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娜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加快,我國教育改革的速度也緊隨其后。學生的學習渠道、學習資源等也不斷朝著前衛(wèi)方向發(fā)展。隨之變化的還有語文課程,它更趨向于一種自主探究、回歸生活的學習方式。因此,語文的綜合性學習部分應運而生。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以及目的主要在于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建構知識的能力、搭建學習與生活橋梁的能力,使學生在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中找到探索知識的樂趣。
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擴大,課程建設也不斷加緊了建設的腳步。語文綜合性學習從而引起了廣大教師的足夠重視,然而面對這種新型的課程內容和學習形式,很多老師都會有一種茫然感,不知如何下手操作。那么如何高效地展開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成為了眾多教師急需思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在對這種課題經(jīng)過多次教研活動和反復琢磨思考后,認識到:綜合性學習活動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點,因此在進行語文綜合性活動中我們應及時關注其特點,并將這種特點為我所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具備以下三個特點:一是 綜合性,二是實踐性,三是個體主動性、整體互動性。針對以上這三種文學特性,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規(guī)避誤區(qū)才能提升水平
(一)提升教師在活動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語文綜合性活動每次都有規(guī)定的主題,雖然每一期的活動有了主題和活動方案,但普遍沒有細致的操作性強的過程計劃。在給定主題后,學生在準備階段仍需教師的指導。因為我們都知道,中學生正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期,對于知識的結構認識的并不完善,他們還不完全具備獨立思考判斷能力,在大量魚龍混雜的信息中,很難自己篩選出有用的材料。如果這時老師只是一個旁觀者的形象,單純地追求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那么這種課題對于學生而言是無用的,對于教師而言僅僅將這種學習流于形式化了。如果活動的主題有了,在操作上教師有適當引導,那么整體實施的效果就理想的多了。
(二)從重效果輕課前準備走向雙重重視
很多時候,在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教師往往把關注度集中在課堂上,而忽視了對活動前的準備、資料的收集等。每次定了主題,學生表面上忙前忙后的收集資料,但回來把這些收集的資料一剪一貼形成展品就算了事。有些干脆從網(wǎng)上下載,剪貼一下就算是自己的活動成績。展示起來津津樂道,殊不知這些都是“舶來品”。
綜合性活動的目的在于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自己,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享受活力的充盈。這時對相應教師的要求就是密切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尤其是在課前準備時出現(xiàn)困難,教師要主動找小組同學商量并調整學習計劃,引導他們如何改變收集整理策略。在收集的過程中要讓能者多干的同時,也要發(fā)揮小組內其他人的力量,讓每個人都能各盡其責,各自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在這整個過程中,促使每個學生都在學習方面得到提高的機會。
(三)關注每位學生在活動中參與的積極性
綜合性學習活動提倡學生人人參與,讓不同的個體能在綜合性活動中更好地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形成一種“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良好課堂氛圍。在這場綜合性學習活動中使每個人既展示自己的特長,又能在合作和探索中發(fā)展自己的學識、膽識。但是由于綜合性活動本身具有靈活、開放的特性,許多同學在缺少老師的督促下,常會出現(xiàn)敷衍了事的現(xiàn)象,或者干脆直接越過活動的準備探究階段,難以保證開展活動的質量。因此,在開展綜合性活動時我更趨向于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綜合考慮學生的各方面因素(興趣、合作、責任心等),然后讓每小組盡量由不同個性和不同層次的同學組成,以便在展開活動時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同時,每一小組,明確分工,確立責任人,保證活動的全員參與。
二、樹立大語文觀念,找準著眼點,敢于質疑,探索更廣泛的實踐方式。
現(xiàn)行部編版教材每冊安排了三次主題性綜合學習活動,我們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不應該局限于教材提供的這幾次,而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念,關注身邊的課程資源,即使找到立足點,適時地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此外,還要拓寬學科視野,找到學科間的連接點。如語文與歷史學科間的聯(lián)系就可以是成語故事、史實資料、社會文化積淀等;語文和地理生物等學科間的聯(lián)系就可以是人文、方言、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保護等;學科與學科間都可以構建出來這樣的聯(lián)系網(wǎng)。由此可見,只要敢大膽質疑并認真找到合適的“著眼點”就可以將不同領域的知識匯合起來,從而直接拉開了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三、真正重視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反饋與評價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币虼?,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評價要注重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
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其實重點還只能是評價到學生的知識掌握的情況,而對于學生的能力、情感和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評價少之又少。因此,不少教師對于如何評價學生在綜合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產(chǎn)生了困惑,如何做到公正客觀有效的評價學生是擺在廣大教師和研究者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當著眼于學習主體與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變化。綜合考慮,在評價中應堅持:
1.尊重自我評價
2.加強過程評價
3.重視個性評價
4.注重方法評價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能力的課題,它擁有著全新的教學形態(tài)、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這種年輕化的課題在建設上需要我們及時改變教學觀念,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斷探索,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發(fā)意義發(fā)展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