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
生活中的張嘉譯,和他入戲中的大叔是一個類型,不知道架子是什么東西。
最近人人都大呼劇荒,而張嘉譯的新劇 《少年派》 一出場,就在口碑和收視方面做到雙贏,并再次證明一個神奇的理論——演他閨女的姑娘后來全都火了。這次更厲害,劇中所有的小演員都火了。張嘉譯不是流量,卻能捧紅流量。
張嘉譯考上北電,是1987年。到1991年畢業(yè),作品數(shù)量是零。張嘉譯出道是1995年,然后大概幾年才接到一部戲,成為圈中最可有可無的那類人。講真,當時他在這個行業(yè)中不具備任何優(yōu)勢:外形太普通,不帥也不丑。還有著因傷病造成的永久駝背,氣勢上又輸一截。誰都沒料到,這個很丑的駝背,后來會變得很有名。
張嘉譯走紅是2009年。與他出道日足足相隔14年。若從考上電影學院那天算起,就是18年??梢哉f,他用半生等待“宋思明”。
這個角色,在中國劇史上絕對可以謀得一席之地。因為他的復雜性與真實性。六六對“宋思明”頗為青睞,并鐘情于大帥哥柳云龍。但導演滕華堅持認為,張嘉譯是不二之選。事實證明,他是對的。柳云龍不是不能勝任,但他的正氣總歸是多了一些。比不上張嘉譯,既有一張“公務(wù)員一身正氣的臉”,又游走于正邪之間。
出道作品《道北人》中,他飾演的張建國,從一個可憐孩子逐漸黑化成徹頭徹尾的人渣;何群的《使命》系列中,他飾演的警察是他最早樹立起的個人形象標簽;在《半路夫妻》中,他又把一個家常感十足的乘警演得令人心悅誠服;到了《蝸居》,他終于得到了一個純正的灰色人物,非常難演。張嘉譯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一個邪惡卻無比通透、貪婪卻不油膩的中年男人,幫張嘉譯踹開了演藝路上最厚的那扇門。門外,是金光大道。
“一劇爆紅”的演員一茬茬一片片,能持續(xù)下去需要能力,更需要態(tài)度。張嘉譯的優(yōu)勢在于,此時,他已年屆不惑。懂得了取舍,更懂得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面對很多機會,他爭取抓住全部。主角、配角、客串都無所謂。一年出產(chǎn)五六部甚至七八部片子,對他來說,不是奇跡,是常態(tài)。其中辛苦,一言難盡。說出來,又是矯情。
更難得他主演的作品品相極高。至少12部,豆瓣評分在8.0分以上。于別人,有一部就足以驕傲地宣布自己是個好演員了。其中9部都在成名后,于密集中完成。說明他有能力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
而且,這些角色重復度極低。在六六的另一部作品《心術(shù)》中,他扮演一位名醫(yī)。醫(yī)患關(guān)系是敏感到炸的話題,這種作品注定毀譽參半,但超過2.1萬人給出的8.0分,證明了他的成功。張嘉譯扮演的“劉晨曦”,是個幾乎沒有瑕疵的完美男人。太高大上,就容易假。張嘉譯以真誠換真誠,獲得了觀眾的認同——劉大夫,是真的仁心仁術(shù)大大夫。
《懸崖》中,他飾演地下黨員“周乙”。他頭發(fā)锃亮,穿著極為講究。表情和語調(diào)都鮮有起伏,代表職業(yè)性的老謀深算。唯一明顯的,是那個著名的駝背和走路搖擺的姿態(tài),代表他從來沒有停止思考。
《下海》中,他嘗試的角色是改革開放的弄潮兒。這是一部冷門作品,卻能讓人看出滿腔熱血。雖然還是一個好人,但這個“好”代表的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在金錢面前擁有的底線。有掙扎、有苦惱、有絕望、有幸運,總之,絕對不單純。這種“無聊的”小人物,如磨刀石,令張嘉譯的演技一次比一次鋒利。
《營盤鎮(zhèn)警事》也是一部高分冷門作品。這是一部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的獻禮片。對,最容易被吐槽的那種,比如一個好警察為什么不能當一個好丈夫之類的。但張嘉譯表演的接地氣程度,讓你相信,的確,難兩全。當他競選分局長失敗,把那輛破吉普開到荒野,佇立良久,那背影令人莫名淚流?!熬齑┲品抢习傩?,脫了制服也還是老百姓”。演得真準。
2014年,張嘉譯出了兩部口碑大作:《四十九日·祭》和《大清鹽商》。
《四十九日·祭》是電視劇版的《金陵十三釵》。該片入選當年廣電總局的“中國電視劇選集”,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張嘉譯扮演的被洋人神父收養(yǎng)的小混混“法比”,再次刷新他涉獵的角色類型。
他的眼神和姿態(tài)依舊缺少變化。但只要一點點變化,就把法比的無賴相抖得精光。在南京大屠殺面前,他的正義感的良善之心逐漸被激活。他向前聳出的肩膀,漸漸有了正義的力量。到最后,從混混蛻變?yōu)橛⑿垡步^無突兀。他的眼神和表情讓人堅信,在民族大義面前,他是個響當當?shù)闹袊腥恕?/p>
《大清鹽商》則被贊為國產(chǎn)古裝劇的還陽之作,2014年最牛的作品。因為它特別真實,處處透著正邪之間的人情世故?!巴舫凇币膊皇堑赖碌幕?,而是個徹頭徹尾的商人——精明仁義、老謀深算、運籌帷幄、爭求利己不損人,內(nèi)心的格局比天大。沒人知道“汪朝宗”的原型汪春應(yīng)是什么樣,但張嘉譯演來,你就覺得,嗯,就是這個樣。連他怕媳婦的樣子,都分外銷魂。
再然后,當然是那部響當當?shù)摹栋茁乖贰?.8分,這也是他目前為止拿到的最高分。此等巨著,怎么拍都有人罵,張嘉譯的版本能做到罵聲最小。作為主演兼制片,張嘉譯花了最多時間,獻出了最大的誠意。他飾演的“白嘉軒”,于無聲處見驚雷。單單一碗面,就能吃出無數(shù)花樣來。所謂戲骨,于細微處見功夫。正合著他的初衷——從考北電那天起,就奔著表演藝術(shù)家去的。
近些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嘉譯很識時務(wù)地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父親”。不過早在《心術(shù)》時,如今紅到發(fā)紫的張子楓就當過他女兒啦。再往后是《一仆二主》的關(guān)曉彤,以及在《我的!體育老師》和正在播出的《少年派》中均飾演他閨女的趙今麥,都在劇集播出后爆紅。
所以,“演張嘉譯女兒的都紅了”,隔三差五就會成為娛樂圈的熱門話題,他更被譽為“神仙父親”。一方面,當然是如今的張嘉譯在挑選作品方面有了很大的空間,而他的眼光從來不差。另一方面,和一位演技上可圈可點的演員合作,更容易找到“劇感”,何況他那么隨和,讓人很容易放松下來。
生活中的張嘉譯,和他入戲中的大叔是一個類型,不知道架子是什么東西。這與他漫長的草根時代不無關(guān)系。有人算出,他在《蝸居》之前已經(jīng)拍了超過1000集的電視劇,這種堅持,你服不服?知道這些,你才會理解,永遠彎著背,靠止疼藥和止疼針活著的他,在已經(jīng)不缺錢的情況下,為什么還這么拼!他是真的愛這一行。連一向孤高的陳道明都稱贊他:作為演員你條件并不太好,能走到今天這步,全靠個人努力。
5部戲的片酬不及小鮮肉1部,他還是會拍5部。因為擔心以后身體更加不好,再也拍不了。趁現(xiàn)在還可以,能多拍一部是一部。
跑了太久,不會一直帥氣,一兩部爛片難免;一把年紀卻始終拼命向上的樣子,我們比你還珍惜。
(摘自《婦女之友》)(責編 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