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保栓
2010年9月,為貫通格庫鐵路阿爾金山GPS控制網(wǎng),做好航測準(zhǔn)備,中鐵一院新疆鐵道勘察設(shè)計院格庫鐵路控測項目部派出了一支14人的突擊隊,他們從青海茫崖徒步向阿爾金山進發(fā),沿著米蘭河,向新疆一側(cè)的溝口進行了三次大穿越。阿爾金山平均高度3900米,自然環(huán)境極其惡劣,這是一次艱難的勘測旅程,也是一次從未有過的生死大考驗。
阿爾金山脈以其惡劣的自然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而著稱,刀削斧砍般的崖頭頂天立地,高山溝壑縱橫、空氣稀薄,荒蕪的戈壁將它攔截在現(xiàn)代文明之外。
9月12日凌晨,乘著月色,青年突擊隊悄然出發(fā)了。隊伍中有4名新疆院測繪職工,他們是42歲的分隊長王福強,負責(zé)測量和技術(shù);32歲的楊在冬負責(zé)司鏡;32歲的付曉峰負責(zé)前點;36歲的張江徽負責(zé)后點。其他10名隊員均為庫爾勒和若羌縣的雇工,他們中有漢族人也有維吾爾族人,其中白智財年已61歲,擔(dān)任此次突擊穿越的向?qū)?,其?人承擔(dān)輜重背負、挖坑制樁和臨時調(diào)遣工作。
汽車將他們送至米蘭河道邊,由向?qū)ьI(lǐng)徒步十幾個小時,沿米蘭河進入無人區(qū)。他們準(zhǔn)備了8天的食物,計劃以6天時間,埋設(shè)4對控制樁,進行4等水準(zhǔn)測量,為下一穿越進行三角高程聯(lián)測打下基礎(chǔ)。
下午時分,眼前倏地出現(xiàn)了一個溝口,米蘭河變得湍急起來。根據(jù)地形變化,第一個埋設(shè)點就要到了。這次任務(wù)就是要通過與國家三角高程聯(lián)測,將GPS點穿入水準(zhǔn)線路。大家集中精力,夜幕降臨之前,便已挖好第一個水準(zhǔn)坑。緊接著,分隊長王福強找了個地勢較為平坦、又傍米蘭河的地方,安營扎寨。支好帳篷,點起了篝火,大家掬河水燒開,吃馕的吃馕,泡面的泡面。飯后,大家便鉆入兩人用的野營帳篷安歇了。
第二天,太陽還未升起,冷風(fēng)撲面。王福強招呼大家起來,吃了早飯,便整理行囊向前進發(fā)。一路上地形變得起伏不定,峽谷彎彎曲曲,到處是滾落的巨石。隊員們爬高走低,緊張地測量著。前點付曉峰爬到半山腰上,看見一塊巨石,根基牢固,便與雇工用鑿子輪番錘刻起來,置入GPS不銹鋼預(yù)埋件,用水泥搗固,強力膠封,外圈用紅色噴漆畫圓,做好標(biāo)記。測量完畢后,司鏡楊在冬扛著三腳架,一步三趔趄地爬了上來。他架好全站儀,向遠處望去,只見付曉峰與后面跟隨的雇工用樹枝牽著彼此,正在涉水過河……
從9月14日開始,天氣忽然轉(zhuǎn)陰,連續(xù)下了3天的毛毛雨,氣溫下降,勘測進度明顯受阻。16日,在一個大深溝里,兩面的山勢陡峭起來,王福強按圖索驥,發(fā)現(xiàn)測量點在山頂之上。望著大山,大家都犯了難,怎么能上得去?王福強決定自己帶繩索先上,前點的跟著。隨后,他便背著行囊,艱難地向山頂爬去。
如果天氣晴朗,半個小時應(yīng)該能到達位置,但山體濕滑,每登高一步都很危險。只見王福強循著能落腳的地方,費力地攀登,每過二三十米,他便把繩索拋下來,讓后面的人抓住繩索爬上去。大家整整折騰了兩個小時,才到達位置,安排埋設(shè)GPS點,上下開始測量,這個點位竟占去了大半天的時間。
米蘭河在山谷里一會兒變寬,一會兒變窄,水勢因上游天氣變化,每日不同,河岸不是巨石,就是陡坎。為完成控測任務(wù),隊員們每天來回涉水好幾次。16日,付曉峰過河的時候,被河底鋒利的石頭割破了左腳大腳趾,到了岸上,鮮血還在流。他用衣服上撕下來的布條包扎后,繼續(xù)工作。第二天過河,他的腳濕了干,干了濕,最后泡得傷口成了白色。張江徽原來腿上就有點關(guān)節(jié)炎,反復(fù)過河,在生冷的水中,他的關(guān)節(jié)陣陣刺痛。
王福強下山到了谷底,用樹棍往米蘭河水里探了探,不行,水深。他又沿著崖邊一邊向前走,一邊試探水深。一會兒,他脫下登山鞋試著下水,腰上系好繩索,雇工們幫忙給牽住。等他到了對岸,雇工們抓著繩子慢慢水,走到河心,水深已是齊腰。突然,向?qū)О字秦斈_下一滑,沖出好幾米,忙亂中維吾爾族雇工庫爾班也滑了個趔趄,人無大礙,但他后背包里的干馕滑出,一股腦全被河水沖走了。
丟了糧食,大家心里都發(fā)毛了,晚上清點了一下,所剩食物僅能維持2天。為節(jié)省食物,從17日開始每人只能分得少量壓縮干糧。大家心里明白,如果不突圍出去,前面的威脅將不可想象。王福強思忖再三,拿出海事電話,給項目部長撥了一個電話,但對方毫無反應(yīng),再撥還是沒有回音。
王福強心事重重,他想:和外界失去聯(lián)系,又?jǐn)嗉Z,情況危急,但決不能坐以待斃!他馬上找隊員商量,決定派兩個雇工先走出去,向項目部求援。
第二天,王福強挑選了兩位身強力壯的雇工,讓他們走出去求救。大家把壓縮干糧集中到一起,放在他倆手中,王福強緊緊握著兩位維吾爾族兄弟的手,反復(fù)交代說:“拜托二位,一定要走出去,我們等著你們!”
屋漏偏逢連夜雨,此刻,天氣忽然變了,冷風(fēng)颼颼,上游降雨引起米蘭河上漲,湍急的河水成為勘測的最大障礙,隊員們克服困難,一次又一次地過河、攀登……
19日,突擊隊徹底斷炊,隊員們?nèi)匀粖^戰(zhàn)了一天,然后喝了些沉淀后燒開的水,圍著篝火烘烤衣褲。王福強看了看自己被蚊蟲叮咬腫脹的腿,想起付曉峰受傷的腳,便去查看傷情,只見付曉峰的左腳大腳趾腫得老大,翻開的肉沒有一點血色。王福強強忍眼淚,仔細為他包扎。
夜很深了,隊員們互相依偎著抵御寒冷,忍受著饑餓和傷痛。突然,有人從帳篷中走出來,躡手躡腳地走到一棵樹下,捋了一些樹葉,又拿來了一個開水壺,把樹葉放在壺里煮。原來有個雇工實在扛不住饑餓了,就煮了樹葉一口氣吃了下去??傻诙欤筒粩嗟乩亲?。
21日,斷糧的第三天,離出口已經(jīng)不遠了。為爭取最后的勝利,隊員們來回過河31次,每個人的腿都被水中的石頭劃得傷痕累累。此時的付曉峰渾身只剩下了短褲,張江徽由于關(guān)節(jié)炎發(fā)作,一瘸一拐。楊在冬蓬頭垢面,疲倦不堪。王福強咬緊牙關(guān),帶領(lǐng)大家一路前行。
中午時分,遠處奔來了兩個人影,原來是派出去的兩個雇工回來啦!大家忘了疲憊,忘了疾病,忘了傷痛,終于精神飽滿地到達了新疆境內(nèi)的玉礦檢查站。
此次穿越正線為70公里,來回渡河穿插,勘測里程達到200多公里。后來,王福強帶領(lǐng)隊伍又成功地穿越了第二次、第三次,為最終確定鐵路穿越阿爾金山的方案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發(fā)稿編輯:姚自豪)
(題圖、插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