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翹楚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通過大量實驗證實,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 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聲音是影視作品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影視作品的點睛之筆。電影《金陵十三釵》的聲音設計,很好地配合和增強了電影真實感、夢幻感、時尚感的本性,強化了畫面的表現(xiàn)力,重構和加強了觀眾的情感體驗,實現(xiàn)了劇情的意義再造與增強。下面通過該影片的幾個片段,探究其聲音設計風格、細節(jié)以及音樂三個方面的問題。
電影《金陵十三釵》的聲音設計中有兩個明顯的風格表現(xiàn),一是寫實主義,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殘酷;二是表現(xiàn)主義,展現(xiàn)人性和對善的追求。
在寫實主義方面,電影的聲音效果給觀眾以強烈的真實感,不斷強化戰(zhàn)爭的殘酷與恐怖。基于故事的真實背景,電影《金陵十三釵》的畫面構成與聲音設計都極其強調真實性。影片開場,運用書娟的旁白、女孩們的呼吸聲,加上背景中子彈飛過的聲音,迅速帶出節(jié)奏感,展現(xiàn)了大屠殺下恐怖、殘酷的真實背景,建立起全篇意境。電影錄音專家陶經在電影錄音講座中提及,“要尊重第一感,第一次的印象和激發(fā)起的靈感是相當強烈,也相當直觀的?!彪娪爸械穆曇艏ぐl(fā)出的第一個感受,往往也是讓觀眾最容易接受和感知的。
本片的藝術真實性是其獲得成功的一個方面,觀眾的心靈在觀影中穿越歷史時空,在體驗歷史的真實痛苦中受到震撼。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的開門、關門聲,都有一種硬且沉重的質感。槍彈聲也始終鋪墊在環(huán)境聲里,不斷提醒著觀眾此時正處于真實的戰(zhàn)爭之中。當約翰撿到豆蔻的琴弦時,聲音表達出了血液半干未干的狀態(tài),有一絲粘稠,有一絲厚重,這些都需要擬音部門認真的打磨,進而由聲音強化畫面和敘事內容,加強觀眾的疼痛感。
在表現(xiàn)主義方面,影片給觀眾強烈的時尚感信號,表現(xiàn)出一個特殊群體的特質和對人性、對善的向往與追求。本片情節(jié)中運用現(xiàn)代化的手法充分表現(xiàn)著對比和沖突。學生們樸素的藍色棉袍與端莊的舉止,與十三釵華麗的裝扮、精致的妝容、搖曳多姿的步態(tài)及隨性的行為的對比;灰褐色的教堂安詳寂靜,夾帶著色彩奪目的玻璃窗的絢麗明快,與教堂外駭人的槍炮子彈聲的對比。以時尚感重新詮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表現(xiàn)了對煙火氣息的熱愛,對生命的贊美。拯救書娟的子彈打碎玻璃,發(fā)出宛如“上帝的風鈴”般的音響,這或許是書娟一生中聽到“最美好”的聲音。豆蔻、香蘭回妓院尋找琴弦時的音色處理與聲音轉向,以及弱化環(huán)境中的其他聲音,呼吸聲、腳步聲的凸顯,形成了與現(xiàn)實感相對立的時尚感,美與惡交織、斗爭,展現(xiàn)出扼殺美好、扼殺和平的冷酷。
電影中的每一個聲音,都要講出道理,讓聲音有“作用”。電影《金陵十三釵》在聲音設計上極為細致認真,在素材多寡、聲音的輕重緩急等方面極具考究。
在追求影片的真實感時,我們經常會傾向于將畫面中各種元素的聲音盡可能地還原出來,這就可能造成“聲音素材太多”的現(xiàn)象。人類感知世界并不是事無巨細的,而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因此我們也要“吝嗇”地運用聲音,而不是“鋪張”地使用聲音。再現(xiàn)客觀故事時,也要進行有選擇、有重點的重組,并進行合適的想象與藝術添加。整部影片都始終伴隨著槍聲,而巧妙之處在于整部影片中的槍聲并不顯得重復,沒有喧賓奪主,精準地運用不同的槍炮聲托底,疊加逃跑民眾的呼喊,并不明顯卻很有層次感,襯出了背景又不突出地令人反感。
在片尾日軍卡車載著秦淮河女人、約翰的卡車載著女學生的鏡頭中,最后抱貓女人小蚊子踏上車、玉墨含淚向后看,只用了很輕的音效,并沒有刻意地表現(xiàn)沉重感,卻仿佛關上了一扇“地獄之門”。玉墨等人為自己在學生時代的遺憾,拯救了女學生們的學生時代,從“殘酷美”帶給觀眾“凄美”的感受。而日軍槍殺書娟父親的槍聲卻干脆利落,表現(xiàn)出日軍的殘忍以及民眾面對戰(zhàn)爭現(xiàn)實的無力。此外,在秦淮河女人與女學生搶廁所時,一顆子彈突然穿過玻璃擊中了爭執(zhí)中女學生的脖子。子彈打碎玻璃、打中脖子、噴出血液,都運用了干脆利落的沖突感音效。
再如,開場馬車上的豆蔻琴弦被劃斷之時,使用了慢動作鏡頭。在聲音設計上,將每一根弦撥斷的聲音分離開,三聲分明,帶有自然舒適音調,卻又帶著繃緊心弦的緊張。形成有質感的感受,起到了點睛作用。當一枚子彈擊碎玻璃救下書娟時,碎玻璃在空中發(fā)出的聲音,進行了獨特的聲音設計,宛如“上帝的風鈴聲”,在書娟的耳中,這玻璃的掉落聲一定宛如天籟,是一輩子難以忘記的聲音。這個鏡頭并未使用玻璃落地的真實聲音,這就需要聲音制作者動用自己的想象力,并認真研讀劇本,體會導演在每一個鏡頭想要表達的潛在內容,準確地帶動畫面的表現(xiàn)。再者是一排戰(zhàn)士用肉體、用生命去抵抗敵人的子彈時,在升格鏡頭中,周圍環(huán)境中的槍彈聲音減弱,將每顆子彈劃過、打在遮擋的被子上、打在戰(zhàn)士的身體上、骨頭中、戰(zhàn)士倒在地上的聲音細致的刻畫出來。此時,音樂漸起,后面的一個一個戰(zhàn)士中彈倒下,加重情緒的引領和烘托,使情緒達到一個小高潮,使觀眾受到極大的感染。
音樂具有很強的指向性。慎用音樂、不破壞影視作品的內容張力,同時做好平衡來配合音效,才能讓音樂更好地為敘事與畫面服務。本片很好地運用了兩首中國和日本的民間音樂,在渲染氣氛的同時凸顯出人的本性。
影片中插入日本軍官彈奏的日本童謠《故鄉(xiāng)》,隨行日軍一臉沉浸地隨聲哼唱,聲稱自己熱愛和平、眷戀家鄉(xiāng),吟唱著使自己感到安寧的家鄉(xiāng)與河流。而此時自己的士兵剛剛侵入教堂,他們的身邊還躺著剛剛被槍殺的女學生,秦淮河女人們與女學生們正處于最無助的黑暗之中。輕松的音樂在緊張的氣氛中形成了極強的反差,一邊是狀似優(yōu)雅的日本軍官,一邊是衣著破損的女學生,凸顯這群屠殺者兩個標準、兩種面孔的虛偽與兇殘,以及戰(zhàn)爭與和平的對立。
歌曲《秦淮景》貫穿影片始終。一群衣著鮮艷、妝發(fā)精致、搖曳輕佻的女子來到教堂門口尋求避難,伴隨著書娟的獨白,運用書娟從教堂窗戶的孔洞看出的視角,插入一段琵琶獨奏的《秦淮景》,全部使用單音,韻味十足,一下就精準刻畫出了秦淮女子的形象?!胺路饚砹饲鼗春铀?,連香水胭脂的味道都被她們帶進來了?!痹谟衲c約翰二人的畫面時,《秦淮景》又變成了小提琴的演奏,采用中西結合的音樂,也表現(xiàn)著兩國文化的交融。此外,在秦淮河女人們撕下窗簾裹住身體時、約翰為玉墨剪頭發(fā)時、秦淮河女人將自己的心愛之物托付給女學生們時,都穿插著《秦淮景》這首曲子,深化著熱愛生命、渴求和平的主題。
通過電影《金陵十三釵》聲音設計的簡要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聲音是影視作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影視作品主題的表現(xiàn)、情感的傳達十分重要。聲音的運用將為銀幕帶來詩意,呈現(xiàn)電影特有的夢幻氣氛與時尚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