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磊
(四川省筠連縣文化館 四川 宜賓 645250)
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關系著農村文化建設的總體質量與綜合水平,因此我們應當加大力支持基層公共基礎建設,充分激發(fā)自身的內生文化力量,助力三農工作順利開展。作為新農村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優(yōu)化人民群眾的社交方式,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使其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到知識、增長見識。近年來,“如何提升基層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成為社會各大媒體關注的熱點,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就是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基礎上所進行的精神層面探索,以期通過有效的建設途徑使每個人都精神愉快、和諧美滿[1]。
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在于提高人們的參與度和幸福感。該項工作最大的特點是群眾性與公共性。當然,各地之間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式也應從實際出發(fā),注重因地制宜,不要以偏概全。各級政府與社會各界需要加大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努力探索新型建設途徑,不斷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道德水平,推動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
文化事業(yè)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fā)展階段,人民群眾的業(yè)余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但與時代的發(fā)展仍存在較大的差距?;鶎尤嗣袢罕姷摹拔镔|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但是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一部分人們的文化生活枯燥無味,特色文化逐漸淡化。現階段,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不高。部分地區(qū)的政府部門對于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缺乏重視,認為只要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就能改善其他問題,導致這些地方的文化建設工作開展緩慢、成果不多。許多活動只是象征性地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沒有實質性成效,大大阻礙了文化建設工作的發(fā)展[2]。
2.資金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對相關工作缺乏重視,導致活動經費緊張,基層文化發(fā)展受到嚴重制約,不利于鄉(xiāng)村文化振興戰(zhàn)略的順利實施。資金是各項文化活動開展的重要支撐,現資金短缺使相關的活動無法正常開展。比如新農村建設需要以打造農家書屋來提升基層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但是由于受到各地生產力水平的限制,該項政策并未真正實施。
3.專業(yè)性人才短缺。就農村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模式來講,勞動力大量外流,部分地區(qū)出現了“空心化”“老齡化”現象,剩余勞動力大多數都是一些老弱病殘?;鶎尤罕娢幕ㄔO缺少專業(yè)性人才,無法保證基層文化工作的質量。
基層地區(qū)的文化建設基礎設施匱乏,尤其是偏遠山區(qū)根本沒有相關的文化建設設施。針對這種情況,應大力提倡建設基層文化活動陣地,致力于打造專業(yè)的文化宣傳平臺,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各級文化機構應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職能作用。基層文化建設的內容包括文體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網絡學習室以及娛樂棋牌室等,只有將各項文化活動落到實處,才能真正使群眾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文化建設對于提升當地的軟實力意義重大,有利于基層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要堅持“以人為本”,關心基層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訴求是否真正得到滿足。要認清形勢,勇敢地迎接挑戰(zhàn),積極推進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創(chuàng)建新型工作體系,加強與群眾間的交流互動,并結合其文化需求,建設文化基礎設施,進一步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盡管有些地區(qū)已經意識到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開展什么類型的文化活動以及如何開展文化活動等方面存在諸多疑惑。因此,各地區(qū)之間應當加強交流,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基層地區(qū)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將閑置的器材和建筑充分利用起來,提高各項資源的利用率,避免專項資金的浪費。各地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開展活動,例如評選幸福家庭、優(yōu)秀村民、勞動標兵等,在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還能起到文化教育的作用。此外,近幾年來廣場舞豐富了基層人民群眾的業(yè)余生活,男女老少都積極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3]。舞蹈來源于生活,人們可以通過舞蹈來放松心情、表達情感,同時舞蹈在編排過程中還可以融入當地的本土文化,這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藝術欣賞水平。
要保證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性,文化活動制度必須完善。只有按照科學的制度規(guī)定開展工作,才可以保證各個環(huán)節(jié)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在基層地區(qū),大多數人對于文化建設活動都存在誤區(qū),認為這只是一個公益性活動,自己沒有參與的必要。針對這種情況,地方主管部門要加強引導,積極完善相關制度,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及時宣傳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為了確保文化活動制度的科學合理性,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與各部門責任人簽訂責任狀、承諾書,并以書面形式保存;2.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定期培訓、定向訓練,提升其專業(yè)能力。在對外招聘時盡量選擇一些學歷高、能力強的管理者,從源頭上確?;鶎游幕ㄔO活動的質量;3.加強對群眾的正面引導,積極參與文化建設制度。
綜上所述,提高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性對于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4]。當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仍然存在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不高、資金投入不足、專業(yè)性人才短缺等諸多問題,地方政府只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結合實際情況完善文化活動制度,才能保證基層文化建設的有效性[5]。如何提高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性,如何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這是需要不斷研究和實踐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