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軍
摘 要:班級工作是一項人文工作,即師生、教師和家長之間的相關工作。在班級管理中,教師如果善于溝通與合作,就可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這直接關系到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同時,和諧的人際關系是班級積極健康發(fā)展的基石。
關鍵詞:初中班級管理;人際關系;創(chuàng)新策略
瓊斯認為,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被視為“良好關系存折”,就像一個人在從存折中取錢之前必須先在存折中存錢一樣。如果老師要求學生改進他們的行為,并期望后者做出積極的反應,他必須先有“存折”。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班級健康發(fā)展的有益條件。一般來說,教師的愛崗敬業(yè)態(tài)度、穩(wěn)定幽默的情緒、民主領導、學生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是構建和諧、團結、溫馨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
一、樹立親切開放的形象
通常學生和老師之間會有一種因恐懼而疏遠的感覺,而現(xiàn)在的“00后”甚至認為“老師屬于人類的老一代,他們不理解我們的想法”,因而更排斥老師。為了使學生快樂、敢于與教師溝通,教師應努力在日常工作中樹立開放、友好的形象。老師平時應該微笑,和藹可親的微笑是學生公認的最喜愛的老師之一。在征求意見時,要多采納學生的意見,這也是尊重學生的一個標志。教師應對學生有更多的了解,同時也要敞開心扉,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心情和期望,這樣才能互相接受。教師可以設計問卷來表達與學生交流的誠意,接受學生的批評和建議,在學生面前樹立民主開放的教師形象。
二、發(fā)揮幽默的力量
面對溝通困難,大多數(shù)人都會表現(xiàn)出不適和尷尬,而幽默的人善于通過自我營造一種放松的氛圍,巧妙地化解尷尬,減輕自己和對方的心理負擔。幽默和樂觀是教師人格特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懂得幽默和樂觀的老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快樂和無壓力的學習環(huán)境。即使學生犯了錯誤,被老師“糾正”了,他們也可以接受并努力改進。相反,如果教師的行為呆板、嚴肅,不能忍受學生的玩笑話,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遇到問題時不敢與教師溝通,從而導致各種問題。
三、重視鼓勵和表揚
鼓勵和贊揚是人們獲得勇氣和自信的有效途徑。鼓勵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彼此的優(yōu)勢,由于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過于注重自我克制和謙虛,人們往往會忽視自身的優(yōu)勢,構建消極的自我認同和評價,因此真誠的贊揚能立即贏得對方的青睞。在我國目前的教育中,教師往往會批評學生,因為教師每天都很忙,只有當學生做錯事時才會對學生說:“這不好,那是不對的”,甚至有更嚴厲的批評,但很少有老師當學生做得好時,會對他說:“你做得很好,老師很高興。”過去,學生害怕和老師交流,認為老師找他的目的是“審問”,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應重視表揚和鼓勵學生在平時學習的進步,除了口頭和書面的鼓勵外,即使是拍肩膀、微笑或點頭等小動作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勵作用,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和自尊。在學校生活中,教師的“愛的鼓勵”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應該在工作日練習說鼓勵詞,每天,他們都能以學生為對象,讓自己練習說鼓勵的話。
四、善用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雖然無聲,但是往往蘊涵著更豐富的意義,它無形地揭示了人們內心的世界。例如,眨眼和不敢看對方,可能表示內疚和缺乏自信;微笑本身傳達了“我喜歡你”和“我很高興見到你”的語言信息,給人一種親切的溫暖感覺;姿勢僵硬,眼神接觸少,它可能表示說謊。適當?shù)闹w語言,能夠促進雙方的相互溝通和交流,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師生可以用一個眼神來表達自己的興趣和關注,用一次微笑或一個點頭來表達對學生的關心。這些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不容易做到。有時老師在課后與學生交流,由于時間短或繁忙的事情,他們經常在與學生交談時看著手頭的工作,這會使學生感到老師無法與他溝通。有些內向、拘謹?shù)膶W生甚至對占用老師的時間感到內疚,所以他們不會在下一次與老師主動交談,如此粗心大意的小動作也會影響溝通的連續(xù)性。因此,在與學生交流時,教師應保持微笑,目光柔和,千萬不要交叉雙手和胸部,表現(xiàn)出防御性的拒絕姿態(tài),這是很難接近的。在與老師和學生交流時,肢體語言比實際語言傳達的信息更豐富。因此,教師應特別注意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不要做出任何與口頭表達不一致的動作,使學生收到一種“前后矛盾或內外沖突”的信息,從而導致教師不信任,減少下一次與教師之間交流的可能性。
五、因材施教,鼓勵學習
學生上學最重要的活動是學習,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學習。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不放棄任何孩子,站在第一線的教師更有責任,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師應采取各種適當?shù)慕虒W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效果。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有教無類的精神,因材施教,培養(yǎng)專業(yè)知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幫助學生自我認同和自我發(fā)展,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師生關系好,在班級管理中,師生之間就容易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反之,如果師生關系疏遠,甚至厭惡對方,班級管理將難以走上健康的軌道。
參考文獻:
[1]吳昊文,吳志敏.新課程理念下的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策略探索[J].教學與管理,2008(5):38-39.
[2]駱舒洪,周衛(wèi)紅.中小學班級管理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1(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