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菲
宜賓市江安縣中醫(yī)醫(yī)院疼痛科
隨著人民對醫(yī)療服務機構需求的提升,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在醫(yī)院護理中的作用愈加被重視,護理人員作為實施護理干預的主體,其人文關懷能力是實現(xiàn)人文關懷的基礎[1-2]。此次研究于2017年10月~2018年11月選取醫(yī)院疼痛科的20 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對入組的護理人員實施人文關懷能力培訓,對比分析培訓前后護理人員的關懷能力評分,以及同期140 例住院疼痛患者的關懷感知評分,明確疼痛科護士人文關懷能力培訓的效果。報告如下。
此次研究于2017年10月~2018年11月選取醫(yī)院疼痛科的20 名護理人員,以及同期140 例住院疼痛患者進行研究。入組的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范圍為21 歲~48 歲,平均年齡(32.31±2.42)歲,其中本科學歷15 人,??茖W歷5 人。入組的140 例患者分別為2018年4月前70 例,2018年4月后70 例,培訓前的患者中男性42 例,女性28 例,年齡范圍是21 歲~64 歲,平均年齡(45.31±2.85)歲。培訓后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齡為22 歲~65 歲,平均年齡(44.85±3.12)歲。入組患者均自愿參與調(diào)查研究,且均具備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和疼痛情況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入組的護理人員接受人文關懷能力培訓,首先開展人文關懷理論與技能課程,培訓、考核護理人員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同時進行人文關懷護理查房,檢查發(fā)現(xiàn)護理人員護理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和講解;制定并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工作流程,對患者實施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化人文關懷;最后強化護理文化建設,定期開展情感交流,優(yōu)化外出培訓和人員排班,并制定和實施針對性的激勵措施。
使用關懷能力評價量表在培訓前后評估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量表包含鼓勵、理解和耐心三個維度,共37 個條目,采取7 級評分方法,評分越高表示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越好;使用病人關懷感知問卷評估培訓前后患者的關懷感知能力,共有10個條目,分值是1 分-6 分,最高分是60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所感知的護理行為越多。
對此次研究中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用SPSS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并用(t)進行數(shù)據(jù)校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培訓前入組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評分是(189.46±10.85)分,培訓后的評分是(206.34±6.75)分,培訓后的人文關懷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培訓前(P<0.05),人文關懷能力培訓在提升護理人員的臨床關懷能力方面,具有較為顯著的效果。
培訓前入組患者的關懷感知評分是(36.95±8.67)分,護理人員培訓后,入組患者的關懷感知評分是(42.25±7.24)分,培訓后患者的關懷感知評分明顯高于培訓前(P<0.05)。
人文關懷能力強調(diào)積極主動的關懷意識和責任,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的培訓和提升,能夠真正地將患者作為護理工作的中心,有利于優(yōu)質(zhì)護理的實現(xiàn)和發(fā)展[3-4]。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是內(nèi)在修養(yǎng)和外化行為的結(jié)合,經(jīng)過培訓后名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提升,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掌握和分析患者情況,尊重患者的意愿及護理需求,在患者爆發(fā)疼痛時,能夠給予患者針對性的陪伴與安慰[5]。此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培訓后的人文關懷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培訓前(P<0.05),人文關懷能力培訓在提升護理人員的臨床關懷能力方面,具有較為顯著的效果;培訓后患者的關懷感知評分明顯高于培訓前(P<0.05)。人文關懷能力培訓的開展,還能夠優(yōu)化護理人員的工作環(huán)境與氛圍,護理管理人員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護理人員的需求,提升對護理人員的關懷,從而促進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的提升。人文關懷能力培訓的實施,能夠使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耐心均得到顯著提升,有助于拉近護理人員與患者及醫(yī)生的關系,促進良好護患關系和醫(yī)護關系的創(chuàng)建。綜上所述,在疼痛科護理管理中,針對護理人員實施人文關懷能力培訓,能夠促進護理人員培訓能力的顯著提升,還能夠提升疼痛患者對人文關懷的感知,對于患者臨床治療和護患關系完善均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