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錦濤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寄系文化自信的精神基因,凝結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文化自信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基點,也是融入當代中國精神的邏輯必然與現(xiàn)實選擇。秉承文化基因,堅定文化自信,建構中國精神,培植中國理念,夯實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基礎,涵養(yǎng)核心價值觀的民族特質。文化自信的底氣和骨氣熔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筑形成核心價值觀的根基、基因和靈魂。文化自信內嵌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以文化自信為底氣,以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大力弘揚當代中國精神,將文化自信延伸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骨髓。
[關鍵詞]文化自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內嵌融合 當代中國精神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4245(2019)05-0044-05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19.05.008
核心價值觀,即價值之內核、理念之本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寄系著中華文化的精神基因,維系著當代中國人的價值理想。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 [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華文化及其精神特質的涵育生成,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構筑文化精神為重要支撐,以汲取文化營養(yǎng)為精神動力,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不竭源泉。
一、文化自信“何以可能”內嵌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化自信是主體通過接收、認同、反思和批判民族特質文化,形成對文化價值及生命力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 [2 ]軟實力精神支柱及文化心理支撐是中華民族深層次的精神追求的特定表征,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與共同的價值信仰的完備確證。文化自信內嵌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基因依附與聯(lián)動,文化自信定力的邏輯范式為核心價值觀凝聚生成提供了新的切入點、契合點和支撐點。
(一)價值目標的契合性
文化自信與核心價值觀具有價值目標的契合性,二者共同服務于社會價值目標的凝聚以及公共理性導向的抱負選擇。文化自信內嵌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者以價值理念導入和信仰基石構筑的形式,旨在為精神成長提供動力空間,激發(fā)新的活力,凝結社會價值共識,彰顯當代中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文化是當代中國人現(xiàn)實生存狀況的精神反映,二者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精神引領作用。文化自信是以一個民族對文化的心理認同為過程、以高度的自知自覺為建構特征而形成的肯定心理狀態(tài),其首要中心理念以及價值目標內核在于完成對民族身份的認同、精神文化特質熔鑄與民眾價值共識的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本真意義上的”“當代中國的” [3 ]核心價值觀,其旨在以馬克思主義為靈魂、文化精神為根基,通過價值建構和價值凝聚生成一種具有內涵特質的及核心意蘊的精神動力。文化上的“自信”和精神上的“共識”寄系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內核細胞,秉承強大的精神動力基因,凝練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傳遞和生共濟、合而圓夢的價值理念。文化自信和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鮮明特質,也是中華內生文明的精神展現(xiàn),二者融匯互動,為建構中國信仰植入新的期待;為精神成長提供新的動力空間,生成中華文明獨特的生動圖景。
(二)原則建構的同一性
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原則建構的同一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是文化總體意識與核心價值觀要素建構的理論基礎。馬克思指出,“任何一個時代的統(tǒng)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 [4 ]反映和維護占統(tǒng)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意識形態(tài)直接決定文化結構的性質,生發(fā)并形成一種社會價值觀念,成為“多元化”價值主體的主導原則,即核心理念和主流價值觀。在社會的文化結構中,意識形態(tài)又通過“使用實踐力量的人” [5 ]掌握群眾的廣度和深度,而諸種意識形態(tài)相互滲透,相互制約,構成思想觀念的整體,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社會主義文化從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上構成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它需要公共地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將通過價值主體多元化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原則統(tǒng)一化,形成主導價值共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是集體意志的公共性在社會現(xiàn)代德性人格的價值規(guī)范表征,規(guī)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主旋律地位,預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發(fā)展的方向。社會主義文化與核心價值觀深深熔鑄于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生成和凝聚之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形態(tài)和價值形態(tài)構成民族特質的深層內核,集中表現(xiàn)為建構民族心理、造就社會性格、整合價值共識、塑造文化傳統(tǒng)、形成社會精神標識,內嵌融入民族的精神骨髓以及生命再造力的轉化之中。
(三)功用效能的一致性
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功用效能的一致性,二者共同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大業(yè)提供精神動力和價值支撐。文化自信與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發(fā)展的價值導源,對國運興衰和民族精神獨立起著“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 [6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是價值共識導入與傳輸?shù)倪^程,二者通過特定價值觀念的內化和外化,使接收主體和培育對象成為思想觀念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具體而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戰(zhàn)略層面的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途徑選擇和理念遵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社會價值目標層面彰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本理念;“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則在個體的行為擔當層面表征文化主體的價值選擇、精神自覺和理想目標。文化自信則是價值建構的基礎和精神基因,數(shù)千年來歷史文化的熏陶與稟性兼容為核心價值觀的生成提供了深厚的土壤。核心價值觀培植與文化創(chuàng)造建設,其實質是改造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思想靈魂,聚焦于以中國精神與中國力量為內核要素的民族標識與思想魂魄的凝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7 ]核心價值觀則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wěn)定器?!?[8 ]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內嵌融合為中國精神建構提供精神文化滋養(yǎng),共同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大業(yè)涵育使命情懷。
二、文化自信內嵌融合并熔鑄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化自信是國家和民族進步的深層力量,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9 ]文化自信在文化基因、基因特質和精神特質上熔鑄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xiàn)核心價值觀的內核理念。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根脈,彰顯了深厚而獨韻的民族文化特質,分別熔鑄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血脈根基、文化基因和真理靈魂。
(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基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民族發(fā)展最濃厚、最深沉的力量,豐富的哲學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價值為核心價值觀的凝聚生成提供了豐厚的文化資源和深厚的價值土壤。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內核,是傳統(tǒng)文化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向上向善的中國理念契合并完全一致。當代中國精神“始終深深植根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沃土之中,” [10 ]傳統(tǒng)文化則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動能。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以意欲自為、調和、持中為內在底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愛國、富國、強國、文明、和諧”,社會基本理念要以集體意識、公平正義為重,個體精神倡導“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世界觀,講究仁者愛人、以德立人的寬仁原則,強調以誠待人、講信修睦的處世之道,主張中和、和諧相處的立身之本,集中體現(xiàn)了當代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賦予中華文化因子新的涵義和鮮明的時代內涵。
(二)紅色革命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基因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實踐中涵育形成的文化樣態(tài),凝聚和體現(xiàn)著無數(shù)先烈為國家和民族奮斗的“初心”,傳遞著中國人民全心全意謀解放、矢志不渝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而奮斗的革命傳統(tǒng)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革命風尚作為價值培育和信念養(yǎng)成的重要途徑。中國共產黨28年浴血奮戰(zhàn),將中國從亡國深淵中拉出。在紅色革命的實踐中,將紅旗插在贛南根據(jù)地的井岡山精神,為革命理想情懷而敢于犧牲“自我”“小我”的長征精神,發(fā)揚抗日愛國斗志與革命奮斗傳統(tǒng)的延安精神,印記著艱苦樸素作風的西柏坡精神,無不宣告共產黨人將理想信念化為“生命之魂”的磅礴氣勢,彰顯共產黨人重振大國大任的使命擔當。革命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紅色能量,傳播革命信念的圣火,維系民族精神的大義觀念,這與夯實民族價值共識和思想道德基礎的要求不謀而合。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將革命文化作為精神動力和重要文化因子。正因為如此,革命文化獨特而鮮明的紅色文化特質與精神標識,為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提供了有益參照和重要的精神指引。
(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11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完成對文化的革新與改造,鑄就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理意涵和內核意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 [12 ]核心價值觀內嵌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文化自信生長的深層要素。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軸心與生成動力,離不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涵育與功能發(fā)揮,更離不開中國價值力量的理論牽引和文化支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飽蘸的是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家國責任感,文化精神的背后傳遞的是深厚的人民情懷和情懷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當代中國的公共精神和民族共同體意識熔鑄于被全社會接收認可的價值文化體系之中,回答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本質要求“建設什么樣的國家”“確立什么樣的理想和信念”的深層問題。先進文化與核心價值觀共同反映民族發(fā)展進步的真理要義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價值信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培植核心價值觀方面起靈魂引領作用,當代中國精神自強的邏輯需要“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定作支撐” [13 ];反之,有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才能形成具有話語實踐魅力的獨特價值體系。
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化自信內嵌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最終歸宿在于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以文化自信為底氣;培植和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以厚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建構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信的骨氣和底氣;就是要大力弘揚當代中國精神,秉守中國價值與中國理念,將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為一體。
(一)以文化自信為底氣,培植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構建中國價值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的骨氣和底氣,秉守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底色與本色。首先,要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智慧營養(yǎng)。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資源優(yōu)勢,將傳統(tǒng)文化資源稟賦轉化為中國理念的內核要素,轉化為當代中國的精氣神,轉化為當代中國人的思維邏輯和價值取向,厚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基礎。其次,從革命文化與紅色資源中提煉精神內核。繼承革命傳統(tǒng),弘揚革命精神,發(fā)揚革命優(yōu)勢,汲取偉大斗爭精神以促成當代中國精神力量的轉化。再次,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提取先進的思想文化精華,倡領文明新風,提供思想資源,整合價值共識,凝聚民族精神,激發(fā)文化活力,彰顯文化價值與生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長提供價值養(yǎng)分。最后,從外來文化中吸收其精華,彌補其不足。加強文化交往,敢于批判、敢于吸收,積極揚棄,鑒別外來文化是非,做到博采眾長、為我所用。以文化自信為底氣,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對文化主體內容有足夠底氣,自覺秉守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增強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厚度和氣度,推動核心理念入腦入心并在實踐中落地生根,培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14 ]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建構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中國精神、中國氣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力量的內生展現(xiàn),是彰顯社會凝聚力與號召力的“精氣神”。這種持久而深層的力量“傳承著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寄托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 [15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首先,將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先導,提升文化自覺。核心價值觀具有極強的包容力和涵攝力,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 [16 ],把核心價值觀作為萃取文化精華和精神能量的源泉,將核心價值理念延伸至文化自信的骨髓。其次,將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底蘊,堅定文化定力。核心價值觀是文化精神的載體,是凝聚民族薪火相傳精神力量的集中體現(xiàn)。 [17 ]要倡導向上向善理念,厚植家國情懷,培育文明風尚,堅持正向定力。最后,將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遵循,增強文化信仰。堅守價值底線,秉承精神血脈,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堅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激活文化生命力,推動中華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培養(yǎng)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旋律,高揚民主和諧之聲,倡導自由平等、誠信友善,將核心價值觀奉行為信念理念,以強大的價值支撐建構精神標識,引領精神風尚、鑄就精神堡壘,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
(三)弘揚當代中國精神,將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為一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價值之本、理念之核,新時代培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培育時代風尚,弘揚當代中國精神,自覺地把核心價值觀作為精神追求。精神自立,為人之本;道德養(yǎng)成,止于至善,精神獨立,是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文化特質,是中華民族更持久而深層的價值追求。首先,要塑造中國價值,汲取文化自信的精神滋養(yǎng)。“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18 ]要將文化自信活靈活現(xiàn)地貫穿于核心價值體系之中,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旗幟,守住建功立業(yè)的初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造思想靈魂,豐富當代中國的精神譜系。其次,要打造中國氣派,提升文化自信的精神風范。中國精神是文化自信的靈魂,弘揚當代中國精神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講好中國故事,闡發(fā)中國精神,必須打造中國氣派,增強文化自信的骨氣和底氣。最后,要踐行中國力量,擔當文化自信的歷史使命。以國家富強為己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發(fā)揚傳統(tǒng),勇?lián)厝?,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干勁,追求卓越,實現(xiàn)新作為,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勇做新時代“趕考”的答題者、勝利者。弘揚當代中國精神,將價值內核融入文化自信的價值骨髓,將之轉化為提升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精神追求,實現(xiàn)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嵌融合。
四、結語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文化自信是國家與民族進步中“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19 ],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心理念、價值目標與原則建構的一致性。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文化自信的主體,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其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基,紅色革命文化是其精神基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根本靈魂。在建構精神標識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文化自信為底氣,厚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不斷提升文化自覺,建構文化自信;必須弘揚當代中國精神,將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為一體。堅定文化自信,保持文化定力,秉承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將內化理念熔鑄于恪守信念與初心的價值邏輯,延伸和拓展至核心價值觀的深層骨髓,讓精神文化生動活潑地嵌入核心價值觀,使其“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 [20 ]。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劉林濤.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質特征及其當代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04):21-24.
[3]劉建軍,任超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義與狹義[N].光明日報,2014-6-16(011).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6]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5-19(002).
[7]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8]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9]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0]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9-25(002).
[11]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5-5(002).
[1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2-26(001).
[1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4]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5-3(002).
[15]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6]習近平.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7]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8]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5-5(002).
[19]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0]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顧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