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芳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鶴子中心小學,江西 贛州 341000)
在音樂的各個組成部分中,節(jié)奏是它的骨架,是掌握音樂旋律的核心基礎(chǔ),唱歌、舞蹈、器樂等音樂活動都離不開對節(jié)奏的學習和把握。小學生在學習音樂時,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節(jié)奏,它不但是是音樂的動力源泉,更是學生感受音樂魅力的出發(fā)點和突破口。在音樂課堂中有趣的節(jié)奏練習,能有效促進師生互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學生善于模仿的年齡特征,通過巧妙的律動設(shè)計和引領(lǐ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師生律動互動中,讓他們通過律動去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和情感。律動節(jié)奏的互動方式靈活多樣,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利用動作打拍子,或利用音樂教室中的打擊樂器進行練習[1]。比如,在律動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選擇《木瓜恰恰恰》作為律動節(jié)奏的引領(lǐng)歌曲。這首歌節(jié)奏歡快,情緒熱烈,是非常適合用作律動節(jié)奏培養(yǎng)的歌曲。在教學時,教師先行表演,同時用打拍子的簡單動作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動作模仿,課堂氣氛十分愉悅,學生的情緒被感染調(diào)動起來,紛紛跟著教師模仿,有模有樣。這樣就鍛煉了學生在律動過程中感受音樂節(jié)奏的能力。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手拉手繞圈進行自主表演,通過教師在一旁的引導,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互動氛圍達到高潮。由此,音樂中的每一個細枝末節(jié)學生都能夠用心去感受,并從特定的情境中體會到音樂對人的影響。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的把握在不知不覺中上了一個臺階,不僅更好地學習了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還為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問答互動,是加強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有效橋梁,是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興趣的重要方式。問答互動的形式多樣,其中“音樂故事”以其特有的魅力受到了眾多小學音樂教師的青睞。眾所周知,小學音樂教學以音樂為主,但又不應該止步于音樂。音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直接用音樂方式進行合作、溝通的過程,但只限于音樂就會顯得急功近利、過于蒼白。學生的精力有限,音樂教師在授課時,如果能夠巧妙地利用音樂故事等方式進行調(diào)節(jié),并在其中穿插問答環(huán)節(jié),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音樂歌詞和節(jié)奏的同時,加深對音樂背后故事的了解,從而提高自身的探索欲與求知欲,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所謂“音樂故事”,指的是以“歌曲本身”為出發(fā)點,將其改編成一個以“問答互動”為目的的小故事。學生在故事中,通過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來提高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在這一良性的互動過程中,教師也能夠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生,甚至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比如,在《蝸牛與黃鸝鳥》兒歌教學時,在學習音樂歌詞和節(jié)奏的同時,教師便可以向?qū)W生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覺得蝸牛和黃鸝鳥,誰會先吃到葡萄呢?”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是黃鸝鳥啊。”教師又問:“為什么不是蝸牛呢?”學生哄堂大笑,回答:“因為蝸牛爬得太慢了,而黃鸝鳥有翅膀,會飛,一下子就飛到葡萄樹上了?!苯處煿室馍衩氐鼗卮穑骸澳銈兇疱e了哦,最后先吃到葡萄的是蝸牛呢?!睂W生感到非常奇怪,問道:“這怎么可能呢?黃鸝鳥會比蝸牛會飛,也比它快,怎么是蝸牛先吃到葡萄呢?”這時,教師2019年1月說:“等小朋友們學會唱這首歌就知道答案啦?!蓖ㄟ^這一問答互動,學生學習唱歌的勁頭十足,教學效果奇佳,同時教師也通過音樂故事向?qū)W生傳達了制定目標、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觀念,培養(yǎng)他們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zhì)。通過在音樂教學中穿插故事和問答的模式的方式,不僅使音樂課堂生機勃勃,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了他們的意志,一舉多得,十分成功。
音樂學習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小學生的身體機能發(fā)育尚不完善,音樂教學中簡單的節(jié)奏也許對他們不難。但隨著教學的深入,所教的音樂旋律日益復雜,歌詞也不像之前那么簡單,學生在記憶歌詞的同時學會唱歌就有一定難度,加上許多音樂教學是歌舞同步的,手、眼、腦、身體之間的協(xié)調(diào)性制約了學生的音樂學習。針對這個問題,音樂教師應當揚長避短,發(fā)揮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引導學生共同合作,在實現(xiàn)互動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一切教學器具給予學生視覺、聽覺、感覺全方位的音樂刺激,營造輕松歡快的教學氣氛,喚起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教師需要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音樂的感染下積極地加入互動,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教學目的。例如,在進行《小白兔乖乖》教學時,教師事先將學生根據(jù)學情進行角色分工:較為活潑的學生扮演小白兔,比較乖巧的學生扮演兔媽媽,平時調(diào)皮的學生扮演大灰狼,比較沉悶、不愛表現(xiàn)的學生扮演紅蘿卜,最好能配以動物頭飾進行區(qū)分。進行角色分工后,通過多媒體展示舞蹈動作,讓學生明白分工合作的道理,各自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習。教師在旁適時引導,時而化作小白兔,時而變作兔媽媽,一會又成大灰狼,與學生打成一片,起到示范帶頭作用。最后進行合排,讓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發(fā)現(xiàn)各自在動作、節(jié)拍、表情配合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改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相互的合作互動,一堂充滿童趣和歡樂的音樂課就這樣形成了。學生不但學到了音樂知識舞蹈動作,而且在和教師、其他學生之間的互動中,學到了團結(jié)、友愛、互助的道理,從而促進了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的互動意識對于課堂教學的開展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以音樂內(nèi)容和學生內(nèi)心為切入點,重視學生參與和實踐,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真正實現(xiàn)互動式課堂的構(gòu)建,真正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魅力,從而實現(xiàn)教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