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國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與實施,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與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相比,走班教學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塑造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方面有著鮮明的優(yōu)勢。隨著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因材施教、分層走班教學順其自然走進了初中課堂。
1. 走班制背景下學習共同體的建立
一個學習共同體一般包括不同層次的成員、共同目標和共同的情感三個部分。在走班制背景下,學生根據學校確定的各層次教學班的數量、每班的人數、教師特點自主選擇班級。在共同體的創(chuàng)建過程中,建議學生首先根據來自哪個行政班來組建教學班內部的學習共同體,每班2-6人不等,約定共同宣言,找到歸屬感。每個學習共同體自行推選出有責任心的同學擔任常務負責人,共同體成員輪流承擔具體負責人,組織、督促好本組成員間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負責好成員之間作業(yè)的收發(fā)、檢查、改錯等。變教師一個人的管理為十一、二個小教師一起幫助管理。走班制背景下的學習共同體就初步建立起來了。
2. 初中英語選課走班的具體實施
為了使選課走班順利地開展和實施,首先,教師要給予學生恰當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班級,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其次,教師要關注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進行個性化的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感知到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學習內容,進而可以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為程度較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補充一些課外資料,拓寬學生的視野,指導學生主動地用所學知識進行交流和溝通,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對中等生,教師可以指導他們熟練掌握并靈活應用教材內容。面對英語語言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就要關注基礎,從教材中的詞匯和句型出發(fā),引導學生掌握基礎性的語言知識,幫助學生夯實基礎。例如在學習“Do you like bananas?”時,教師就要讓A班的學生主動探究表達愿意、愛好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表達方式,并學會表達。同時以本課中的“banana”為例,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有關談論食物的表達方式。對于中等生,就要讓他們學會使用本課中的重點句型“Do you like bananas?”,并且靈活應用這個句型去詢問別人喜歡什么,學會行為動詞在一般現(xiàn)在時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問句中的構成以及回答方式,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對于英語語言能力較弱的學生,則要引導他們掌握本課中的詞匯,如orange, tomato, ice cream 等,鼓勵學生掌握基礎句型并學會初步應用。
最后,教師還要關注作業(yè)的分層。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作業(yè)。例如在學習“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時,可以讓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仿寫訓練,為學生提供情境:好朋友轉學了,請為他寫一封信,詢問他現(xiàn)在怎樣去上學。鼓勵中等生進行復述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而程度較弱的學生則需要熟記本課的單詞和句型,詢問同桌如何上學。教師為不同層次學生設置了不同難度的作業(yè),有利于學生融入到探究過程中,理解語言規(guī)律,在練習和實踐中強化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 選課走班實施中的經驗及進一步研究方向
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由最初的一個學科、一個級部先試先行到四至八年級實現(xiàn)一個都不少的全員走班教學,在九年級實行部分學科分層走班教學實驗,為有不同學習需求和能力的同學提供了個性化的課程資源,取得了一些經驗。教師們能夠體會到其中的諸多優(yōu)點:首先,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愿望選擇適合自身發(fā)展的班級上課,極大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走班制學習組織方式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也表現(xiàn)在學生的各種學習生活中。特別是在自主管理、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方面。在走班中,不僅學生學會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教師們也感受到了提高效率的緊迫感,增強了教學的目標意識。走班制下的晨會制度、“人走復原” 等已經深入人心。
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困惑。如:因為學生每節(jié)課都在不同的班級間穿梭,任課教師無法像傳統(tǒng)的教學班那樣及時找到學生補交或者面批作業(yè),導致作業(yè)反饋不能及時有效地完成。另一方面,學生因為走班上課,在行政班一起交流得較少,只有在跑操、吃飯和午休的時間才能在一起,這就使得行政班學生的凝聚力減弱。行政班很多學生不在自己班主任所在的教學班上課,班主任教師在開家長會或者平時與該生溝通時因為不了解學生在課堂的表現(xiàn)情況,出現(xiàn)了不知道該從何入手的困惑和尷尬等局面,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總之,“走班分層教學”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了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贏得了學生的歡迎, 但也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困惑和挑戰(zhàn)。挑戰(zhàn)與機遇共存,不忘初心,努力為每個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我們一直在路上。
[1] 吳富麗. 轉動課堂教學中學習共同體的建設與優(yōu)化研究[J].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40(04).?
[2] 彭興軍. 初中英語教師如何提高備課的有效性[J]. 新課程(教研版), 2018(10).
[3] 鄭遠生. 淺析初中英語教師選課走班教學的有效性[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7(09).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青島城陽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