。父母看似無意的動作傳遞著種植的經(jīng)驗,孩子在跟隨行動中把這些經(jīng)驗印刻在心里。自己親手種植蔬菜,親手照顧蔬菜,最后還要采摘蔬菜,回家和父母一起做一鍋美味的蔬菜湯。作者用和父母一起種蔬菜、收蔬菜、吃蔬菜的小故事,用一個個有趣的情境把想讓孩子認知的內(nèi)容串聯(lián)在一起。不同功能、不同名稱的種植工具,四季豆種子、豌豆種子、玉米種子、花椰菜、番茄、馬鈴薯,這本書里出現(xiàn)了豐富的與大自然有關的認知內(nèi)容。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挖一個土坑,種下一粒粒小小的種子。突然有一天,這一粒粒小小的種子,會如同奇跡般長出綠色的幼苗。又會有那么一天,這些外形不同的幼苗會開出顏色、花瓣、大小各不相同的美麗花朵。于是孩子走過的足跡就成了絢麗的彩虹。播種彩虹就是播種美好,播種希望,孩子在大自然中汲取成長的力量,哪怕是在陰霾的天氣中,心里都會有一道美麗的彩虹。
森林里的某一棵綠色的大樹就是孩子的摯友。也許我們拉著孩子小手漫步在林間綠地時,孩子會不由自主地走近一棵樹,摸摸樹皮,撿起飄落在地面的樹葉,擁抱樹干,甚至把耳朵貼近樹木,聽一聽樹的低語。樹真的就是孩子的一位好朋友,孩子與樹的情感,就是孩子對大自然持有的溫度。故事里孩子與糖楓的情誼令人感動,孩子在與樹一起長大。也許讀過這本書,每個孩子都會與樹更加親密。
“小燕子,穿花衣……”這首童謠伴隨著爸爸媽媽的成長,現(xiàn)在又繼續(xù)伴隨孩子的成長。故事用一個個有趣的情節(jié),描述了燕子從出生到逐步長大的過程。以生動的筆墨把燕子的生活環(huán)境、食性、燕子的遷徙展現(xiàn)到孩子面前,就像是專門寫給孩子的微型紀錄片。然而這并不是單純向孩子介紹燕子生活習性的記錄片,燕子堅韌執(zhí)著的生存力量也會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轉換、發(fā)展走進孩子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