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兒子在英語功課上的變化非常大,他雖然沒有再上過輔導(dǎo)班,也沒有再請過一對一的家教,但就是靠著這樣的心理暗示不再抵觸英語,成績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英語的學習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了。
我的兒子在小學階段英語功課一直很差,甚至經(jīng)常不及格。我為他在課外的輔導(dǎo)班和一對一的家教上花過不少錢,但他的英語成績不僅沒有任何提升,反而退步了。在他初一第一個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滿分120分的英語居然只考了54分。我開始意識到,這根本不是報輔導(dǎo)班或者請家教的問題,核心原因只有一個——他不喜歡英語這門功課!
我決定和兒子來一場真誠的溝通。我克制住內(nèi)心的火氣帶兒子去公園里散步,在散步的過程中,我平心靜氣地問兒子:“你喜歡英語嗎?”兒子說:“不喜歡。”這是我能預(yù)料到的答案,我說:“我知道你不喜歡英語,而且你很快會對英語產(chǎn)生恐懼心理,然后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越恐懼就越排斥,越排斥就越恐懼。你還要再過六年才參加高考,這六年時間足以使你產(chǎn)生厭學心理,‘厭學的結(jié)果就一定是‘棄學,那樣,大概還不到高考的時候,你就已經(jīng)放棄讀書了?!?/p>
兒子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我能看出來他產(chǎn)生了某些擔憂。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我接著說:“沒錯,讀書和高考都不是一個人成才的唯一途徑,但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舞臺和起點,而你的舞臺和起點將會毀在你對英語的恐懼上。值得慶幸的是,你現(xiàn)在還沒到恐懼的地步,所以你還有機會避免這樣的結(jié)果?!?/p>
“怎樣才能避免我對英語的恐懼呢?”兒子有些緊張地問。
“你應(yīng)該聽過‘心理暗示的概念,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從心理機制上講,它是一種被主觀意愿肯定的假設(shè),不一定有根據(jù),但由于主觀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向于這項內(nèi)容。一個人如果總是認為自己將要死去,那么這個人就真的不會長壽,一個人如果總是認為自己很會做生意,那么他就有可能真的會在某天做成很大的生意?!?/p>
我看出兒子似乎對我說的理論很感興趣,繼續(xù)循循善誘道:“兒子,我告訴你我和你媽媽在剛結(jié)婚時的情形,我是南方人,喜歡吃米飯,你媽媽是北方人,喜歡吃餃子,我們剛開始經(jīng)常會因為吃米飯還是吃餃子而鬧別扭,后來我就每天對自己說‘其實餃子也蠻好吃的這句話,時間一長,我就真的覺得餃子挺好吃的,而隨著我陪你媽媽吃餃子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媽媽也開始主動陪我吃米飯,所以我們這10多年以來,就再也沒有因為吃餃子或者吃米飯而鬧過別扭了!”
“你們真了不起。”兒子贊賞地說道。
“這是題外話,我想告訴你的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一句話對自己說多了,就真的會改變一個人的感受,所以你能不能做到每天對自己多說幾遍‘其實英語挺有趣的,我可以多復(fù)習復(fù)習英語這樣的話?說多了,你就真的會喜歡上學習英語?!?/p>
“就這么簡單?”兒子很詫異。不過在這一刻,我在他的臉上看到了希望。
“是的,就這么簡單?!蔽铱隙ǖ馗嬖V他。
從那以后,每天早上,兒子的臥室里都會傳出這樣的喊聲:“英語其實挺有趣的,我可以多復(fù)習一點英語!”然后就會傳來他朗讀英語的聲音:晚上,當他完成作業(yè)打算上床睡覺時,他又會這樣大聲地對自己喊幾句,然后拿出英語課本到床上去讀,直到睡著為止,有時候甚至連燈都是我關(guān)的……
就這樣,兒子在英語功課上的變化非常大,他雖然沒有再上過輔導(dǎo)班,也沒有再請過一對一的家教,但他靠著這樣的心理暗示不再抵觸英語,成績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很大的提升?,F(xiàn)在他讀初三,已經(jīng)發(fā)白內(nèi)心地喜歡上了英語學習,在這個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滿分120分的英語試卷,他居然考出了112分的好成績,和他從前的成績相比已經(jīng)算是非常不錯了。
在我看到兒子的成績報告單時,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兩年前在公園里和他的那次溝通,我突然很感謝我自己,如果當時我選擇的不是教兒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擺脫對英語學習的恐懼,而是用發(fā)脾氣或打罵的教育方式,會使兒子喜歡上英語并考出好成績嗎?我想最大的可能是,不僅不會使他變得喜歡英語,甚至還會加快他“厭學”或“棄學”的步伐。
(編輯 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