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包蕾妍用純手工制作的旗袍,出現(xiàn)在了熱播劇中,受到許多影視明星的推崇。她希望把旗袍制作技藝一代代傳下去。她說:“旗袍的一針一線都有講究,都是文化的滲透和傳承?!?p>
她是個“90后”女孩,為幫父親分憂,將百年老字號“振興祥”的制作技藝傳承下去,毅然辭職挑起了“掌舵人”的重擔(dān)。她采用純手工制作的旗袍,出現(xiàn)在了《延禧攻略》《招搖》《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等熱播劇中,受到許多影視明星的推崇。她最貴的一件旗袍賣到3萬元,在外國人眼里,這就是中國的“LV”。
不愿做“裁縫”想做白領(lǐng)
鵝蛋臉,長發(fā)扎起,盤了一個古典的發(fā)髻,穿著文藝青年標(biāo)志性的藏青長裙,這就是包蕾妍?!?0后”的包蕾妍出生在杭州一個著名裁縫世家,祖上留下的“振興祥”老店創(chuàng)始于1897年,具有122年的歷史,“振興祥”中式服裝制作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受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包蕾妍從小就非常喜歡做手工,她用各種碎布從縫制最簡單的沙包開始,到大公雞、布娃娃等,色彩斑斕,非常漂亮。
讀中學(xué)時,由于包蕾妍的身材不錯,媽媽特意為她制作了幾件旗袍,這些旗袍穿在身上,女孩更顯得挺拔、溫婉,很有氣質(zhì)。她每穿一件旗袍,她的女老師們都要認真研究一番,并對其做工的考究而驚嘆,這讓小姑娘在自豪之佘,開始對家里原創(chuàng)的旗袍產(chǎn)生了好奇,并在業(yè)余時間窺探縫制技藝。包蕾妍這時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做旗袍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一針一線,一絲一錦,都很復(fù)雜,小小的一個盤扣,一做就是三個鐘頭。裙擺滾邊,重重疊疊,要滾上三四道。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考究。
包蕾妍發(fā)現(xiàn),在“振興祥”工作的大多是手藝非常精湛的老藝人。這些匠人仍在使用最傳統(tǒng)的粉線袋給布料劃線,立領(lǐng)刮片和熨燙,每一針都是手工縫制,哪怕只是衣服上一枚小小的盤扣,也需要手工縫制4小時。旗袍上的精美刺繡,工匠們經(jīng)常一繡就要幾個月,旗袍外看不到任何明線,都將線藏到了里面。每件旗袍在老匠人們的親手縫制下,早已成了一件件精致的工藝品。女孩迷惑不解地問父親包文其,現(xiàn)在的服裝都是流水線作業(yè),干嗎不用機器批量生產(chǎn)呢?爸爸笑著說,如果那樣做,快是快了,但做出的東西千篇一律不說,即使衣料再講究也缺少手工制作的獨特韻味。他還說,一件旗袍穿上身要想合適、出彩,講究很多。制作過程中,店里“鑲、嵌、滾、宕、鏤、雕、盤、繡、繪”九大工藝最為知名,每一步都要求高水平,保持原汁原味的制作工藝。除此之外,縫制過程要求也很嚴格,“每一個針腳必須細且均勻,一寸長度里剛好九針,這叫‘一寸九珠”。此后,包蕾妍迷上了這種老手藝,開始學(xué)習(xí)每一道工藝。
盡管包蕾妍非常喜愛旗袍,但大學(xué)畢業(yè)后,她并不愿回到“振興祥”做裁縫,而是在杭州一家公司做白領(lǐng),這讓爸爸頗感失望和傷心。包蕾妍上班后,薪水豐厚,節(jié)假日還能和一幫朋友結(jié)伴到新疆、西藏等地旅行,有一段時間,包蕾妍還迷上了攝影,小日子過得優(yōu)哉游哉。
小丫頭為父分憂扛大旗
包蕾妍除了給自己做衣服外,平時很少和那些匠人打交道。她親手為自己設(shè)計制作的旗袍穿在身上,把玲瓏突兀、曼妙婀娜的身材曲線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顯得典雅而唯美。有的同事干脆說:“阿妍,幫我在你家店里定制一件,就和你身上穿的這個一模一樣!”
這時包蕾妍才體驗到了手工技藝的魅力,難怪父親說:“機器踩出來的衣服硬梆梆的,體現(xiàn)不出女性柔美的氣質(zhì),人手才能縫出圓潤的感覺!”包蕾妍還觀察到,“振興祥”的老裁縫們都很有工匠之心,做事一絲不茍,把手藝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這種敬業(yè)精神,讓女孩頗受感動。盡管如此,包蕾妍仍不愿像祖輩那樣做裁縫,她的理想是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但偶然發(fā)生的一件事卻改變了她的想法。
2016年5月的一天,一位女子慕名來定做旗袍時和老店員吵了起來。原來,她定制過一件粉紅色的旗袍,很是喜愛,就想定制一套這樣的婚服,店員卻建議她選擇正紅色。最后老掌柜不得不親自出面解釋,原來“振興祥”有很多祖輩傳下來的店規(guī),比如:領(lǐng)子做高不做低,因為腦后有風(fēng)門容易生病;衣服上不能繡梅花,諧音沒錢花;婚服必須是正紅色,粉紅色是留給二婚用的……
女顧客對這些迂腐的店規(guī)很反感,還和他們吵了一架,包老先生氣得渾身發(fā)抖。由于這幾年受低檔貨的沖擊,店里的生意不好做,本來老包就很郁悶,與人爭吵后競病了一場??吹?5歲的父親因日夜操勞滿臉憔悴,包蕾妍心疼極了,便決定辭職,做老人的得力助手。父親一聽非常高興。
此后,包蕾妍對“振興祥”的經(jīng)營情況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分析。她認為這家百年老字號打下的“底子”還是很不錯的,比如民國時期就為陳香梅、上海影星胡蝶等大批名人定制過旗袍。后來包括鄧小平夫人、陳云夫人、國際友人陳香梅女士等都曾是它的顧客。還有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頒獎禮服,“青花瓷”和“粉色”兩個系列近200套服裝,也由“振興祥”負責(zé)制作,特別是藍白相映的“青花瓷”旗袍式長裙,被稱為“會行走的中國瓷器”!
包蕾妍說,雖然有著祖輩傳下來的金字招牌,怎奈父親因循守舊,不懂如何適應(yīng)時尚潮流去搞經(jīng)營,才最終導(dǎo)致經(jīng)濟效益每況愈下。尤其那些所謂的“規(guī)矩”,顧客們并不買賬,而且這些規(guī)矩中有不少還包含迷信的東西,應(yīng)該廢除。旗袍是由滿族女性的長袍演變而來,源自北方,為了適應(yīng)嚴寒的天氣,于是有合頸立領(lǐng)且衣領(lǐng)較高的特點,而旗袍盛行到南方后,這樣的領(lǐng)子就顯得悶熱了。應(yīng)該將領(lǐng)子改成下挖式,這樣更加涼爽舒適;傳統(tǒng)的包邊,也可以換成蕾絲貼邊,符合更多年輕女孩的喜愛。
包蕾妍認為在堅守嚴謹工藝和工匠精神的同時,要做一些更能讓女性顯得年輕時尚的改良式旗袍;走“高大上”路線,將包氏旗袍做成奢侈品。爸爸坐在旁邊,聽起來很滿意:“我的腦子已經(jīng)有點老化了,還是年輕人有想法,以后這個店就由你來管吧!”
2016年9月,父女倆辦理了交接班手續(xù),包蕾妍這個“90后”小丫頭,毅然挑起了“振興祥”掌舵人的重擔(dān)!為推廣這家百年老字號的純手工藝術(shù)品,包蕾妍的微信頭像換成了一張穿旗袍的照片。令父親看不懂的是,她還特意招聘了專職的微博、微信運營官,使“振興祥”在全國一下就有了大批粉絲。有趣的是,包蕾妍還非常重視參加一些大型秀場等活動,提高品牌知名度。2018年,“振興祥”旗袍參展米蘭世博會,2019年參加阿里巴巴組織的非遺年集。其間,都引起不小的轟動。
中國的“LV”堪稱藝術(shù)品
打造純手工旗袍是個非常細致的活,包蕾妍和工匠們會根據(jù)顧客的面貌、身材、氣質(zhì),為她們挑選布料、花色、款式,作出合身的旗袍裝。脖圍、胸圍、臀圍、臂長、腿長……為了完美貼合女性的身材,在顧客買旗袍之前,她都要仔細量體。細致的測量裁衣可以充分展露身體上的優(yōu)點,彌補身體上的不足。
包蕾妍說只有精細的東西才是藝術(shù)品,做得粗糙就沒價值。就算一件普通的旗袍,一位有30多年經(jīng)驗的老師傅,要手工縫制1個月才能完成,當(dāng)然費用也會相對高昂一些,貴的旗袍,一件要賣到上萬元,量身定做的還要更貴。如果是定制婚服,因工時長,僅手工費就要高達到幾萬元。即使有人認為“振興祥”的定制旗袍太貴穿不起,包蕾妍也不為所動,因為她信奉“物有所值”,比如店里的旗袍不是手繡,就是手推繡,成本極高。不少旗袍的用料是“風(fēng)呂敷”和絲綢的結(jié)合,“風(fēng)呂敷”是一種綠色環(huán)保、不起褶皺的布料,本來就很貴。
雖然近兩年“振興祥”對部分定制旗袍賦予了不少時尚元素,比如用的花色和布料有所創(chuàng)新,還有一些現(xiàn)代圖案的印花等,“但是老的東西仍是精髓。”包蕾妍說,像立領(lǐng)、一字扣、大襟這些傳統(tǒng)款式不能拋掉,否則就會失去傳統(tǒng)旗袍的韻味。
“振興祥”地處杭州西湖邊,被稱作“中式服裝博物館”。2018年的一天,湯唯等幾位明星慕名前來參觀。在這里,明星們還看到了80多年前縫制的一襲暗紅色女士毛皮旗袍,中袖,因為過去女子要戴手鐲,所以旗袍的袖子故意不做足,這個奇妙的尺度頗為講究。據(jù)說這件具有聘聘裊裊中國韻味的旗袍,曾讓不少名媛垂涎,因是“非賣品”,湯唯等美女也只能“望衣興嘆”!
包蕾妍說,在世界服裝之林中,沒有哪一件衣服能夠像旗袍一樣,賜予一個女人“九曲三彎”的別致風(fēng)韻?!痘幽耆A》里張曼玉身著各色旗袍的優(yōu)雅背影,上下樓梯與梁朝偉擦肩而過時的回眸,都令人深深沉醉。
“振興祥”為一位法國模特定制過一件價值不菲的旗袍。在外國人眼里“振興祥”就是中國的“LV”!此外,包蕾妍設(shè)計的中式服裝還出現(xiàn)在了《延禧攻略》《招搖》《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等熱播劇中,受到許多影視明星的推崇。
其實包蕾妍最看重的是發(fā)揚工匠精神,把獲得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這種旗袍制作技藝,一代代傳下去。她說:“旗袍的一針一線都有講究,都是文化的滲透和傳承。”
(編輯 朱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