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巖
(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qū)長征小學,遼寧 盤錦 124000)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興趣對幫助學生學習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很多小學生在剛接觸綜合實踐活動課時會有新鮮感,再加上學習內(nèi)容也不難,他們自然有興趣。可是隨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持續(xù)開展,就會出現(xiàn)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不愿意上綜合實踐課
有些學生不喜歡某個教師,他們就產(chǎn)生抵觸情緒,不愿意學這位老師的課,甚至不愿意聽,更談不上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了。
二、學習興趣的減弱
當學生上過一段時間綜合實踐活動課,尤其是高年級學生覺得綜合實踐課可學可不學,覺得枯燥乏味,學習的熱情并不高,總是敷衍了事。
三、教師和學生不重視
因為不涉及到考試內(nèi)容,所以教師和學生雙方面都沒有足夠的重視。教師備課的時候就是一帶而過,學生上課的時候更是覺得看看就可以了。
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怎樣改變這種現(xiàn)象呢?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該如何組織相關的動手活動,構建全新的綜合實踐課堂的教學模式呢?應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一、運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關系。經(jīng)驗告訴我:如果學生對某個教師有好感,喜歡哪位老師;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肯花時間來學習這門課程,成績自然而然得到提高;反之亦然;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處處尊重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積極因素,并加以肯定和鼓勵,還要講究批評的方法,更要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學生才能興趣盎然的學習。
例如:在三年級上綜合實踐課時,學生們正開著火車說著交通標志,等到了小成這兒,站起來支吾了好久,也沒有說出來,正面紅耳赤時,我拍了拍他肩膀,告訴他:“慢慢來,別著急!我們等你。我們相信你可以的”。他大口喘著氣說:“紅燈停”,我和所有同學都給了他熱烈的掌聲。.再后來這個每每說話就面紅耳赤的小男孩變了,他愿意和我交流了,每天見面問聲好,上課舉手次數(shù)也多了。直至今日,學校的科技比賽上都會有他的身影。
二、運用靈活多樣、充滿情趣的教學方法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jīng)常用也會失去它的魅力。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就要認真鉆研教材,適當?shù)臄U展教材,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
例如,在開展《節(jié)約用電》調(diào)查活動時,學生分組調(diào)查自己家中、學校、公共場所浪費電的現(xiàn)象,了解浪費的原因并對浪費情況進行調(diào)查分析,將收集的資料辦成手抄報和繪成圖畫進行展示等一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懂得了尊重和理解他人,學會與他人溝通,形成民主意識和團隊精神,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
三、課堂要求嚴格,指導到位
綜合實踐課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社交能力,干練的組織能力和熟練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問題意識。所有這些能力,說得簡單一點,就是要讓學生具備“動手”的能力。
我想我們教師都有這樣的體驗:我們的課堂,表面熱熱鬧鬧,到最后卻拿不出像樣的成果來。就是一些簡單的手工作品,也是作工粗糙,毫無創(chuàng)意。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的要求不嚴格,指導不到位。要想讓小孩子真正學到動手操作的本領,綜合實踐課的教學就不能“放羊”!課前準備中,我們要制定詳細計劃,作出周密安排,要精心選擇課程內(nèi)容,具體擬定切合小學生發(fā)展水平的能力目標,保證每一堂課都能夠“目標明確,有的放矢”;而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還必須始終圍繞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核心,嚴格要求,耐心指導,確保學生逐步實現(xiàn)“會做”的目標。
四、恰當?shù)倪\用角色扮演
在角色體驗中實現(xiàn)學生知識的運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常言道:學以致用。面對老師的諄諄教導,家長的苦口婆心,很多學生是在被動的接受新知識,不難發(fā)現(xiàn),長期處于這種狀態(tài)下的學生對學習的本身已經(jīng)不感興趣。要讓學生主動的學,首先要讓他們的深刻體會知識的重要性。角色體驗為學生提供了運用知識,展示才能的機會。
例如:在開展《我的一家》綜合實踐活動課時,請學生扮演一家人是如何生活的。有的小組扮演: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做飯、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晚飯后又輔導孩子功課,一家人其樂融融。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爸爸、媽媽的辛勞,也感受到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也有的小組扮演:爸爸、媽媽一回到家就吵架,給自己的學習生活帶來了許多的麻煩,也給自己的幼小的心靈烙下了傷痕,自己渴望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幸福的家庭對自己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
五、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技術是以多渠道、多信息的工作方式為綜合實踐教學提供了豐富、直觀、真實的語言材料,這就需要教師要以恰當?shù)姆绞匠尸F(xiàn)教學材料,通過生動形象的展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如果運用的好,那對于教學效果而言將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授四年級上冊《創(chuàng)意插紙》一課中,我運用了微課,學生們跟著視頻動手進行折疊三角插和進行三角插的組合。它省去了老師在黑板上面的演示和講解,同時也使得講解和演示過程更加生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復雜的知識直觀化、簡單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上來了,進而動手能力也提高不少。
教育要回歸原點,要關注人的發(fā)展;教學要走向服務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從意義出發(fā),推動深度學習;研讀文本、重視情境、梳理主線、構建結構化知識、關注內(nèi)化提升、遷移創(chuàng)新。它是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條件。不要給學生背不動的書包:知識、分數(shù)是帶不走的。要給學生帶得走的東西:方法、能力、智慧。這些素養(yǎng)永遠會伴隨著學生,而且在伴隨的過程中還會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