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束
(庫車縣第三中學,新疆 庫車 842000)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時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這個時期的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初中語文教學主要就是通過語言教學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并在語文教育中關注德育問題,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德育的熏陶。
初中語文教材中接觸到的語言材料就是我們所說的“經典”,是思想文化的精華部分,也蘊含著豐富的哲學道理,學生通過學習能夠近距離的接受新的思想與教誨,在圣人創(chuàng)造的思維空間中遨游,能夠站在一個比較高的思維起點來給思想家進行“對話”,并進行德育滲透,對鍛煉學生思維的精度和質量都有很大的作用。能夠帶給學生美的熏陶,情感的升華,也能夠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經典語言的凝練,經典著作構思的巧妙之處,表達的悠遠的意境,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更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在語文教育中,有“弟子入則孝,出則梯”的為人準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錚錚人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愛美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索……這些經典所包含的道理是文化的沉淀與積累。中學生在學習和朗誦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語言的外在美和表現(xiàn)形式的美,學生在感受文字表述的時候在腦海中建立蘊含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判斷。通過長時間的堅持和學習,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一言一行,明白做人和做事的道理,進而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健全思想人格。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前導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有先入為主的作用。因為初中學生處在身心發(fā)展的一個上升的時期、心智發(fā)育還不是特別健全,理解能力也有待完善。有的文章中蘊含著比較深奧的道理,語言也比較凝練,要想真正的把握存在一定的難度。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在課堂開始之初,在學生能力可以理解的范圍內進行講解,不能一味追求繁難,也不能要求學生全盤接受,主要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并進行德育滲透。通過這樣的方式把道德知識內化到學生的潛意識中,這是語文教學長遠效應的體現(xiàn)。比如,在學習《背影》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自己與父親生活的點點滴滴,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悟父親對于自己的愛,從而懂得感恩,懂得付出。
在初中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環(huán)境的作用非常明顯,所謂“孟母三遷”就是這個道理。初中語文開展德育教學,除了課堂這種比較外顯的方式之外,也可以借助外部環(huán)境所發(fā)揮的內隱的方式來影響學生。比如,可以合理利用教室、走廊以及展覽櫥窗等,張貼圖文并茂的中華成語故事、名人名言、短小精悍的名作等,對于那些相對復雜的名著可以只列出來篇名以及簡介,讓學生能夠簡要了解即可。還可以把班集體中的黑板給利用上,專門騰出一個角落,寫上“每日佳句”,這個工作可以交給學生輪流完成,分成小組,有人負責收集,有人負責繪制等,強化環(huán)境的感染力,提高德育滲透成效。
對于初中語文來說,其教學內容比較多,文化內涵豐富,教學也沒有固定的方式可參考,語文教師對于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對經常進行統(tǒng)編教材教學的教師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在開展德育教學滲透的時候,教師除了“會”教,還要有很多的知識儲備,能夠引導學生去感悟與思考,教師要能夠朗朗上口,敘述出教材中的內容,還能夠跟學生針對這些知識進行交流。這樣才能讓學生信服,教學成效才能體現(xiàn)出來。因此,要定期開展對語文教師的培訓工作,讓其德育滲透的教學思想能夠及時更新,實現(xiàn)理論教學跟實踐教學的同步化提升,樹立全新的學生觀,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提升教學效果。教師要能夠認清教學中與學生互動的意義,提升自身的魅力與課堂教學感染力,選擇合適的策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樣才能為提高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打下堅實的基礎。
德育之所以永不過時,就在于時代在不斷變化發(fā)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思想價值觀也在不斷地變化發(fā)展,所以不同的時代賦予了德育不同的內涵。漢代桓寬的著作《鹽鐵論》中提到“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世界形勢的不斷變化。新思想新觀點新知識也給語文教學帶來了變化。之前語文教材中的諸如歌頌小英雄賴寧的一篇文章,現(xiàn)在的語文教材已經不選入了。不是反對為了國家集體或他人利益犧牲個人利益,但是我們也要避免無謂的犧牲,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現(xiàn)在我們在教育孩子救助溺水同伴的時候,更多的教育他們不要盲目下水,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救人,在救人的同時注意保護好自己。也就是說我們的語文教學也要根據時代的特點,不斷地改變和豐富德育內容,與時俱進,對于一些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德育內容,我們的初中語文教材已經進行了刪減。那么,對于我們國家的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和道德理論不僅要繼承下去,還要發(fā)揚光大。比如《背影》所表現(xiàn)的血脈親情,父子情深,尤其是其中兒子對父親從誤會到理解的過程,很吻合初中同學,尤其是初二同學的心路歷程,很有現(xiàn)實意義。雖然時代在發(fā)展,但是“愛的教育”是永不過時的。
總之,語文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在提升學生語言素養(yǎng)和德育方面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初中語文教學能夠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實現(xiàn)學生“心言關系”的和諧統(tǒng)一,讓學生在品讀語言的同時受到德育的熏陶,進而成為一個思想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