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麗 解明華 嚴新
【摘 要】根據(jù)“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經(jīng)驗,結合大學新生的學習特點,分別從提升人格魅力、思考式備課、提問式教學、針對性授課、科研進課堂以及鼓勵式教育等六個方面,介紹“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良好教學效果。
【關鍵詞】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O6-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3-011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3.055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YANG Xiu-li1 XIE Ming-hua1 YAN Xin2
(1.Jiang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xu 224051, China;
2.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lege freshman, we introduc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to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and achieve a good teaching result through the six aspects of enhancing personality charm, thinking-based preparation, question-based teaching, targeted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to the classroom and encouraging education.
【Key words】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strategy
如何才能上好“無機及分析化學”這門課?這是筆者參加教學工作以來經(jīng)常考慮的一個問題。作為一名青年教師,筆者也經(jīng)歷了從學生到教師的艱難蛻變,目前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逐漸探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現(xiàn)將一些教學策略在此與大家共享,希望能夠為那些剛走上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1 提升人格魅力,與學生亦師亦友
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神圣事業(y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行為世范。身教勝于言傳,人格魅力的潛移默化是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動都無法取代的[1]。學生喜歡年輕靚麗的老師,但是更喜歡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師,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其教學必然卓有成效。
如何做一個富有人格魅力并受學生喜歡且尊敬的老師呢?(1)需要有真本事,扎實全面的掌握學科專業(yè)知識,教學過程高效有法,用自己的學識與能力去征服學生;(2)做到個性鮮明,富有生活熱情,善于用積極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使他們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3)熱愛學生,欣賞學生,尊重學生[2],多為學生著想,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學生進行對話。只有站的高才可以為學生答疑解惑,只有走下來才能與學生成為朋友,把握好度,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與學生做到亦師亦友,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2 思考式備課,傳授如何學會的方法
備課的過程不應該是機械記憶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思考總結的過程。盡管好多知識點對于教師來說可能早就爛熟于胸,比如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但對于學生卻都是新內(nèi)容,而且這些化學熱力學函數(shù)非常抽象,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傳授給學生,就會造成學生理解困難,長久下去,學生就會喪失學習興趣。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把自己變回學生,應該認真思考一下我們以前是如何學會的那些內(nèi)容,現(xiàn)在是不是有了更容易掌握的方法,在課堂上把我們?nèi)绾螌W會的思路傳授給學生。當然,教學水平不應該只停留在學生水平,我們應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善于將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的事物或學生已有的知識相聯(lián)系,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與思考,讓學生帶著好奇的心理去學習新的復雜的知識,這樣他們會更容易掌握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備課是一門藝術,只有多思考,多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使講課生動有趣;只有傳授了學生如何學會的方法,才能使他們免于機械記憶,真正的掌握知識的內(nèi)涵。
3 提問式教學,迫使學生學會思考
由于高考的壓力,高中教育基本就是填鴨式灌輸知識的過程,多數(shù)學生不習慣提出問題,更不敢質疑老師,普遍缺乏自己的思想和創(chuàng)造力?!盁o機及分析化學”是多數(shù)化學、化工等專業(yè)大一新生的必修課程,而剛擺脫高考的大一新生對大學生活還很不適應,在學習上仍在延續(xù)高中的學習思路,在課堂上雖然學習認真,但是缺少思考,不喜歡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更不擅長提出問題。如果放任這一現(xiàn)象,就變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學生成了觀眾,教師在上面講的熱血沸騰或是有氣無力,學生在下面鴉雀無聲,該玩手機的玩手機,該睡覺的睡覺,完全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更應該采取提問式教學,迫使學生去思考問題,在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肯定,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形成教師-學生的互動模式。鼓勵學生質疑,各抒己見,敢于質疑老師和權威,創(chuàng)造自由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4 針對性授課,及時反饋與強化
“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的普遍特點就是內(nèi)容多,學時少,難度較大[3]。大學的授課無法像高中階段一遍遍的給學生復習強化,如何像疾風掃勁草般地讓學生一次性學會該學的內(nèi)容,一定要掌握合適的教學方法。雖然大學的學習內(nèi)容難度系數(shù)很大,但是有很多知識點是學生高中時就已經(jīng)學習或涉獵到的,因此一定要和學生多交流,了解他們對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他們會的內(nèi)容一句話帶過,省出時間講他們不會的東西。對于重點難點反復講解,并通過提問或小測驗來測試學生是否真的學會。每次課后都要布置作業(yè)幫助學生去進一步理解所學內(nèi)容,及時批改作業(yè),在下一次上課時反饋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和強化[4]。
5 科研進課堂,使學生提前進入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
以科研促進教學,以教學帶動科研,是高等學校的主要工作和永恒主題[5]。通過科研,可以使教師的書本知識理解更加深刻,結合“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講授內(nèi)容,可以將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還能及時、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學知識的具體用途和發(fā)展方向,讓他們感覺到科學就在自己身邊。比如筆者就在授課時就結合上課內(nèi)容適時給學生講解了本人科研中有關催化劑、晶體、配位化合物等知識,還配了很多漂亮新奇的照片,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科研興趣。
不僅要給學生講授科研內(nèi)容,還要讓感興趣的學生親身參與科研工作,因為參與科研工作是鍛煉其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主要途徑之一。筆者開放自己的實驗室,篩選8名喜歡科研的同學參與本人的科研項目,經(jīng)過半年的培訓,學生已經(jīng)基本可以進行獨立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采用啟發(fā)式教育,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為什么要這么做,出了問題該如何解決,注重科研聯(lián)系課本內(nèi)容,比如課本講晶型沉淀和非晶型沉淀時,筆者就讓學生分兩組合成出不同的沉淀進行比較,然后在課堂上讓做過實驗的同學進行發(fā)言,幫助其他同學更好的理解課本知識。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指導學生申報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課題,讓學生帶著任務做科研,從大一就按研究生模式培養(yǎng),充分發(fā)掘他們的科研潛力,為他們將來從事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6 鼓勵式教育,適當批評,樹立典型
如何才能使學生長久的保持學習的興趣呢?筆者覺得是成就感。如果學生覺得學習有成就感,他們就會主動去學習。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鼓勵式教育[6],在學生回答問題積極,作業(yè)有創(chuàng)新思路或考試表現(xiàn)出色的時候給予適當?shù)谋頁P和鼓勵,為全班同學樹立典型,榜樣的力量會督促其他同學向好的方向發(fā)展。除了鼓勵,也要在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批評,不能助長學生壞的習慣和風氣,比如抄作業(yè)。努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觀念,形成集體凝聚力,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向好的同學學習,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韓愈如是說。作為新時代大學教師,我們不僅要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知道學生需要學什么,想學什么,善于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盡可能創(chuàng)造各種學習條件。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原則,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將來的工作或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禎,鄒艷敏.淺議大學課堂教學魅力的提升[J].科技視界,2018(30):154-156.
[2]楊平,王志萍,徐曉麗,余潔,孫宇貞.大學課程教學中的真才實學人才培養(yǎng)策略[J].中國電力教育,2009(136):126-127.
[3]張華山,郭小峰.“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與體會[J].中國大學教學,2013,(10):49-51.
[4]譚麗泉,周懷瑞.提高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質量的策略[J].廣西教育,2013(7):136-137.
[5]鐘國清,楊定明.科研促進“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1):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