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海市回浦中學,浙江臨海 317000
隨著人們婚姻理念的轉變,近幾年單親家庭的占比明顯增加,這正是離婚率居高不下的社會現(xiàn)象投射到校園的表現(xiàn)。目前我班的單親率竟然高達20%,本文將結合本人已有的班級管理經驗和特殊群體青少年發(fā)展的心理特點,對單親家庭高中生在學校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某些心理問題進行嘗試性研究,希望能夠打開其心扉,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更加積極、樂觀、陽光的心態(tài)的面對未來。
曉曼(化名),女,17 歲,高中二年級,單親家庭。3 歲時,父母離異,并各自再婚。與爺爺、奶奶、弟弟一起居住。父親重組家庭后居住不遠的鎮(zhèn)上,兩三個月回家看望一次;母親再婚后很少露面。爺爺、奶奶年事已高,收入微薄。弟弟在念初中,正處于叛逆期。
高一剛入學時,還能完成各科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還算正常。后來,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作業(yè)越來越拖拉,甚至不交。非常重視外人,尤其是異性,對自己的評價,越來越沒有自信,很少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回答問題的聲音也很小。在課堂中經常處于游離狀態(tài),在課間活動中也傾向于獨處,朋友不多。虛榮心很強,經常撒謊。與校外的“不良年輕人”往來較為密切,和他們一起打網(wǎng)絡游戲,甚至還一起偷過東西。有一次有學生反映總丟零錢,被發(fā)現(xiàn)后,仍舊一臉無所謂的表情,思想比較麻木。
面對曉曼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我進行了一次家訪。在家訪中得知,曉曼父母在離婚以前就經常吵鬧,常常為一點小事大大出手。并且對于孩子的撫養(yǎng)問題,互相推諉,不負責任,最后爺爺、奶奶不得不擔負起照顧姐弟倆的責任。在離婚判決中,姐姐曉曼是判給媽媽的,弟弟是爸爸撫養(yǎng)。然而,在執(zhí)行過程中,母親拒不接受對姐姐曉曼的撫養(yǎng),并在一氣之下遠嫁他方,對姐弟不聞不問。這些給曉曼的心理發(fā)展造成了很大的陰影。此外,父親的管理也比較粗暴,經常以“不管好弟弟沒飯吃”、“不好好學習正好給弟弟省錢”等“威脅”曉曼善待弟弟,多干活多分擔。長此以往,為了生存,為了討得大人的歡心,曉曼養(yǎng)成了說謊的習慣,而且對弟弟格外上心,常常為了弟弟,干一些損害自己“利益”的事情。
在曉曼心理快速發(fā)展的階段,很少感受到家的溫暖,沒有獲得過父母完整的愛,更沒有在這個家庭中得到應有的重視,使得其性格比較孤僻、倔強、沉默,這種不被人重視、無法釋放的心理壓力很容易導致其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在加上爺爺、奶奶年事已高,與社會的脫節(jié),與曉曼代溝的加劇,更使得這些心理問題更加凸出。
20世紀80年代,積極心理學運動在美國興起,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來重新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形成新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研究的趨勢[1]。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fā),引導和幫助曉曼積極、理性認知單親家庭的利弊,增強積極的情緒體驗,建立正向、積極的心理品質,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大量的心理教育研究表明,兒童在2 歲左右就能明確感知家庭氛圍,不同的家庭氛圍會對學生的思想、性格、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2]。在本案例中,曉曼在家庭生活中是一個邊緣人物,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在她的意識中,她現(xiàn)在所得的一切東西都是因為弟弟而來的,她只有無條件的照顧弟弟,才能繼續(xù)享受現(xiàn)在的生活。因此,她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自我懷疑,甚至自我否定。因此,在本案例中,我首先與曉曼的家人進行了對話,讓其父母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認識到完整家庭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使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承擔起教育曉曼的重擔。
首先,做好父親的思想工作。父親的正面肯定對一個孩子性格的形象具有重要影響。單親孩子本身就敏感、多疑,再加上高中階段學生特有的“自尊心”,很多時候一句看似調侃的玩笑話,都能讓其良好的思想情感土崩瓦解。因此,在對曉曼的對話中,父親要注意方式方法,多以積極的、正面肯定為主,禁止將弟弟與曉曼捆綁在一起,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同時,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利用假期及孩子的業(yè)余時間,多與孩子進行交流。剛開始為了避免尷尬,可以采用微信聊天、短信等方式進行交流,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來自父親的關愛。
其次,做好爺爺奶奶的溝通。俗話說,隔輩親。對于孫子、孫女的“不幸”遭遇,爺爺奶奶更是痛心疾首,因為與父親的嚴厲不同,爺爺奶奶是無條件的溺愛,這種溺愛助長了曉曼的虛榮,上課睡覺、說謊話、偷東西等等各種不良行為接踵而至。此外,禁止爺爺奶奶在孩子面前議論父母的長短,尤其是對母親的指責,這種行為無意中會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在家訪中,我還通過各種方式,嘗試與其母親進行聯(lián)系,幫助曉曼揭開心中的結,讓她知道自己的母親是愛自己的,自己并不是一個被遺棄、被互相推諉的“累贅”??傊?,通過與其家庭成員的對話,幫助其營造一種積極、正面的家庭氛圍,變消極為積極,還其一個溫暖的港灣。
曉曼寫得一手好字,并樂于繪畫。在教學中,為了幫其重新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在班會、黑板報等活動中,我經常會讓曉曼“露一手”,每每此時,同學們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趁熱打鐵,我還專門成立了一個“書法小組”,以曉曼為組長,組織學生進行書寫比賽,并進行書法展示。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重新塑造曉曼在班級學生中的形象,久違的微笑重新回到了曉曼的臉上。
同時,我還專門召開了以“情緒的合理釋放”為主題的班會,教會學生正確釋放情緒的方法,并在旁敲側擊了打網(wǎng)絡游戲對高中生身心造成的危害,及與“社會不良青年”來往引起的慘痛事例,幫助其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釋放方法。在班會結束后,我收到了曉曼寫的一張紙條,“在我最壓抑的時間,是游戲、聊天群給我?guī)砹藲g樂,在那個世界里,我可以成為任何人,我可以不再顧及別人的眼光,可以為所欲為。而這種歡樂一旦結束,回到現(xiàn)實,帶給我的是更深度的迷茫和痛苦。我忘了,我本來就是自己命運的大主宰,在現(xiàn)實世界中,我依舊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任何人,踏踏實實、認認真真走出來的路才是最安穩(wěn)的幸福。”
此外,我還積極的帶動班級學生架起愛的橋梁,讓其感受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在班級活動中,曉曼顧及同學們會記得她偷東西的事而唯唯諾諾,害怕他們譏笑的眼神,怕他們在背會議論、嘲笑她。其實她的內心極度渴望關愛,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對此,我采用了滲透教育法,用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逐漸改變同學對曉曼的看法,引導班級學生正確看待“錯誤”與成長,進而逐步改變大家對曉曼的看法,幫助其感受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與力量。
除此之外,家校共育對于單親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大正面影響。在本案例中,我會不定期的進行家訪,幫助其家長了解曉曼的校內表現(xiàn)情況,同時在溝通中找出現(xiàn)有思想教育方案的不足,及時更改,進一步引導曉曼積極成長。
敘事療法是后現(xiàn)代心理咨詢的方法之一,把人和問題分開,充分肯定、挖掘人性的積極能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幫助學生從各個視角審視成長歷程,感知其中的積極因素,從而對生活重燃希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曉曼臉上有了笑容,課間會和前后桌打打鬧鬧、說說笑笑,課上遇到自己會的題會積極舉手,說話的聲音也大了很多,課堂走神現(xiàn)象明顯減少,再也沒有偷過別人的東西。有一次,她興沖沖地跑來,激動地說媽媽要回來看她了,她要好好表現(xiàn)給她一個驚喜。
每一個孩子都是誤入人間的天使,單親家庭的學生更是人間精靈。如果我們教師能夠以寬厚的心胸容納他,必能幫助其打開心扉,走出暫時的心理陰霾,邁進人生燦爛的陽光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