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娟
(河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
愛國主義,它是貫穿中華民族精神的主線。中華民族能夠保持民族特性不被泯滅,文化持久傳承,這都源自于中華民族所具有的強大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愛國主義能夠將一個民族的力量凝聚起來,從而維護國家的尊嚴,促進國家的發(fā)展。新時代的愛國主義精神要與當代的時代精神相結合,從而使得愛國主義精神具有時代性、時效性、有效性、促進性?;诖耍疚闹饕芯康氖切聲r代愛國主義的內在邏輯及其實現(xiàn)途徑。
愛國主義是一種奉獻的精神,在愛國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人民對于利益的選擇是國家的利益高于個人的利益。這是從古至今延續(xù)下來的愛國主義的基本內涵。古代有大禹為國民盡心盡力,三過家門而不入,心系國家,在關鍵時刻能夠拋卻個人私利,只為國家利益。近代有諸多勇士,抗擊外來侵略犧牲小我,換取大我,才能造就新中國的宏圖大業(yè),才能讓中華民族的歷史延綿不絕。而今,在新時代的中國當下,繼承愛國主義精神的人仍然在為國家大事多處奔波,來不及顧及個人利益。比如說近年來的精準扶貧國家戰(zhàn)略的實施,不少人響應國家政策,對口幫扶貧瘠地區(qū),甚至背井離鄉(xiāng),來到生活環(huán)境惡劣的偏遠山區(qū)將國家的意志傳給他們。這些都是犧牲個人的利益來成就國家利益的中華兒女,中國人的骨子里,天生就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存在。
對于愛國主義,它是一種文化認同和精神歸屬,是一種價值觀、道德觀一致性的表現(xiàn)。文化認同和精神歸屬可以用文化倫理來進行解釋。在文化倫理中,大家都希望能夠落葉歸根,而這個根就深深的植根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所生存的故土上,這里既是基本生活資料的承載地,也是積淀了多年文化的承載地,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地以及精神歸屬地。
愛國主義是對領導階級的一種政治認同,從而甘愿接受領導階級的規(guī)制。所謂的政治認同,指的是對政治家的政治價值觀、治理手段、治理規(guī)劃以及政策落實的認同。政治認同體現(xiàn)在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認同是愛國主義的前提,愛國主義促進政治認同。
愛國主義文化是基于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的沉淀,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有那么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因為中華民族的歷史從未被間斷過,中華民族是心相系情相融,同根同宗,而這個紐帶是文化的認同,進而轉變?yōu)閻蹏髁x。因此,在新時代的愛國主義,要繼承傳統(tǒng)的優(yōu)質文化,加固文化認同感的根基。可以引入外來西方的文化,但是對于價值觀的樹立,一定是本國的傳統(tǒng)文化為主流文化,防止西化。而對于傳統(tǒng)優(yōu)質文化的傳承,需要國家統(tǒng)治階級的領導,也需要中華兒女自主的認可、學習、繼承、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愛國主義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民間所獨有的產物。愛國主義的效用最大化,一定是與當下的政治相結合的。如果沒有政治家將愛國主義精神扭成一股中堅的力量,那么就會是一盤散沙,沙子各有其重量卻只能被沉淀在沙灘上,而當政治家將這個力量扭成一道堅實的墻壁,那么就可以建立起適合人民居住的房屋建筑,家園才能穩(wěn)固,人民幸福感才會不斷上升。因此政治家在治理國家的時候要將愛國主義與當下的政治相結合。
愛國主義是深深植根于一個國家所特有的民族文化中,因此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十分的重要。當前世界是多樣化的世界,各個國家都有其自身所獨有的文化。當前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各國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之中都是互通有無,所以不同的文化之間會有沖擊和融合。但是在新時期全球化的趨勢下,要想鞏固愛國主義精神,就必須讓國民樹立高度的民族自信,相信民族的精神動力和發(fā)展?jié)摿?。在民族自信的牽引下,堅持本國的文化自信,將本國的傳統(tǒng)文化深深的植入靈魂深處。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文化的自信以及民族的自信,是這個國家屹立在世界眾多國家的力量。正因為這兩個自信,國民的愛國主義情懷才會更加的澎湃,從而做出利于國家和人民的大事,促進國家持久不衰。
中華兒女的骨子里一直都承載著愛國主義的情懷,歷經幾千年仍未改變。這個情懷是國家持久不衰的秘方,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源泉,是聯(lián)系國民的橋梁。愛國主義所聚焦的是國民的發(fā)展、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延續(xù)。因此,作為一國的公民,大家都應該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將愛國主義精神與當下社會相銜接,促進國家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