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玥
摘 要:教師反饋話語,是指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對學生的應答所作出的言語反應。本文調查并分析了參加區(qū)級公開課的6位外語教師的課堂反饋的類型和反饋技巧,旨在考察初中英語課堂中英語教師在反饋話語上的特征和分布,從中尋找不足之處,希望能以此促進英語教師增強對自身反饋語使用的敏感性,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反饋話語;反饋類別;課堂互動;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21-053-2
Nunan在1991年指出:“教師話語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及學生的語言習得兩者都至關重要。這不僅因為教學內容只有通過正確的教師話語的組織與傳授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因為它本身還起著目的語的示范作用(model function),是學生語言輸入的一個重要途徑”。本文主要關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反饋的內容和技巧,探究其對課堂互動的影響,以期對改善課堂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自然調查的方法,試圖通過對區(qū)級公開課的6位英語教師的課堂反饋進行分析,揭示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的課堂中教師反饋的模式特點。
二、數(shù)據分析與討論
根據反饋的功能,教師的反饋可分為積極反饋和消極反饋。積極反饋包括三方面:簡單表揚、重復并表揚和表揚后加以評論;消極反饋也包括三方面:直接更正、請其他學生回答和給予提示期待學生自我訂正。
1.積極反饋
課堂積極反饋的研究數(shù)據如下表所示:
從表格可以看到,在所有積極的反饋中,簡單表揚占總數(shù)的36.2%;重復并表揚的最多,占48.7%;而表揚后加以評論的反饋只占18.6%。這樣的結果也可以從錄音轉換的文字稿中得到印證,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積極反饋都是簡短的。例如:
片段1:
T2: What sentences do you usually use to give advice? Who can tell me?
S1: You should.
T2: Very good idea. OK. So “you should”. Another one?
S2: You could.
T2: Yes, OK. “You could”. What else? Would you please?
S3: You can.
T2: Yes, thank you.
從對話中可以看出,教師更傾向于作出 “very good”, “yes”, 或“OK” 這樣簡短的反饋,原因在于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簡短的反饋可以節(jié)約時間。Brophy(1981) 認為, 對學生的回答給出細致的評論表明教師對學生的答案足夠關注,能夠對學生的表現(xiàn)提供更多地信息,從而在鼓勵學生使用目標語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例如:
片段2:(教師請兩位同學進行對話表演:)
T5: Now who like to make a dialogue for us? OK, you two, please.
S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Saturday morning?
S2: Im going to do my homework. What about you?
S1: Im going to have a picnic.
T5: 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their performance, especially their eyecontact. See? You should look at each other when you talk with each other. Very good.
在這個對話過程中,老師不是簡單地贊揚,而是具體地表揚了他們在對話表演過程中的得體的禮儀。Brophy(1981)指出,有效的贊揚包括對學生的答案做出細致評論,鼓勵他們關注學習的結果以及提供和答案相關的信息。這樣能增加學生的信心,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運用目標語。
片段3:
(老師讓6位學生進行課文復述,其余同學當評委。覺得誰復述的好,就上黑板在他/她的名字下貼朵小紅花。Amy的表現(xiàn)不如之前5位同學出色,結果只有她的名字下面空空的,特別顯眼。這時教師問學生:)
T1: Do you think Amy perform well?
S1: She is nervous and has made many mistakes, so...
T1: (Smiling to the whole class)Yes,she has made some mistakes, but I think it is brave of her to stand in front of us and read the poem. I want to give her a flower for her courage. Do you agree with me?(Amy面對0票的結果很尷尬,此時教師向學生征求意見,能否允許自己為Amy的勇氣投上一票)
Ss: Yes!
(于是老師鄭重地在Amy的名字下貼了一朵小紅花)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無法預料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學會理解學生。對于那些自尊心較強的孩子來說,老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支持的反饋,就是他繼續(xù)前進的動力。
2.消極反饋
許多學者(如Schmidt & Frota)認為,在語言習得過程中,錯誤必須要更正,因為學生的任何輸出對于其他學生都是輸入。如果教師不更正其中的錯誤,所有學生就會視錯誤為正確并將其固化。而在實際的英語課堂中,學生大部分的錯誤都能夠得到及時的糾正。
從表中可以看出,選擇請其他學生回答的反饋所占比例最多,為41.7%;給予提示期待學生自我訂正的占38.3%;直接更正的只有20%的。來看下面的師生對話:
片段4:
T4: ... Do you know what does “l(fā)eave for” mean? “Leave for Beijing”, what does it mean?
S1: It means that he is going to Beijing.
T4: Yes. What about “l(fā)eaving Beijing”?
S1: I think that maybe he wants to go to Beijing in the near future.
T4: What about “l(fā)eave Beijing”?
S1: I beg your pardon?
T4: “Leave Beijing” without “for”.
S1: It means that he is going to some other place.
T4: Fantastic.
一開始學生誤解了老師的問題,把“l(fā)eave for”誤解為“l(fā)eave”,這時老師重復了他的問題,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給出了正確的答案。所以在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提供提示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使用目標語并與教師溝通。
三、問題與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扮演好“錯誤糾正者”的角色,把握好積極反饋和消極反饋之間的量和度,但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
首先,機械而簡短的積極評價并不能對學生的課堂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回答及表現(xiàn)做出具體的評價,并在此過程中和學生有真正的交流,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并運用目標語的動力。
其次,在消極反饋方面,當學生在使用目標語的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時,最有效的糾錯方法是通過提示讓學生自我糾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語言輸入的效果,增加其運用語言的自信。
最后,教師反饋時應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反饋時要格外地仔細耐心,要以鼓勵為主,使得學生能夠在沒有焦慮和壓力的情況下接受語言輸入。
[參考文獻]
[1]Nunan, 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 Textbook for Teacher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Richard, J. & Lockhart, C.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3]李悅蛾,范宏雅.話語分析.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趙曉紅.大學英語閱讀課教師話語的調查與分析[J].外語界,1998(02).
(作者單位:南京市江寧區(qū)祿口初級中學,江蘇 南京2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