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固(延安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廉泉,江蘇無錫人,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卒于1931年,字南湖,又字惠卿,號岫云山人,因先祖元代名相廉希憲有名園小萬柳堂,又號小萬柳堂居士,晚年兩次出家為僧,法號顯惠。他于光緒二十年(1894)中舉,次年會試時參加康有為、梁啟超組織的公車上書,支持維新變法。光緒二十二年(1896)廉泉任戶部主事,光緒二十三年(1897)任戶部度支部郎中,光緒三十年(1904)因不滿清廷的腐敗而辭職。1904至1908年居南京石堰街,專事校刊《李文忠公全集》。光緒三十二年(1906)創(chuàng)辦文明書局并營建當時的上海名居小萬柳堂,此后一段時間定居上海。民國三年(1914)到日本舉辦美術館,將自己收藏的大量珍貴扇面賣于日本。1920年,因在上海投資交易失敗,生活窘迫,靠出售藏品度日。他晚年耽禪,居北京西山碧云寺,精研佛道,1931年因肝病去世。
廉泉大半生不仕不賈,亦紳亦儒,以游俠自任。他交往廣泛,朋友中既有滿清遺老、舊派文人,也有軍閥大佬、革命黨人、社會活動家,還有清末民初著名的書畫界名流。他與書畫家吳觀岱、錢瘦鐵、胡汀鷺、張大千、徐悲鴻、陳師曾、姚華等人關系密切,他的小萬柳堂是當時著名的書畫收藏場所,書畫界名人紛至沓來,在民國初年盛極一時。
廉泉的收藏愛好有家學淵源,尤其愛好收藏宋元名畫,見之往往不惜重金買進[1]。除了祖上流傳下來的收藏品,其妻吳芝瑛也帶不少藏品到廉家。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期間,王公貴族紛紛變賣收藏而外逃,廉泉卻買進一大批古玩字畫[2]。
廉泉的另一項大宗藏品是宮子行兄弟轉讓給他的元明名人扇面,共六冊1 053幅。宮子行匯集名人扇面千余,被端方稱之為“宇宙之奇觀”,宮子行病逝前立遺囑將扇冊歸廉泉,他去世后家人將其舊藏十二篋售于廉泉[3]。這些扇面中有沈周、唐寅、仇英等人的畫,文征明、董其昌、劉墉等人的字,以及葉小鸞、馬湘蘭、董小宛等女畫家的畫,非常珍貴[4]。
從兩件事可看出廉泉收藏字畫的價值。廉泉與李鴻章之子李經邁發(fā)生經濟糾紛,以精品名畫30件抵給李經邁,這些字畫都是“三王”(王廉州、王麓臺、王石谷)、吳(吳漁山)、惲(惲南田)的珍品。不懂行情的李經邁邀請專家鑒定,鑒定者贊嘆不已,這才知道其價值遠遠超出拖欠印資[5]。1914年至1919年,廉泉四度東游日本,期間曾將石濤畫《蘇東坡詩意》大冊12頁以2萬元價格賣給日本著名收藏家山本悌二郎。1910年每百斤面粉的平均價格為5.23元[6],當時一個家庭年收入250元便可以過得很舒服[7]。廉泉藏有極少見的明末清初名士王建章的作品,他就雇高手臨摹,將作偽的書畫賣予日本書畫界名流而未被發(fā)現(xiàn)[3]。
廉泉不僅收藏豐富,還有獨到的藝術見解。當時的畫壇重“四王”(王時敏、王鑒、王暈、王原祁)輕“四僧”(石濤、八大山人、髡殘、弘仁),他以作品中有反正統(tǒng)的藝術獨創(chuàng)精神而十分欣賞“四僧”,并搜購了不少石濤的作品[8]。大多數(shù)收藏家不會輕易將藏品示人,但廉泉懂得臨摹名人真跡對于一個藝術家的重要性,經常讓年輕又有發(fā)展?jié)摿Φ漠嫾矣^賞臨摹其藏品。他給吳觀岱、秦古柳、丁寶書等窮畫家提供臨摹機會,為故宮培養(yǎng)了臨摹畫家,向掌管故宮的管理者推薦了繪畫人才。
廉泉精詩文,擅書法,嗜金石書畫,并以其詩文書畫交游于王公貴族之間。廉泉妻子吳芝瑛秉承家學,工文章,尤擅書法,在閨中就以“詩、文、書”三絕著稱,后由于丈夫居官而隨夫定居北京,以詩、文、書法聞名京師,曾被慈禧太后召入宮,并稱贊其有文才[9]。廉泉不但擅長鑒賞古代書畫,而且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作者的藝術才能。憑著自己敏銳的藝術感覺和鑒賞能力,他成為無錫書畫界著名的“伯樂”,發(fā)現(xiàn)和提攜了眾多優(yōu)秀的書畫家[8]。廉泉夫婦特殊的身份為他們能夠出入故宮奠定了基礎,也為他們向掌管故宮的管理者推薦人才奠定了基礎。故宮內收藏有大量民間難得見到的珍貴字畫,大多數(shù)中國畫家都渴望臨摹這些字畫,但能夠夢想成真的人畢竟不多。廉泉推薦吳觀岱和楊令茀進入故宮臨摹書畫,這兩人的畫技在其后突飛猛進,成為著名畫家。
吳觀岱少時家庭貧困,曾在醬園當學徒,在學徒工余刻苦習畫。后來在廉泉的資助下進京學習畫技,吃住在廉泉家里。他先是臨摹廉泉所藏的名人字畫。后經廉泉推薦,被清皇室內廷延為如意館供奉,為慈禧太后畫像,為光緒帝繪制閱讀的書本故事。在故宮他飽賞、臨摹了大量宮廷藏畫,這些古畫開闊了吳觀岱的眼界,由此吳的畫風大變,所作山水畫渾厚肅穆、疏密有致、既清且厚、蒼潤雅秀、意境高遠、富有變化[10]。在廉泉的幫助下,吳觀岱很快成名,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近代南方畫壇風氣的轉變。清末民初,山水畫的天下仍受“四王”畫風控制約束,吳觀岱去北京臨摹一些徐天池的畫,才知道怎樣放手寫意,他是最早擺脫“四王吳惲”(吳指吳歷,惲指惲壽平)的先驅者[11]。吳觀岱的繪畫上承清代諸家,下啟諸健秋、秦古柳、孫冶方、薛明劍等,并帶動海派畫風出現(xiàn)進一步的變化[12]。
楊令茀 ,清光緒十三年(1887)出生于無錫。她自小酷愛書畫,8歲拜吳觀岱為師,學習國畫。吳觀岱十分賞識她的天賦,說她“為畫淵然、穆然,無不效法正宗”[13]。 宣統(tǒng)三年(1911) 茀楊令 隨兄長去北京,結識了廉泉。她的才華得到了廉泉的賞識,被廉泉推薦到與自己關系密切的古物陳列所為畫師,第一次進入故宮[14]。古物陳列所是民國北洋政府內務部于1914年設立在故宮的武英、文華兩殿的博物館,這是中國第一個以帝王宮苑和皇室珍藏辟設的博物館,其展品為來自奉天(今沈陽)故宮及熱河(今承德)行宮的宮廷文物,1948年該所合并到故宮博物院[15]。
古物陳列所學畫期間, 楊茀令 得以觀賞并臨摹歷代名畫[13]。經過一段時間在故宮的學習,在北京的楊令茀已與著名畫家齊白石齊名,兩人共同舉辦過畫展。齊白石曾為楊令茀臨摹她老師陳師曾的一幅畫題詩。
開圖足可亂師真,奪得安陽石室神。
地下有知應一笑,傾心濁世有傳人。[16]
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馮玉祥領導的國民革命軍驅逐出宮,對于故宮的物品,當時的國務院決定組織一個清室善后委員會,由該委員會在十二月至次年四月點查清室物品。1925年10月10日,善后委員會報經國務院同意后設立故宮博物院[17]。廉泉是善后委員會成員之一,被分配到監(jiān)視部工作,同部人員還有易培基、俞同奎、馬廉、朱欣陶[18]。
故宮博物院的成立,標志著故宮和其藏品的性質有了根本的改變,故宮不再是封建帝王權威的象征,藏品也不再是皇帝個人的珍玩,它們成為中華民族共有文化財產。對擔任清室善后委員會成員期間的活動,廉泉有兩首詩予以記錄?!堆嗳浮吩娤掠凶ⅲ骸包c查宮內物品,清委員皆不到。甲子舊蠟二十六日,余第一次到會為監(jiān)察人,于端凝殿查見帽盒一個,原簽日‘宣統(tǒng)十三年閏五月初三日上交辮子一條’?!盵19]甲子舊蠟是1924年農歷臘月,該月的26日廉泉第一次上任,他的工作態(tài)度非常認真,連一個帽盒也要檢查。
燕雀
燕雀猶飛戀闕魂,九重忍掃舊巢痕。
貞元朝士無人在,一發(fā)千鈞未易論。
龍蛇
龍蛇慘澹小庭寬,綠餖金貂歲又闌。
今日已無天子貴,可能知道外邊寒。[19]
《龍蛇》詩下有注:“二十八日遜帝派員到會商應用物品,余與稚暉先生為監(jiān)察, 袿貂 一種點交二百數(shù)十件之多?!盵19]這個“二十八日”當是1924年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該日善后委員會成員與遜帝溥儀派來的人員協(xié)商其日用品的歸屬問題, 袿將一種貂 點交多件給溥儀使用。鄭欣淼先生曾在文章中指出,“溥儀出宮后,故宮物品歸屬存在爭論,溥儀兩次派人到養(yǎng)心殿取東西,曾要求帶走乾隆瓷器及仇十洲《漢宮春曉圖》,委員會未允許,惟取走不少衣物首飾,所帶走的物品詳帳,已附記在《清宮物品點查報告》第三編第四冊《養(yǎng)心殿報告》后”[20]。
由于軍閥混戰(zhàn),政局變幻頻繁,控制北京的各派軍閥勢力都覬覦故宮的管理權,由此造成1926年至1928年兩年間故宮管理機構多次變動,經歷清室善后委員會、故宮保管委員會、故宮維持會、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共4次變化。直至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掌控北京后,故宮管理機構的名稱才穩(wěn)定下來。北伐勝利后,易培基任第一任院長兼古物館館長。故宮的收藏中也有不少贗品,因此對藏品真?zhèn)蔚膶彶榫惋@得比較重要,易培基為了審查和鑒別宮廷中的文物,從社會各界聘請古器物、歷史和文獻等方面的專家學者,成立了專門委員會。這些委員們都是名噪京師的古物研究方面的專家,如江庸、沈尹默、吳瀛、俞家驥、容庚、陳漢第、郭葆昌、福開森、鄧以蟄、蕭憨、關冕鈞、王提、鋼和泰、錢桐等,以及德高望重的丁佛言、廉泉和曾熙[21]。在廉泉等三人前冠以德高望重,可見其在文物界的地位。在此次審查活動中,廉泉被分到古物館的書畫組[22]。專門委員會是按照《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而設的一個非建制的常設機構,沒有名額限制,明確了專門委員系名譽職,廉泉1929年底被聘用[22]。
廉泉從1924年12月受任清室善后委員會委員到1931年10月病逝,期間1927年初至1928年上半年任江蘇省教育經費管理處處長,其他時間大部分在故宮任職。他與同事們的工作頗有成效,據(jù)賀葆真記載,“民國十九年(1930)二月二十三日馬心清約晚餐于其寓中,坐有廉泉,泉有事于故宮博物院,整理書畫銅器瓷器,書畫萬五千余件,而真跡不及十之一,銅器二千件,贗品器尤多,惟瓷器多清代物,尚少偽者”[23]。
廉泉于1931年10月6日病逝于北平協(xié)和醫(yī)院,享年63歲。他去世后,他的遺孀寺井春野夫人(廉的正妻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詩人、書法家吳芝瑛,春野實際上是廉的妾)攜子仍在北京生活。春野夫人畢業(yè)于神戶女學院,信奉基督教,通漢文,好音樂。有人認為廉泉死后,春野夫人帶著孩子回日本去了[24],實際上她不僅留在了中國,還在后來加入了中國籍,幫助了不少中國人,她曾救過被日本憲兵隊嫌疑私通八路軍的佛教信士[25]。由于廉泉與故宮管理層的良好關系,春野夫人被聘到故宮古物陳列所工作,并在日占時期為保護故宮文物發(fā)揮了不少作用。
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者發(fā)動 “九一八”事變。1933年1月,日軍進入山海關。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擔憂日軍入侵華北,故宮文物有被毀或被劫的危險,在報經國民政府批準后開始了文物的南遷工作,1月底部分文物被分批運往上海。在挑選南遷文物工作中,限于當時的鑒定水平,又加時間緊促,博物院照常開放還需要保留一定數(shù)量的文物作為展品,所以選走的并不都是精品[26]。黃賓虹等畫家出于對古物陳列所古畫安全的擔心,經所長錢桐同意后,在所內成立國畫研究館,組織學員對古畫秘密臨摹,以備日本人來掠奪這些古畫時,可拿高水平的摹本來應付,這項工作在北平淪陷后仍在秘密進行[27]。
1937年7月29日,日軍進入北平。盡管在北平淪陷前,近半數(shù)職員已隨文物南遷到上海、南京,但故宮博物院仍有一半職員大約100多人留了下來,由總務處長張廷濟負責實際院務。經過最初的惶恐和不安,故宮博物院在關閉一個多月后恢復開放,但工作人員經常受到日偽人員的威脅。古物陳列所部分職員憑借與日本友人的關系,加之諸多學者文人暗中保護,文物未遭損失。
日寇以高薪誘請時任故宮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館導師的黃賓虹出任偽職,黃賓虹不為所動,日寇繼之以威脅,也被黃賓虹嚴詞拒絕。當時的故宮非常需要一位能與野蠻強橫的日寇溝通的人士,受過良好高等教育、本身又是日本人的春野夫人正符合這一要求。為了避免日偽的糾纏,黃賓虹通過春野夫人,向敵偽表明了堅決的立場[28]。日偽當局無可奈何,只好作罷。在此期間,常有日本人或日本士兵無理取鬧,強索陳列所的文物、字畫,春野夫人就出面干涉、勸阻[29]。
春野夫人還為中日畫界的學術交流作出貢獻。當黃賓虹與日偽方面關系很僵的時候,1937年秋,他的舊識日本著名畫家正木直彥到北平訪問,盡管此前曾有報紙報道黃賓虹“加入日籍”的謠言,但是他頂著巨大壓力參加了春野夫人組織的歡迎宴會?!妒商萌沼洝肪硭牡?552頁記載:“昭和十二年戊寅 ‘九月四日晴……廉泉的遺孀和橋川夫人設午宴招待……黃賓虹……其他五十人,皆和怡悅樂’。”[30]春野夫人為中日友好人士學術交流作出的貢獻,客觀上有利于故宮文化向外傳播。
廉泉參與了清室善后委員會對故宮文物的清點、核查,為保護故宮文物作出了貢獻。廉泉憑借自身大量的收藏和廣博的文物鑒賞知識,被聘為故宮專門委員會委員,從事整理審查、鑒別故宮書畫真?zhèn)蔚墓ぷ鳌A捌浼覍僭诠蕦m的工作,客觀上促進了故宮博物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