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凡
揚劇《百歲掛帥》,是剛滿5 歲的江蘇省揚劇團獻給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慶的一份厚禮,也是雙百方針的東風化雨在戲曲百花園里催生的一枝迎春花。
1958,那個激情歲月,劇本的創(chuàng)作者們,從一位老藝人提供的有限而珍貴的記憶殘片中,發(fā)現(xiàn)了“楊家將十二寡婦征西”這個含金量很高的愛國主義創(chuàng)作選題,并不失時機地形成了編導演通力合作的創(chuàng)作組合,一年間數(shù)易其稿,終于捧獻出這部有所憑據(jù)但更多創(chuàng)新的新編古裝戲。
江蘇省揚劇團真的捧了個“金娃娃”,1959 年省匯演中它就一炮而紅了,并且特別幸運的是,它隨即喜獲奉調(diào)進京向中央領導匯報演出并參加大慶活動的殊榮,留下了總理兩度觀劇、元戎兩度拭淚的佳話,在京華卷起一陣“揚劇旋風”。同年又如約趕赴上海,攝成了戲曲藝術電影。緊接著,中國京劇院移植改編為京劇《楊門女將》。它們把揚劇的轟動社會效應放大了。紅紅火火一路走來,一走就是60年,看來今后還將走下去,省揚劇團自己在演,別的團也在演,《百歲掛帥》成了戲曲舞臺上的一棵常青樹。人們都說,它是揚劇的名片、經(jīng)典,是揚劇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百歲掛帥》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用今天的話說,它就是個真正的“精品”:思想精邃、藝術精湛、制作精美。劇團為它舉全團之力,一代代揚劇藝術家為它傾注了自己的心血,揚劇三大流派的兩大宗師親力親為,綜合藝術的所有部門都十分盡責盡力,一切為了爭一流,創(chuàng)一流。
作品的藝術水準是一流的,它所蘊涵的思想內(nèi)核更是不同凡響的。劇作聚焦以佘太君為統(tǒng)領的一群楊門女將(還有唯一的重孫楊文廣),以天波府和三關為支點,展示的是一種“前仆后繼,以身許國”的精神。在眾多同類題材的作品中,它是很突出的。戲從天波府為宗保賀壽切入,我們看到的是一座喜氣盈盈的天波府,一個充滿溫馨親情的大家族,突然間,噩耗和警報,像一顆炸彈在頭頂炸響了,天波府頓時成了一座復仇雪恨的堡壘,楊家女將們?nèi)巳顺蔀橐话褕髧鴼车睦麆?,她們不計朝廷涼薄的舊怨前嫌,更不顧血染沙場全家毀于一旦的臨頭災難,一群英勇善戰(zhàn)的女將加上一個孩子,就這樣高舉戰(zhàn)旗,擂動戰(zhàn)鼓,威風凜凜地出征了!在這金戈鐵馬背后,激蕩飛揚的是血性和赤心,它們像魏巍山岳,浩浩長城,宣示著:中華民族是不可摧毀和戰(zhàn)勝的!《百歲掛帥》用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詮釋和謳歌的正是這種由燦爛中華文明所鍛鑄的偉大民族精魂!
好的東西當然要傳承。經(jīng)典要傳世,劇種要發(fā)展。在一個重要關頭,在人們殷切期盼的目光中,江蘇省演藝集團揚劇團推出了《百歲掛帥》的第五代,他們是2014 年劇團委托揚州文化藝術學校代培的一批揚劇學員。藝校的校長、老師是十分優(yōu)秀的揚劇藝術家,他們愛崗敬業(yè),以振興揚劇為己任,像辛勤園丁一樣地培育著揚劇的幼苗。五年教學,孩子們長大了,也即將畢業(yè)了。在校期間,劇團和學校都有意把揚劇經(jīng)典的《百歲掛帥》作為他們的教學劇目,并成了他們的畢業(yè)大戲,現(xiàn)在正當回團實習,又很自然地讓他們以這個戲在南京舞臺上首次亮相。
2019 年11 月20 日。南京紫金大戲院。厚重的紫絨大幕拉開了。戲還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戲,但人的面孔都那么年輕,一股生龍活虎的青春氣息撲面而來,為這臺經(jīng)典名劇注入了青春活力。登場人物很多,有佘太君、柴郡主、穆桂英、楊文廣、楊七娘和其他一眾楊門女將,有焦孟二將、老軍和馬童,這是一個英雄群體,卻又身份有別、性格各異,還有宋仁宗帶上兩個賢王,敵方有王文、薛德禮等西夏人馬,這些角色包含著生旦凈丑末各個行當,他們身上都有戲,無論戲多戲少,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戲做到最好,他們不怯場,不游離,永遠在戲里,真正做到了一臺戲一盤棋,珠聯(lián)璧合,交相輝映,呈現(xiàn)出一派花團錦簇,滿目春光的舞臺圖景。小老旦姚宇軒飾演百歲老太君,戲份自然重,在她之前擔綱此角的有著名老藝術家王秀蘭(不幸辭世后調(diào)來另一名角張玉蓮)、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吳慧明、梅花獎得主徐秀芳、國家一級演員汪小艷,俱是響當當?shù)拇髱熋遥m是初出茅廬,卻有滿滿的自信,舉手投足,有模有樣,演出了老太君不凡的氣度。《壽堂驚變》中的心理反應、感情變化拿捏得那么準確而層次分明。第三場《靈堂請兵》中的一段【大陸板轉(zhuǎn)滾板】以及另一段【梳妝臺】唱腔,唱來韻味醇厚,聲情酣暢,實為不易。扮演柴郡主的徐明慧,能恰當掌握人物的特殊身份,對孫兒參戰(zhàn)還是“留根”的思想糾結(jié)表演細膩,《靈堂請兵》一場中有一段諫諷宋仁宗的【堆字大陸板】,純屬高派唱腔,也能唱得大體到位。穆桂英是個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英姿不減當年,扮演者王清(前)和王舒(后),演得都很稱職,“母子比武”的心路歷程演繹得當,“登高丘”一段唱做俱佳,對這個文學品味和唱腔藝術完美結(jié)合的華派唱段也能唱出了英雄詠嘆調(diào)的味道。王怡嘉演楊文廣,也像她的前輩演員,把一個少年英雄形象塑造得相當可愛,很見光采。人們總忘不了那個楊七娘,藝高膽大,情如烈火,丁詩嘉演來相當傳神,就連校場母子比武一場中,她擂鼓發(fā)令助戰(zhàn),竟能把一面鼓擂得如此出彩。其它很多演員也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演、唱能力,是與“紅花”相得益彰的亮麗“綠葉”。值得一提的是這支隊伍的基本功,除少數(shù)人少數(shù)地方表現(xiàn)尚有不足外,總體上看是相當扎實的,高難度動作,他們奮勇當先,武戲也打得火爆精彩??梢韵胍?,孩子們在練功場上是決不偷懶,舍得使勁出汗的。
據(jù)了解,他們在南京首演后兩天,又應梅蘭芳劇院之邀去了泰州,正是新軍始發(fā),初試鋒芒,卻能做到劇場內(nèi)座無虛席,好評如潮,真讓人欣喜不已,揚劇的又一代青春力量健步登臺了。
當然,新軍畢竟新,鋒芒方初試,目前還在實習階段,他們的漫長藝術之旅剛在起步,驕傲了,偷懶了,好苗子也會垮掉。真誠地寄語年輕人:力戒驕躁,堅持磨練,希望還在前頭!
看了揚劇《百歲掛帥》“經(jīng)典薪傳版”首演,若問觀感如何?答曰:經(jīng)典喜傳承,揚劇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