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炭角菌分子鑒定及培養(yǎng)基配方優(yōu)化

    2019-12-16 08:11:46聞紹鋒劉舒暢周忠發(fā)楊林雷李榮春
    食藥用菌 2019年6期
    關鍵詞:氮源碳源菌絲

    聞紹鋒 曹 瑤 劉舒暢 周忠發(fā) 楊林雷 李榮春

    (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1)

    炭角菌(Xylaria)隸屬子囊菌亞綱、炭角目、炭角菌科、炭角菌屬[1,2]。炭角菌屬是子囊菌門和炭角菌科(Xylariaceae)中最早被描述的屬[3],是白蟻“廢棄”菌圃上的一類優(yōu)勢真菌[4]。

    真菌學家對炭角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5],Hennings 1908年在菲律賓報道有21個炭角菌的種[6],鄧叔群(1963)在《中國的真菌》中共描述了52個種[8],Schumacher 1982年在泰國報道有10個炭角菌的種[7]。20世紀80年代,朱宇敏開始采集、純化、鑒定,描述許多炭角類的真菌,為真菌類群的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9]。炭角菌分布于溫帶、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是一種中溫偏高溫型真菌[10,11]。1789年至今,全世界共發(fā)現(xiàn)300多種炭角屬真菌,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在我國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地[12]。

    炭角菌是藥食同源的兩用菌,其菌核幼嫩時可食用,成熟后是名貴中藥[13~15],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抗衰老、抗氧化、抗腫瘤、延長壽命等功效[16~18],生物活性高而無副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19]。因而實現(xiàn)其人工栽培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篩選其栽培培養(yǎng)料適宜的碳、氮源及配方的結(jié)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菌種來源

    菌株由采集自云南昆明金源地區(qū)的野生子實體經(jīng)組織分離獲得。

    1.2 培養(yǎng)基

    (1)母種培養(yǎng)基(改良PDA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 g、水1 L,葡萄糖20 g、蛋白胨2.5 g、磷酸二氫鉀3 g、硫酸鎂1.5 g,滅菌條件為121℃、0.103 MPa、30 min[12]。

    (2)液體純培養(yǎng)基的制備。液體培養(yǎng)基為不加瓊脂的PDA培養(yǎng)基,制備方法及滅菌同上。待錐形瓶中的培養(yǎng)基冷卻至常溫后接種,接種后放入搖床于120 r/min、25℃下培養(yǎng)5天。

    (3)炭角菌菌種的分離、純化。清除采集的野生炭角菌子實體表面雜質(zhì),用流水沖洗2~3次,沖洗時不損傷內(nèi)部組織。用解剖刀去除子實體兩端,再用鑷子挑取未與空氣接觸或者接觸較少的子實體內(nèi)部組織,放入培養(yǎng)基中進行純培養(yǎng),得到較純的菌絲體,4℃條件下保存?zhèn)溆谩?/p>

    (4)ITS鑒定[20]。從液體純培養(yǎng)中,收集菌絲球用于DNA提取。DNA提取方法及步驟參照真菌DNA提取試劑盒(Bio Take Corporation)說明書。將清晰目的條帶的PCR產(chǎn)物送到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測序。將測序序列在NCBI數(shù)據(jù)庫進行比對分析(https://blast.ncbi.nih.gov/Blast.cgi),鑒定物種。

    (5)碳源篩選比較試驗。以綜合PDA培養(yǎng)基為基礎培養(yǎng)基,添加蛋白胨為氮源,以未添加碳源培養(yǎng)基為對照(CK):馬鈴薯200 g、蛋白胨2.5 g、瓊脂20 g、KH2PO43 g、MgSO41.5 g,定容至1 000 mL,pH自然。設添加葡萄糖、蔗糖、麥芽糖、乳糖、半乳糖、果糖、糊精、淀粉、甘露醇等9種不同碳源,各添加20 g,培養(yǎng)基于121℃、0.103 MPa下滅菌30 min,倒入平板備用。

    在無菌條件下接種,每處理重復5次,置于25℃恒溫培養(yǎng)箱避光培養(yǎng)。記錄菌絲萌發(fā)時間并觀察生長情況,從菌絲萌發(fā)、沿四周生長開始,每天從四個方向標記一次菌絲生長位置。以第一個菌絲長滿平板培養(yǎng)基為截止標記時間,計算菌絲生長速率,并記錄菌絲形態(tài)及長勢。使用SPSS20.0、Excel處理數(shù)據(jù)。

    菌絲平均速率(mm/d)=所測得菌落半徑 /菌絲生長天數(shù)。

    (6)氮源篩選比較試驗。以綜合PDA為基礎培養(yǎng)基,添加葡萄糖作為碳源,以無氮源培養(yǎng)基為對照(CK):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20 g、KH2PO43 g、MgSO41.5 g、水1 000 mL,pH自然。以分別添加蛋白胨、酵母粉、牛肉膏、硫酸銨、酒石酸銨、硝酸鈉、尿素等7種不同氮源(各添加2.5 g)為試驗配方,試驗方法同上。

    (7)栽培料配方篩選試驗。炭角菌栽培培養(yǎng)基設6個配方,輔料相同,均為糖1%、石膏1%;主料分別為:配方①雜木屑49%、土49%;配方②雜木屑39%、土59%;配方③雜木屑32.4%、土65.6%;配方④雜木屑24.5%、土73.5%;配方⑤雜木屑19.6%、土78.4%;配方⑥雜木屑14%、土84%。含水量均為65%,pH 6.5。

    將基料分別按比例混勻,再加入水,使各配方的含水量都在65%左右(常用測水分方法是用手捏基料,以手指間有水跡但不流出為適)。將配制好的基料裝入規(guī)格為8×11(cm)的栽培瓶內(nèi),裝料高約5 cm,松緊適宜,并用電子天平稱量,確保每瓶培養(yǎng)料重約100 g。每配方10個重復。裝料后于121℃、0.103 MPa下滅菌2 h。

    接種后的培養(yǎng)瓶置于25℃恒溫培養(yǎng)箱中暗培養(yǎng),每天觀察、測量、記錄菌絲的生長情況。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ITS分子試驗比較結(jié)果

    將試驗菌株的測序結(jié)果在NCBI數(shù)據(jù)庫中進行比對分析顯示,該菌株的ITS序列與NCBI數(shù)據(jù)庫中痂炭角菌的基因同源性為99%。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和ITS5進行PCR擴增,用1.0%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該菌株的片段大小約為580 bp(圖1)。

    圖1 ITS基因PCR擴增與炭角菌菌絲體

    2.2 炭角菌的生物學特性

    (1)不同碳源對炭角菌菌絲生長的影響。試驗炭角菌菌株在10組不同碳源培養(yǎng)基中均能生長,但生長速率及長勢存在差異(表1)。從菌絲生長速率看,以可溶性淀粉組的菌絲長速較快,其次是乳糖組。綜合菌絲長勢,試驗菌株適宜的碳源優(yōu)劣依次為可溶性淀粉、乳糖、蔗糖、糊精、葡萄糖、麥芽糖、半乳糖、果糖、甘露醇。

    (2)不同氮源對炭角菌菌絲生長的影響。炭角菌菌絲在8組不同氮源培養(yǎng)基中均能生長,但生長速率及長勢存在差異(表2)。綜合菌絲生長速率和生長勢來看,以蛋白胨培養(yǎng)基表現(xiàn)較佳,菌絲生長快,長勢粗壯、濃密,氣生菌絲發(fā)達,其他處理菌絲長勢較差,表現(xiàn)為稀疏、纖細。其次為酵母膏。炭角菌對酒石酸銨、尿素的吸收較差,不適于菌絲培養(yǎng)。此外,未添加氮源的處理也不利于菌絲生長。

    表1 不同碳源炭角菌菌絲生長發(fā)育情況

    表2 不同氮源炭角菌菌絲生長發(fā)育情況

    (3)不同栽培料配方對炭角菌菌絲生長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表3)表明,炭角菌在配方⑥中菌絲生長速率快,6天即長滿栽培瓶,菌絲濃密粗壯,表現(xiàn)佳,其次為配方④和配方③,均7天滿袋。

    表3 不同栽培料配方的炭角菌菌絲生長情況

    3 結(jié)論與討論

    本試驗對炭角菌的子實體進行分離、純化培養(yǎng)及生物學特性研究,篩選最佳碳、氮源。結(jié)果為,炭角菌菌株適宜的最佳碳源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為蛋白胨。試驗得出適宜的栽培料配方為配方⑥:雜木屑14%、腐殖土84%、糖1%、石膏1%,含水量65%,pH 6.5。

    在生產(chǎn)上栽培炭角菌,建議選擇有機氮源與無機氮源相結(jié)合,以使氮源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對炭角菌的最佳碳、氮源的研究結(jié)論各不相同。如朱志熊研究顯示炭角菌的最佳碳源為葡萄糖[8];馬橙研究黑柄炭角菌的最佳碳源為葡萄糖和果糖[1]。原因可能與供試菌株不同有關。

    本次試驗還發(fā)現(xiàn),炭角菌菌絲生長速率快,1天就可以長滿平板,但是菌絲稀疏、不粗壯,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增加,菌絲逐漸變粗壯,氣生菌絲變發(fā)達。因此,在使用母種時,不僅要選擇適宜的碳氮源,而且要注意培養(yǎng)時間。

    猜你喜歡
    氮源碳源菌絲
    緩釋碳源促進生物反硝化脫氮技術研究進展
    羊肚菌母種培養(yǎng)基配方的優(yōu)化研究
    中國被毛孢三種菌絲形態(tài)的超顯微特征觀察
    不同碳源對銅溜槽用鋁碳質(zhì)涂抹料性能的影響
    昆鋼科技(2021年6期)2021-03-09 06:10:20
    甘露醇對低溫下草菇菌絲的保護效應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絲霉素純化工藝研究
    廣東飼料(2016年5期)2016-12-01 03:43:21
    無機氮源對紅曲霉調(diào)控初探
    中國釀造(2016年12期)2016-03-01 03:08:11
    四甘醇作碳源合成Li3V2(PO4)3正極材料及其電化學性能
    電源技術(2016年9期)2016-02-27 09:05:25
    中藥渣生產(chǎn)蛋白飼料的氮源優(yōu)化研究
    中國釀造(2014年9期)2014-03-11 20:21:03
    響應面分析法和氮源改進優(yōu)化L-賴氨酸發(fā)酵工藝
    宁化县| 商洛市| 和平区| 鄯善县| 福泉市| 化德县| 白玉县| 共和县| 修水县| 蒲江县| 句容市| 辉县市| 开封县| 富平县| 杭锦旗| 广饶县| 鹿泉市| 云安县| 易门县| 大宁县| 上饶县| 芦山县| 瑞昌市| 安顺市| 镇安县| 商洛市| 佛冈县| 夏河县| 遵义县| 宜州市| 北宁市| 潞西市| 萍乡市| 济南市| 铜陵市| 邵阳县| 仁化县| 岳西县| 湘阴县| 金华市| 上高县|