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云
藝術教育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大自然、生活中的美,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把從生活中挖掘到的藝術美,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藝術作品,這就是藝術教育的審美價值體現(xiàn)。藝術可以根據(jù)詳細的專業(yè),劃分成不同領域的藝術課程。本文主要是以青少年音樂教育為視角,闡述了藝術課程在培養(yǎng)青少年審美能力的作用。筆者認為音樂藝術課程可以從聲樂演唱、舞蹈藝術、器樂合奏三個角度著手:聲音演唱課程可以培養(yǎng)青少年聲音控制能力,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舞蹈課程可以讓他們運用身體的律動來呈現(xiàn)音樂魅力;器樂演奏課程可以讓學生對音樂理論進行深入了解,全面提升青少年的音樂審美能力。
聲樂演唱課程主要是引導青少年欣賞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不同風格的音樂,例如西方浪漫的巴洛克風格音樂、國內蒙古族音樂的豪邁和陜北地區(qū)高亢、嘹亮的唱腔等,讓青少年認識到大千世界不同的音樂風格。聲樂課程中包括了流行音樂、民族音樂、西方音樂等風格,青少年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進行深入學習。例如在流行歌曲教唱中,我們可以結合鋼琴伴奏來呈現(xiàn)樂曲中和弦的變化、演唱過程中的換氣、音調的轉換等,例如以周杰倫中國風歌曲《青花瓷》為例,這首歌曲歌詞很有古韻,唱出了青花瓷的古色古香,整首歌曲旋律舒緩、音調過渡自然,在演唱時要聽調門,避免搶拍,演唱高潮部分時要注意對音高的控制,避免唱破音,演唱時吐字要清楚,讓青少年對自己的聲音條件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找到適合自己演唱的歌曲。聲樂演唱教學會系統(tǒng)性教授發(fā)聲的正確方法,尤其是在演唱音調較高的歌曲時,利用丹田之氣來發(fā)聲,而不是利用聲帶來嘶吼;聲樂課程可以講述基本的樂理,例如五線譜的識讀、各種節(jié)拍的演唱與停頓、休止符的演唱方法,讓青少年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聲音,從而更好地駕馭各種風格的歌曲,提升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
活潑好動的青少年對于舞蹈有著明顯的偏愛,舞蹈課程是藝術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舞蹈對于藝術的詮釋是多方面的,利用肢體動作闡述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可以說是聽覺和視覺的盛宴。例如在民族舞課程中,可以了解各個民族的文化特點,例如蒙古舞的抖肩和頂碗、維吾爾族的動脖子和旋轉等,都是我國獨有的民族音樂文化,舞蹈課程可以站在另一個視角了解民族音樂,親身演繹出各民族獨樹一幟的舞蹈藝術,運用肢體動作來進行音樂情感的表達。當下青少年青睞的街舞藝術也是很好的藝術課程,街舞講究的是隨心所欲,不為表演者設定條條框框,青少年可以根據(jù)自己對配樂的了解,自主設計舞蹈動作。街舞的音樂節(jié)奏感都比較強,可以鍛煉青少年肢體的敏捷性和靈活性,讓青少年彰顯他們的青春洋溢和朝氣蓬勃。舞蹈課程讓青少年實現(xiàn)了身心放松,結合各種舞蹈的文化歷史,藝術審美能力可以上一個新的臺階。
器樂演奏課程可以展現(xiàn)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的演奏技巧,利用中西方音樂文化的碰撞,提升青少年的藝術審美能力,博眾家之長豐富自身的審美能力。音樂課程中經常彈奏的鋼琴,是西方樂器的典型代表,展現(xiàn)了和弦藝術、指法彈奏技巧。例如貝多芬聞名世界的鋼琴協(xié)奏曲《命運交響曲》,樂曲慷慨激昂,讓人感受到琴音中蘊含不屈的斗志和堅持音樂夢想的精神,青少年在鋼琴演奏課程中了解西方音樂文化,感受音樂中蘊含的精神力量。中國民族樂器種類繁多,古箏可以說是歷史最為悠久的民族樂器之一,中國文人自古以來講究“琴棋書畫”,可見古箏在民族音樂史上的地位。民族音樂史上留下了很多古箏名曲,例如《高山流水》《鳳求凰》等,古箏彈奏指法復雜,需要彈撥之間的完美配合,讓人產生演奏者行云流水般的演奏藝術,感受古箏空靈、清脆的音色,提升青少年對民族音樂、西洋音樂的了解,提升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
總之,藝術課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音樂的發(fā)展,藝術課程也要跟上音樂的發(fā)展步伐,設立專業(yè)化的課程體系,提升青少年的藝術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