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巖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比绻f孟子的這句話主要是對士大夫講的,那么是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就不需要骨氣了呢?當然不是,春秋時期有這樣一個故事:齊國發(fā)生了嚴重的饑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餓死。貴族黔敖發(fā)了點善心,他在大路上擺上食物,想要施舍給饑餓的人。有個難民經(jīng)過,他傲慢地吆喝道:“嗟!來食?!庇媒裉斓脑捑褪钦f:“喂,來吃吧!”那個難民看他那副臉孔,那個神氣,寧可餓死,也不吃這“嗟來之食”,不接受這種帶侮辱性的施舍。那個難民倒下了,他的骨氣卻被人們傳頌至今。
有沒有骨氣是識別人品高下的重要標志。一個沒有骨氣、沒有脊梁的人,只會討巧獻媚,卑躬屈膝,出賣良心,出賣祖國,即使他爬到很高的位置,也擺脫不了身上的奴氣,只能卑躬屈膝地活著,不會受人尊重,只會留下千古罵名。相反,一個有骨氣的人,即使一無所有,但人窮志不窮,為了那一口氣也要活出個樣兒來,單憑那一身傲骨自然會不怒自威,不言自雄,堂堂正正,頂天立地,同樣也會得到別人的尊敬。記得1995年,珠海市的一個外資公司的女老板逼迫中國工人下跪,人群中有一個人直直地站著,憤怒地盯著女老板。女老板大發(fā)淫威地吼道:“你為什么不跪?”這個人說:“我是不會給你下跪的!”女老板惡狠狠地說:“不跪就開除!”他把胸卡往地上一扔:“開除也不跪,我是中國人!”說完后他憤然離去。他叫孫天帥,雖然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但那一天,許多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千百年來流傳著一句俗話:“男兒膝下有黃金?!边@說明國人把骨氣看得很重。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讓人看到了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脊梁。做人切不可有傲氣,但絕不能沒有傲骨。有了傲骨,在金錢與誘惑面前就能心如磐石,不為所動;在斧鉞刀鋸面前就能面無懼色,不改初衷。如果人人如此,那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就能薪火相傳。
時至今日,我們不得不說,許多人為了追求物質(zhì)方面的享受,放棄了自己原本的堅持,變得諂媚、盲從,他們的骨氣早就被風吹雨打去。他們不要傲骨,不要尊嚴,不要氣節(jié),貪贓枉法、腐化墮落,弄虛作假、謊報政績,向主子點頭哈腰、獻媚討好,千方百計哄得主子的歡心和施舍;他們不要原則,不要良知,不分是非,見壞不指壞,見上級就阿諛,見下級就欺壓,見同級就拉攏。他們“聰明地糊涂著”,似乎只要自己“成功”,就可以什么都不顧。
在高歌中國夢的今天,就是要讓中華民族的脊梁挺起來,就是要讓每一個中國人的脊梁挺起來。如果人們都不講骨氣,像墻頭草那樣,東風來了往西倒,西風來了往東倒,那我們的整個國家會是什么樣子?整個民族會是什么樣子?
(選自《光明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