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小學教師,我們要學會“等待”,特別是在自己課堂教學中的“等待”,要給足學生消化知識的時間,也給自己和學生相處的時間,了解學生是否理解自己的要求,是否理解自己所講解的教學內(nèi)容,是否可以進行下續(xù)教學任務等。本文結(jié)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針對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中“等待”策略談談自己的見解。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等待;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6-010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6.097
一、“等待”教學策略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運用現(xiàn)狀
縱觀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等待”策略運用的甚乎其微,甚至有些教師還停留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上,認為小學低年級學生沒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只能靠自己講解,所以課堂上“等待”更是天方夜譚。有的教師雖然學會“等待”,也只是為了“等待”而“等待”,不采取任何行動的觀望狀態(tài),那這種“等待”又有什么必要呢?從這些種種現(xiàn)象可以得知,“等待”教學策略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運用現(xiàn)狀不甚理想,多數(shù)教師雖然知道“等待”教學策略的優(yōu)勢,但都采用“不作為”的心態(tài)冷處理或者不予理睬,導致語文課堂效率低下,學生語文程度不高的局面。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等待”策略
1.課堂提問中“等待”,給足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愛表現(xiàn)自己,再加上小學低年級語文知識相對比較簡單,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少。因而,一旦教師問題落下,學生立馬就會舉手反饋,甚至有的學生人云亦云,也隨大流似的舉起手,很少有學生真正自己去認真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這時,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努力放慢自己的“腳步”,反復的重復問題,給足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讓學生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什么,這種慢節(jié)奏的教學策略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師也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學情,適當?shù)匚⒄{(diào)自己教學任務,找出適合當前學生學情的語文知識,這樣的課堂要比盲目的教學高效得多。
2.課堂活動中“等待”,預留學生討論問題的時間。新課改的語文課堂中,教師都為了追求高效課堂,特別是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很容易走思,這時候教師就要費盡心思設(shè)計大量的課堂活動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因而,在教師組織學生實施課堂活動時,要學會“等待”,預留學生討論問題的時間,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習更多的知識。俗話說,只有碰撞才能激發(fā)更多火花。學生也不例外,學生在討論中學到的知識比教師單純講授要快速、廣泛得多。所以,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要學會“等待”,學會放手,相信自己的學生,教師也可以在“等待”的時間內(nèi)觀看學生的學習成效,學生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再適當?shù)馗淖兘虒W任務,從而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課堂檢測中“等待”,預留學生消化知識的時間。課堂檢測是一節(jié)課中最能檢測學生學習成效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在該環(huán)節(jié)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那些知識學生已經(jīng)掌握,那些知識還需要教師強調(diào),進而調(diào)節(jié)下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任務。因而,教師要學會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等待”,等待學生消化課堂知識。這個“等待”的時間可以是課堂時間,也可以是課后時間,時間可長可短,直到學生掌握課堂知識為止。這段時間的等待,每個教師都會預留,只是有些教師為了教學進度,預留的時間短而已。譬如:教師講解某個知識點或者生字詞的時候,都會讓學生課后回家寫幾遍或者背誦幾遍,這種機械式的重復訓練讓有些學生有種為了完成作業(yè)而完成作業(yè),根本不會思考這個字詞筆順,組詞什么的,這種的“等待”單調(diào),更激發(fā)不了學生學習興趣,更別說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了,所以作為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要學會“等待”,學會花樣“等待”,才能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喜歡語文課,進而愛上語文課。
4.課堂教學中“等待”,給足自己臨場發(fā)揮的時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課前備好課,設(shè)計好課堂上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等到上課的時候,“表演”出來即可。這種“表演”比較僵化,根本不符合當前這個“動態(tài)”的課堂,特別不適合小學低年級課堂。因為小學課堂時間短,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課堂“可控性”不強,一旦教師某個環(huán)節(jié)不順利,就會影響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進度,因而,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我們要學會課堂教學中“等待”,給足自己臨場發(fā)揮的時間,進而來適應“多變”的動態(tài)課堂。
總之,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而言,教師要學會“等待”,放慢自己的講課節(jié)奏,預留學生內(nèi)化知識的時間,這樣學生才能將語文知識轉(zhuǎn)化為自身知識,讓不同層次學生都獲得自己的需求,從而來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在語文知識的海洋中提升自我修養(yǎng),鑄就未來不一樣的人生。
參考文獻:
[1]吳冬冬.課堂等待:一種有效的數(shù)學教學狀態(tài)[J].江蘇教育研究:實踐(B版),2018(10).
[2]張海華.遲來的“告白”,創(chuàng)造無限精彩——論語文課堂教學的等待藝術(shù)[J].內(nèi)蒙古教育:B,2018(7).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魏上焜(1985.11— ),男,漢族,甘肅會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課題項目: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自籌課題《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等待”的策略與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