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君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在中國,很多高校管理水平都有所提高,同時它們也要接受社會的檢查和考驗,高校管理工作要求老師處理問題的效率要更高。高校是我們教育事業(yè)的金字塔,教育的設備要緊跟社會的發(fā)展趨勢,要擁有高效性的特點。高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工作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覆蓋的面積也比較大。本文就新常態(tài)下高校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進行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改進的方法。
【關鍵詞】高校學生? 管理工作? 新常態(tài)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222-01
隨著中國高校規(guī)模的不斷加大,高校的管理工作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例如,高校學生的保障的保障部門,負責學生日常的生活的后勤部門,它們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上都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逐漸的引起了高校內部的重視。學校大力的招生,讓學校的管理工作難度變得越來越大,為了讓高校的管理工作量分配的合理,保障管理工作有效進行,后勤信息系統(tǒng)變的至關重要。
一、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相關對策分析
(一)學生入學管理
學校在學生進入學校之后,老師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幫助學生注冊學籍,這是學生以后學習生涯的重要的內容,也關系到學生以后的工作方向和學業(yè)的證明。在學生學籍完成審核之后,學校要根據相關的規(guī)定,把學生進行按成績劃分班級,同時學生要拿著相關的手續(xù)辦理入學。依據不同學校的相關規(guī)定,在一定的時間里完成入學的辦理,在規(guī)定期限以外的學生,沒有積極辦理入學的,就算他們自己主動放棄了入學的資格,對于那些已經辦理完成的學生,對學生展開系列工作調查,把學歷作假的學生開除掉。
(二)在校成績管理
學生的成績是學生有沒有好好學習的表現(xiàn),也是學生能不能進入高校學習的關鍵,學生學習的成績是學業(yè)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高校是學生進入社會的一個關鍵時段,因此要嚴格的把握學生的成績,可以學生的成績錄入、所取得的學分,作為管理學生的流程,從而,保證學校學生在校管理的有效性。
(三)獎懲情況管理
高校應該對學生有一個獎勵與懲罰的措施,對于成績好的學生,我們給獎學金的鼓勵,學生每一天上課也要作好記錄,對于逃課的學生,老師要對其減分,對于上課表現(xiàn)好的學生,老是要給其加分,每一月進行一次總結,對于分數高的給一些獎勵,分數低的,甚至出現(xiàn)分數是負分的,要接受懲罰。
(四)退學或休學
高校學生的退學或是休學都屬于我們學籍管理的一部分,不管是退學也好,休學也罷,我們都需要有相關的政策來約束,要想休學一年以上,就需要醫(yī)院開的病例,我們才可以對學生進行休學的處理。退學只是對那些不尊重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嚴重違反學校紀律的學生,學校要求學生退學。
二、新常態(tài)下學生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方向
(一)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學生管理工作實效
通過發(fā)揮高等學校量化的評價機制,推進高校輔導員的自我反思意識,才使高校輔導員意識到自己能力不夠好,讓輔導員自己反思,督促輔導員提升能力。對此,在高等學校創(chuàng)建對輔導員評價機制和體系,在進行量化考核上,能夠全面的評價輔導員的工作績效,有助于輔導員更有效地成長。
(二)建設專業(yè)化的隊伍,提升管理工作質量
學校的管理要從“管理”向“引導”方面轉變,主要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隊伍,要具有優(yōu)秀的素質,尤其是輔導員要與班主任做好積極的工作,一個班級可不可以成功,人員管理是關鍵,班主任要及時的了解同學的基本個人情況,對每個班級存在的問題,制定一個可以實施的目標,在班級管理中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老師要關注教育活動的展開,加強對班級的管理,為學生樹立標桿,不讓學生去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也不要去做,做好標桿的作用。
(三)創(chuàng)新管理理念和手段,提升學生管理工作水平
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的前提和保障是教師觀念的轉變,輔導員要轉變被自身教育觀念束縛,要站在時代發(fā)展的前端去看待工作,把管理工作做好,能深深的了解管理工作對于學生的重要性,能夠建立煥然一新的教育觀念,努力讓學生學習知識,把學生學習知識的重點轉一部分到思想道德的修養(yǎng)上,讓學生依據老師的標準,來提高自身的素質教育,老師更要做好德育教育的領導人,同時,老師還要與學生多交流,提升管理工作的開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要不斷地去改進管理學生的方法,高校老師要認真的找出新時期管理工作的對策,這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只有高校老師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找出高校管理工作的方法,才能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發(fā)展,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養(yǎng)成與學習成績的提高,從而更好的發(fā)展未來。
參考文獻:
[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論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6: 334.
[2]金耀基,大學之理念[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