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異
曾于塵世平野上踽踽獨行,曾在落寞黑夜中痛苦掙扎,一度迷失,一度感傷,一度在生命的谷底淚眼問花。有人說“讀書吧”,翻開繾綣的文字,我沿著書梯,扶搖直上。萬里蹀躞,以此為歸。
不知從何時起,我開始習慣于抱怨,不滿于生活,沉迷在一個人的幻想中,愈發(fā)地敵視現(xiàn)實的模樣。于是,一支筆成了導火線,好友借筆忘還,而我的筆又莫名壞了,控制不住內(nèi)心的煩躁,我怒氣沖沖地細數(shù)多日來看她不順眼的事,樁樁瑣碎在那個瞬間被無限放大。多年的友誼,一刀兩斷,從此陌路。
回到家,仍在憤憤不平著,父母催促吃飯的聲音又一次將我引爆,反鎖房門,為糟糕的一天氣悶,不解為何全世界似乎都站在了我的對立面。隨手抓了一本書,想讓自己平靜下來。
書,是前幾日未看完的《撒哈拉的故事》,當初買它的原因,也是因為沙漠是我向往的地方之一?!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那是一種孤壯到窒息的美,我期待在書中看到沙漠中的風花雪夜月。無意間翻到一篇《芳鄰》,我便急切地想知道,被三毛冠此美名的,是何許人也。剛讀幾行,我就被文中的鄰居所謂的驕傲震驚,不斷向別人“借”東西而自己卻不買,被婉拒還繃臉逾月,這是一種怎樣的行為?若我遇到,怕是早已和他們對罵起來了??墒侨珱]有,即使面對“飛羊落井”,她始終對鄰居報以友好和寬容。沙漠中的日子,在她借東西的開門關(guān)門里和睦地過下去,我卻對此大失所望。因為我以為這是三毛的懦弱,因為沙漠根本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那里的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是另一種現(xiàn)實,甚至更為難堪,我的夢想再次破滅。唉嘆著往后翻,卻被鄰居姑卡借東西時的言辭氣笑,一個人怎可以如此堂而皇之地不講理!正想著,看到結(jié)尾,我大吃一驚,三毛居然感謝這些鄰居,認為這樣的日子五光十色。
呆若木雞,良久無言,仿佛又看到——和好友一起談天說地互相鼓勵的時光,仿佛又看到——父母在深夜永遠亮著的那一盞房燈?;蛟S,是我太狹隘,對他人太苛刻了。我將理想強加于現(xiàn)實,使兩者都舉步維艱、傷痕累累。是我先討厭的現(xiàn)實,所以怨不得它也討厭我。恰如三毛所說:“只有對愛撒哈拉的人,它才會向你呈現(xiàn)它的美麗和溫柔。”同樣,只有在明知生活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仍與它化干戈為玉帛,才會被生活溫柔以待。
我輕輕推開房門,給一直等著我的父母一個微笑。感謝書,讓我增加高度,讓我明白生活的真諦。
餐桌上熱氣裊裊,我告訴自己,明天一定要向好友道歉,以后的日子,我要愛生活,愛它的每一縷炊煙、每一抹芬芳,恰如沙漠中的駱駝頭骨,永遠壯美;像那火紅的天堂鳥,永遠綻放。
‖江蘇省宜興市實驗中學‖指導教師:顧亞琴
作者是一個樂于讀書的人,也很敏感善知,樂于從瑣碎生活中體驗并踐行書籍給她的啟發(fā)——因好友借筆忘還引發(fā)的情緒失控以至友誼決裂,讓作者的心情蕩到了谷底,回家后面對父母的催促,情緒又一次被引爆。是偶然抓起的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讓她的心情漸漸平息并心生慚愧,書中的三毛包容并感謝生活中一切境遇的態(tài)度令她深受觸動——“只有對愛撒哈拉的人,它才會向你呈現(xiàn)它的美麗和溫柔?!庇纱?,作者明白了,只有熱愛生活、并善于從瑣碎生活中看到美好的人,才會被生活溫柔以待。是書讓作者提升了自己,發(fā)現(xiàn)了生活的智慧,那便是,在面對不盡如人意的生活時,要學會與它化干戈為玉帛,這樣才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以及更美好的自己!
【適用文題】發(fā)現(xiàn)美好;那一刻我懂了;接納與包容……(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