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工農小學,吉林 長春 130500)
不少學生對寫作積極性不高,甚至產生厭煩、懼怕心理,究其根源都是因為對寫作存在認識誤區(qū)。而教師一定要從導正學生意識,優(yōu)化學習體驗做起,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積極意義和語言表達的快樂所在,從心引導,由感而學。
情境教學在新課程推動下的教學課堂中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寫作教學中也不例外。與寫作內容相關聯(lián)的形象化語言展示、生動化場景演示等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用心投入,在立體、富有色彩的教學引導下,學生很容易點燃寫作表達的欲望,并由信心激發(fā)出寫作興趣。在這過程中,要注意情境設置與寫作內容的銜接度要高,啟發(fā)性要強。例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小小創(chuàng)意廣告牌》的寫作教學中,我用語言描述將學生們帶入到場景中:“柔柔的夕陽下,放學回到居住的社區(qū),這邊幾位老爺爺專注地在下棋,那邊小朋友三五個踢起了皮球,鄰居阿姨笑著打招呼,遠處的草地綠油油,樓下的花叢整齊又漂亮,真讓人舒心啊?!逼胀ǘ稚鷦拥膱鼍懊枋龊芸煲鹆藢W生的共鳴,并意識到社區(qū)就像另一個大家庭,需要整潔有序。學生們創(chuàng)作的廣告語:“樓上是小家,社區(qū)是大家,我愛我家”、“漂亮的社區(qū),綠色的家”、“講文明愛衛(wèi)生,大人孩子都快樂”等,雖顯稚嫩,卻創(chuàng)意十足。更重要的是,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提高不少。
寫作不僅需要扎實的語言能力和靈活的思維能力,還離不開豐富的素材積累。積累來自于生活感知和文化認知,只有善于觀察,樂于體驗,吸收多方知識,才能夠有材可取,有料可寫。
教師常常為學生的寫作效果呆板,毫無靈氣而傷腦筋,而學生也總是無法突破這個學習瓶頸。怎樣才能讓思維生動起來,寫作語言流暢起來?生活觀察是主要的原因。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們往往一沒觀察意識,二找不準觀察重點。因此,引導學生細致、有針對性地觀察異常重要。教師要有帶領學生跳出書本的開放意識,讓學生親身體驗,調動感官來收集生活素材,做好寫作準備。例如,小學語文三年級《我眼里的秋天》一課,為了做好全方位的觀察,在圖畫展示之余,我還帶學生們走出課堂,走進校園的各個角落,讓學生有機會進行實時的感知。剛開始,學生的觀察還比較籠統(tǒng):“秋天變冷啦。”“秋天樹葉黃了?!庇谑墙處熞龑W生從更細微的地方入手,聽一聽小鳥的叫聲有什么不同;仔細看看花草樹木的顏色是怎樣的,近看是什么顏色,遠看是什么顏色,上層的顏色怎樣,下層又如何;能不能聞到空氣里有什么味道,和春天有什么不一樣?在循序漸進的引導下,學生逐漸有了自主觀察的方向,在腦海中也留下了這些生活素材的深刻印象。
除了生活體驗,閱讀是積累寫作素材的另一條重要渠道,閱讀不但能讓學生增廣見聞,還能陶冶情操。這對于素材積累來說,有著語言、思維、情感等多重的聚集作用。相當多的學生在小學階段還不能建立起閱讀的習慣,這使得他們語言貧乏,寫作缺乏精神核心。為此,一定要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閱讀觀念,讓學生升騰起閱讀欲望,并一步步學習怎樣從閱讀中吸收知識,轉化知識。教師可以利用故事討論,閱讀推薦等活動來進行教學實施。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四年級《世界真奇妙》時,我讓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來介紹自己所知道的世界趣聞。陸續(xù)有學生介紹了恐龍生活的時代、金字塔之謎、小狗衷心護主等五花八門的新奇趣事。在學生們意猶未盡的體驗中,我對學生說:“這么精彩的介紹,多虧了同學們看的課外書籍,我們看的書越多,越能滿肚子故事,寫作表達的時候就更輕松了?!蔽易寣W生把自己所學到這些知識的書籍相互推薦,于是《海底兩萬里》、《叢林故事》等優(yōu)秀書籍被推薦了出來,學生也紛紛表示愿意好好閱讀。
學生面對寫作總是一個套路,就像釘在框架里一樣,無法施展開充分的靈感,這便是模式化訓練帶來的結果。寫作中舉足輕重的寫作技巧鍛煉必須避開單一的練習方式,而要從多個角度,多元手段來進行實踐,讓學生在多樣化的嘗試中打開自己的思路,磨礪寫作技巧,懂得在寫作過程中調整和應變。多元練習方法可以是仿寫、續(xù)寫、改寫、擴寫等,也可以是同個素材,不同寫作體裁。在實踐中,教師要做好計劃,要科學設定寫作教學目標。例如,小學語文五年級《為他“話”像》的教學中,我首先請一位學生對某位老師的外貌進行正常描述,然后我又讓其余的學生對第一位學生描述的段落進行改寫和續(xù)寫。改寫非常順利,而擴寫卻讓不少學生犯難了:“我原本就不想這樣寫的,現(xiàn)在擴展下去更沒思路了。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任重而道遠,傳統(tǒng)教學中的弊端固然不能一掃而盡,但新理念,新思想應當快速融入其中,并積極發(fā)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敢于跳出傳統(tǒng)框束的決心和思路,勇于創(chuàng)新,樂于挖掘,讓學生因“趣”而寫,勤思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