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勇,葉章膽,張慧琳,陳春艷
(昆明市中醫(yī)醫(yī)院心血管病科,云南 昆明 650011)
需要接受化療或者是進行長期輸液的患者大都要進行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留置,該方法可以直接輸送藥物至血流量比較大的中心靜脈,可以減少對血管造成的刺激以及損傷。但是在PICC置管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1],為了確保置管安全性,需要針對相應的護理人員實施規(guī)范化的技能培訓措施,才能保證治療間歇期留置導管患者的護理質量。本研究針對我院治療間歇期留置導管患者的患者實施護理質量改進措施時采取PICC置管強化技能培訓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本研究選取到需要進行治療間歇期PICC導管留置的患者共有80例,根據(jù)其接受護理的情況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男女患者病例數(shù)分別為23例、17例,年齡分布范圍為35歲至60歲,取年齡中間值得(50.5±7.2)歲;研究組:男女患者病例數(shù)分別為22例、18例,年齡分布范圍為33歲至60歲,取年齡中間值得(52.3±6.8)歲。將兩組基線資料進行對比,P>0.05。
對照組接受的置管措施為常規(guī)治療措施,進行PICC置管過程中所用的消毒包均為醫(yī)院設施配套的。研究組護理人員則經過PICC置管強化技能培訓措施后在進行置管[2],其中PICC置管強化技能培訓內容如下:
①對以往置管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由專門的培訓老師對護理人員實施的每一項置管操作進行觀察,其中包括穿刺次數(shù)、導管尖端部位、置管時間等,綜合評價其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在置管操作初學期間,護理人員會因為對操作流程、重點環(huán)節(jié)沒有足夠掌握,出現(xiàn)動作不連貫、置管經驗不足、信心不夠的情況,容易發(fā)生穿刺不成功的情況;操作人員在進行置管前也沒有考慮到患者配合的重要性,容易引起導管尖端異位的情況;另外在穿刺成功后護理人員將針芯退出后沒有把握好按壓血管的手法,引起術中出血。分析以上各項問題的發(fā)生原因,結合《PICC穿刺操作評價表》進行[3],做好置管強化技能培訓的安排。
②理論以及技能方面的培訓措施,按照上述的培訓安排表對研究組護理人員實施培訓措施,培訓時間為每周2次,培訓內容為和PICC相關的置管操作技巧以及操作就成,可以采取綜合培訓的模式,培訓渠道包括專家講座、相關視頻播放、實踐分析等,對護理人員的基礎理論以及技能進行強化。并通過實踐演示,讓置管人員掌握置管過程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并可以采取防范措施,提高置管成功率。
本研究觀察為兩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護理質量評分,護理質量評分采取醫(yī)院自制的護理質量評價表進行評估。
研究取得的所有數(shù)據(jù)都需要進行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處理,其中計數(shù)數(shù)據(jù)用%代替,x2檢驗;計量數(shù)據(jù)用±s代替,t檢驗。P<0.05時,比較的數(shù)據(jù)之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各指標對比分析[n(%),±s]
表1 兩組各指標對比分析[n(%),±s]
組別 n 一次穿刺率 護理質量評分研究組 40 36(90.00) 93.33±4.09對照組 40 28(70.00) 80.18±4.28 x2/t 15.061 10.916 P 0.001 0.001
PICC技術在臨床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通常應用在需要接受化療或者是進行長期輸液的患者。但是就我國現(xiàn)狀來說,留置PICC的患者治療間歇期導管護理質量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尤其是在PICC置管的過程中,出現(xiàn)置管質量問題涉及到的因素多樣化,沒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操作規(guī)范,導致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并發(fā)癥[4]。因此需要針對該情況采取質量改進措施,加強對置管人員的理論知識以及操作技能的培訓措施,提升置管人員的工作質量以及效率,保證能夠一次穿刺成功,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本研究對PICC導管留置護理質量改進采取PICC置管強化技能培訓,提高護理質量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可在規(guī)范護理工作當中進行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針對于處于治療間歇期導管留置的患者可以采取PICC置管強化技能培訓后的護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其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