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金輝,張 賓,李英乾,王加良
(山東一諾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淄博 255400)
聚氨酯彈性體是一種性能介于橡膠和塑料之間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優(yōu)良的耐磨性、耐油性及力學性能,并且硬度可調范圍寬,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建筑、機械、輕工業(yè)、醫(yī)療設備、安全防護和航天領域[1]。由聚醚多元醇構成軟段的聚氨酯彈性體具有獨特的耐腐蝕、耐水解、抗撓曲和良好的粘結性,在特種高分子材料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2]。目前,通用型聚醚多元醇的合成中都采用KOH、NaOH等堿金屬氫氧化物催化劑下,將氧化丙烯、氧化乙烯與含有活性氫的低分子起始劑按陰離子開環(huán)聚合,得到端羥基封端的聚醚多元醇[3]。由于聚醚多元醇合成工藝中采用KOH堿性催化劑,因此聚醚多元醇中殘留的K+含量,對預聚體的合成及聚氨酯彈性體的性能有著重要影響,本文分別采用不同K+含量的氫氧化鉀體系聚醚多元醇與甲苯二異氰酸酯(TDI-80)、 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50)反應合成出聚氨酯預聚體,并分別對K+含量對預聚體的合成工藝和制品的力學性能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聚丙二醇醚(YNW-210、MN3050):相對分子質量1000,山東一諾威新材料有限公司;聚丙二醇醚(DL-3000、EP-330NG):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3000、5000,山東藍星東大有限公司;甲苯二異氰酸酯(TDI-80):工業(yè)級,德國巴斯夫公司; 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50)、改性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M103C):工業(yè)級,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工業(yè)級,蘇州市湘園特種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電子萬能試驗機TCS-2000、硬度計GS-702N、沖擊回彈試驗機GT-7042-RE:高鐵檢測儀器有限公司;DIN磨耗試驗機WML-76:高鐵檢測儀器有限公司;平板硫化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火焰法測定聚醚多元醇中K+離子總量。
將聚醚多元醇在100~110℃下真空脫水1~2 h,至水分小于0.05%,冷卻至60℃,將計量好的異氰酸酯(溫度控制在45℃)在攪拌下加入,升溫至80℃,在80~85℃保溫適當時間,取樣分析NCO的含量,當分析值與設計值相符時,真空脫泡20~30 min,充氮氣密封保存待用。
將合成好的預聚體分別升溫至80℃,MOCA加熱至120℃融化,將計量好的MOCA加入預聚體中快速攪拌均勻,倒入110℃模具中,到達凝膠點后壓模30 min,開模后轉移至100℃烘箱中,后熟化10 h后,將制備的聚氨酯彈性體室溫放置7天后,進行性能測試。
拉伸強度、伸長率、撕裂強度按GB/T528-2009標準測定。
硬度按GB/T531.1-2008標準測定。
黏度按GB/T22235-2008標準測定。
用二丁胺法測定預聚體NCO 基的含量,執(zhí)行HG/ T2409-1992 標準。
不同K+含量的聚醚多元醇與TDI反應速率不同,對聚氨酯預聚體的工藝性能、可操作性及最終硬度都有較大的影響,分別采用不同K+含量,相對分子質量為1000的聚醚多元醇,與TDI-80合成NCO%為6.2%的聚氨酯預聚體,加熱聚醚多元醇溫度至60℃,加入45℃的TDI-80,測定30 min內的升溫速率,合成預聚體,測定80℃黏度,再以MOCA為擴鏈劑合成聚氨酯彈性體,并測定凝膠時間及最終硬度,其測試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K+含量對反應速率及預聚體外觀的影響
通過表1證明,在合成聚醚型預聚體過程中,聚醚多元醇中K+含量對反應平穩(wěn)性有很大的影響,K+在反應中對預聚體的合成起催化作用,且在K+含量超過8.5 mg/kg時,K+是異氰酸酯化合物形成三聚體、縮二脲和脲基甲酸酯反應的強烈催化劑,在反應溫度60℃時,反應非常劇烈,且產(chǎn)生大量反應熱不能及時散發(fā),導致溫度瞬間升高,出現(xiàn)爆聚凝膠現(xiàn)象。同時在K+含量小于3.0 mg/kg時,升溫速率可控,反應便可平穩(wěn)進行,但高含量的K+會催化預聚體反應過程中副反應發(fā)生,導致合成預聚體的黏度增大[4],可操作時間變短,工藝操作性變差。所以在聚醚型預聚體的合成過程中,為避免出現(xiàn)爆聚凝膠現(xiàn)象,必須對聚醚多元醇的K+含量準確分析,并且為保證預聚體工藝操作性需保證K+含量小于3 mg/kg。
預聚體的穩(wěn)定性對彈性體產(chǎn)品性能至關重要,穩(wěn)定性差會導致所制備的彈性體制品性能產(chǎn)生波動,影響制品批次間的穩(wěn)定性。將不同K+含量聚醚多元醇合成的不同含量的預聚體(設計OH/NCO=1/2,分析值與設計值相符),放入80℃烘箱內連續(xù)烘烤10 h后測定相應的NCO%含量,測試結果如表2。
表2 聚醚多元醇中K+含量對預聚體穩(wěn)定性影響
通過表2可以看出,聚醚多元醇預聚體在80℃連續(xù)烘烤10 h后的NCO含量降低,同時可以發(fā)現(xiàn)聚醚多元醇中K+含量的增加,預聚體老化10 h后的NCO%變化率越來越大,這是因為K+能促進在異氰酸酯基與氨基甲酸酯反應生成脲基甲酸酯支鏈或交聯(lián)的副反應,使預聚體中NCO%含量下降較快,導致反應的重復性和產(chǎn)品的貯存穩(wěn)定性受到很大影響。
分別采用K+含量為5.5 mg/kg,相對分子質量為1000的2官能度聚醚多元醇YNW-210,相對分子質量為3000的3官能度聚醚多元醇MN3050,相對分子質量為3000的2官能度聚醚多元醇DL-3000、相對分子質量為5000的3官能度EP-330NG與MDI-50、MM103C,合成NCO%為19%的改性聚氨酯預聚體,加熱聚醚多元醇溫度至60℃,加入55℃的MDI-50與MM103C的混合液體,測定30 min內的升溫速率及預聚體指標,探討相同K+含量對不同聚醚多元醇合成預聚體的影響。
表3 相同K+含量對不同種類聚醚多元醇的影響
通過表3可以看出,相同K+含量對不同種類聚醚多元醇的影響有著明顯差異,當K+含量為5.5 mg/kg時,對EP-330NG的影響最大,60℃下升溫速率達到3.9℃/min,形成黃色透明固體,這是因為EP-330NG伯羥基含量最高,過高的K+含量進一步催化了其反應活性,導致升溫速率過快使得預聚體暴聚為固體。另外相同K+含量對于其它三種聚醚多元醇影響也不同,尤其是YNW-210升溫速率達到2.8℃/min,這同樣是由于過高的K+含量使得相對分子質量較小、活性較高的YNW-210迅速反應,高溫導致預聚體外觀變?yōu)榈S,同時NCO%測定值與設計值偏差最大,而對于相對分子質量較大、活性較低的MN3050、DL-3000影響不大。
分別采用不同K+含量的聚醚多元醇與TDI-80合成含量6.2%聚氨酯預聚體,采用MOCA為擴鏈劑合成聚氨酯彈性體制品,測試聚醚多元醇中K+離子含量對聚氨酯彈性體力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見表4。
通過表4可以看出,隨著聚醚多元醇中K+含量增加,彈性體硬度及回彈相差不大,但拉伸強度、伸長率、撕裂強度等力學性能呈現(xiàn)下降趨勢,彈性模量及DIN磨耗呈上升趨勢,這是由于一方面較高的K+含量會使聚醚多元醇產(chǎn)品在生產(chǎn)過程中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下降,不飽和度增加[5],使得形成的大分子的規(guī)整性變差,分子間作用力減弱,結晶性變差,力學性能下降;另一方面由于K+能促進異氰酸酯基與氨基甲酸酯反應生成脲基甲酸酯支鏈或交聯(lián)的副反應,使得交聯(lián)密度增加,使得伸長率降低、撕裂強度降低,彈性模量提高[6]。同時,低K+含量形成的聚氨酯大分子的規(guī)整性好,副反應少,交聯(lián)密度低,使得制品的耐磨性提高,使用壽命增強。
表4 聚醚多元醇中K+含量對彈性體性能的影響
(1)聚醚多元醇中過高K+會催化預聚體反應過程中副反應發(fā)生,導致合成預聚體的黏度增大,且在MOCA固化的體系中,可操作時間變短,工藝操作性變差,甚至產(chǎn)生暴聚現(xiàn)象。K+含量小于3 mg/kg可保證預聚體反應平穩(wěn),80℃下預聚體穩(wěn)定較好,凝膠時間長,工藝操作性好。
(2)聚醚多元醇中K+含量的增加,導致異氰酸酯基與氨基甲酸酯反應生成脲基甲酸酯支鏈或交聯(lián)的副反應程度變大,使預聚體中NCO%含量下降較快,導致反應的重復性和產(chǎn)品的貯存穩(wěn)定性差。
(3)相同K+含量對不同種類聚醚多元醇的影響有著明顯差異,當K+含量為4.0 mg/kg時,對EP-330NG的影響最大,其次是YNW-210,過高的K+含量進一步催化了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反應活性,導致升溫速率過快使得預聚體變黃,測定值與設計值偏差過大,嚴重的還導致預聚體暴聚為固體。
(4)較高的K+含量一方面會使聚醚多元醇產(chǎn)品在生產(chǎn)過程中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下降,不飽和度增加,另一方面使預聚體產(chǎn)生脲基甲酸酯和縮二脲交聯(lián)鍵,使相對分子質量分布范圍擴大,化學結構的規(guī)整性差,導致彈性體力學性能下降,DIN磨耗增大,影響彈性體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